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这个要命的领域,广州已经落后于深圳

 夜鹰急救训练营 2021-01-06

前段时间,关于国内传统一线城市排名之争,深圳的GDP增势迅猛,即将超越广州,“北上广”,将可能成为“北上深”。

在医疗领域,广州的大型医院密集,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完全碾压深圳。

但最近深圳机场出现一样东西,令人惊喜:

没错,这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是针对心脏骤停的急救设备。

在国内,每年约54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整体生存率低于1%,即使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心脏骤停的生存率也在3%以下。而在美国西雅图,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高达46%以上。

两个原因决定了生死的差距:

1.  公众心肺复苏技能普及

2.  公共场所AED覆盖率

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心脏骤停要想存活下来,必须贯彻以下生存链的五个环节:

其中前三环至关重要:

1. 识别心脏骤停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2. 开始高质量心肺复苏

3. 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早期除颤

院外心脏骤停,多表现为室颤,而室颤最有效的急救手段就是除颤,每延迟除颤一分钟,成功率下降10%左右。所以及时的心肺复苏和现场AED电击除颤,将是患者存活的关键。

此次深圳机场首批安装了25台AED,年底将继续增添至85台AED。有了急救设备,培训具备良好心肺复苏技能的员工,一旦有心脏骤停发生,深圳机场将会大大提高旅客获救的机会。

而到目前为止,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广州的地铁、车站、机场的配置仍然是零。

在公共急救体系建设领域,广州已经落后于深圳,反映了政府和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对于民众生命安全的关注不足。

在我看来,这比GDP被深圳超越更令人遗憾。

AED使用视频(wifi环境下浏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