分享

高考结束,家长却接到死亡通知书,关于溺水安全教育的思考

 夜鹰急救训练营 2021-01-06

南方日报讯 6月10日午后2时左右,空港经济区地都镇南陇水库发生一宗意外溺水事件,致3男1女死亡。

据悉,当天上午9时30分左右,原新华中学高三毕业生谢某武等十多名同学,相约到砲台风门古径游玩。午后2时左右,其中6人到南陇水库玩水,期间发生溺水事件,4人失踪。


经搜救,4名落水人员被救起,经现场120医生抢救无效,确认死亡。

四位学生分别是

谢某武(男,19岁,砲台镇桃山人)、

王某儿(女,18岁,潮州市湘桥区人)、

许某源(男,18岁,砲台镇塘边人)、

李某涛(男,18岁,揭东区玉滘镇人)

每年暑假,都会听到各地出现类似惨痛消息。溺水是世界范围内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重要原因。

夜鹰的急救课堂上,经常会拿溺水来解读现场急救的环境安全评估这个环节。并特别强调溺水急救的三大原则:

1.  岸上施救优于水下施救。救人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需要专门训练。

2.  借助器械优于赤手空拳。救人要动脑子,不能逞匹夫之勇,救生圈、绳索、木棍、甚至塑料方便袋都可以成为救生物品。

3.  团队救援优于单枪匹马。救人,不鼓励孤胆英雄,应召集更多人,采取适合的救人方案。

限于急救课堂的时间限制,夜鹰基本也是采用案例展示附加急救解读的方式,这对于成人学员来说,很容易理解,也有一定警示。

但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这种急救教育的方式可能就收效甚微。

小鹰读幼儿园和小学期间,老师也多次在暑假布置安全知识学习作业,诸如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等形式。学校这种安全教育方式也多是关注是否有、是否做了,至于效果,并没有合适的反馈方式。

孩子的溺水惨剧不断发生,家长、学校、社会都很重视,但有效的行动却不多。如果仍不对此进行专门的对策研究,仅仅限于呼吁,悲剧将有增无减。

水库、池塘、河流、湖泊这些野外环境是青少年溺亡的主要场所。这大家都有共识。

但是游泳池、浴缸、浴盆却是5岁以下儿童婴儿溺水的主要场所。

作为监护人,在所有以上水体附近,不应让儿童脱离自己的视线之外,更确切的说,不应让儿童脱离于自己的一臂范围之内,应给予“触手可及”的防护。诸如某人带孩子去游泳,孩子溺亡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

夜鹰是旱鸭子,自学的蛙泳类似狗刨般的笨拙。小鹰目前蛙泳技能已经远远超过我,每次带他去泳池,我都跟在他身边。总是告诫自己,会游泳的孩子更需要看护。

让孩子学会游泳并不能有效预防溺水事件。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说法,不无道理。

大人不可能永远跟在孩子身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之后,孩子将离开父母身边,自己或与同伴共同面对可能的溺水现场。

当与小伙伴结伴在水域游玩,你该如何防范溺水?

当收到小伙伴的邀请,一起野外游泳,你该怎么应对?

当看到小伙伴溺水,你该怎样施救?

这些都是很实际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采用说教的方式,例如不要去玩、不要水库游泳、要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可能并没什么效果。

反过来,如果能在学校的游泳课上或者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同学们一起参与演练,设置挑战性环节,最后一起讨论,会更加印象深刻和有径可循。

当参与水域相关娱乐时,例如漂流,我们可以讨论水域游戏风险评估、水域的救生措施设置是否足够、每人是否有救生衣等。

当收到小伙伴野外游泳的邀请,该如何拒绝并规劝,当因此被嗤笑为“胆小鬼”时,如何应对,这都可以设置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同学们参与进来讨论。

当看到小伙伴溺水,如何施救,是采用手拉手人链式救人?是会游泳的跳进去救人?还是跑走,找地方躲起来,不敢告诉家长…….所有这些情景都可以设置专门模拟情景和专题讨论。例如我们可以在泳池实际演练来尝试“人链”救人这个看起来很棒的主意,因为我们都觉得人多力量大。而实际上,这个方式不是害死一个人,而是害死一串人。

如果1个人在水里,3个人在岸上用绳索拖拽,能体现人多力量大。

如果1个人在水里,三个人手拉手依次入水施救,也是人多力量大,但不是往岸上拖拽的力量大,而是往水里陷入的力量超级大。

下面新闻视频报道了多个溺水惨剧是如何发生的,应警惕,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并讨论。


 

溺水事件,关键在于预防。进一步加强溺水安全教育的课题,并推动实施,至关重要。溺水者被救出之后,及时的、正确的施救也同样重要。

1. 溺水者被救出后,首先判断意识和自主呼吸,如果没有呼吸,应即刻心肺复苏,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试图排出其肺内的水上,更不要单纯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2. 心肺复苏应包括人工呼吸,先清理气道,优先给予人工呼吸更佳。在胸外按压过程中,可能会有水从口里喷出,不要随便停止按压。

3. 在溺水者恢复自主呼吸之前,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4. 即使在溺水者相对较长时间的溺水之后被救出,也不要轻易放弃,应持续给予心肺复苏,有案例表明在冷水中溺水者,在复苏成功后其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5. 所有曾一过性呼吸停止,或吸入水,或一过性意识丧失的溺水者,在恢复呼吸和清醒后,应继续在医院观察至少24小时,以免漏掉可能的肺或神经功能损伤的重要监测和变化。

溺水事件,应集全社会之力,在预防端和现场急救端共同探讨有效的措施和教育模式,真正有效的减少悲剧发生。

守护好孩子,守护住幸福。

预祝孩子们,暑假安全、假日欢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