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以翔现场急救视频曝光,医疗界需要反思什么?

 夜鹰急救训练营 2021-01-06

11月27日凌晨,高以翔参加浙江卫视的节目录制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逝去。根据现场零星图片及目击粉丝陈述,人们对于现场急救的及时性、专业性提出很多质疑。

上周五,一段现场急救的视频曝光,夜鹰作为一个急救医生,也看了这段视频,第一感觉就是:不出所料,不忍目睹。

视频如下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

1. 现场有急救人员,也就是穿荧光衣服的,三人应该是医生、护士、驾驶员三个角色。

2. 现场可能没有足够的急救设备。头部有一个急救箱,但急救人员没有呼吸球囊,视频内看出来他们使用的可能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可以想象,一个连球囊都没有的急救团队是不太可能有除颤仪的,无论手动还是自动。

3. 因为没有除颤仪,没有球囊设备,没有静脉注射措施,(也没有白大褂),现场才会有明星情绪有点崩溃,大声斥责医生怎么还不来。

4. 与在花坛台阶上抢救相比,抬下来放到平地上会更方便实施团队配合施救。

公众可能会问,为何有急救团队,却没有器械呢?实际上这是目前中国医疗保障经常见到的现象。

那年广州春运期间,火车站有旅客心脏骤停,夜鹰出车到现场时,见到驻站的白大褂医疗保障团队的施救就如同高以翔急救视频。

前段时间,小鹰学校开运动会,我问班主任是否有医疗保障团队,班主任老师专门咨询校长,校长回复说请了大学附属医院的两个医生加上校医三人组成医疗保障组。我私下问校医,两位大医生有携带除颤仪吗?答复说,没有。然后夜鹰就毛遂自荐,带着AED去围观了。

就目前而言,除颤器在大众场所固然是难觅踪影,其实在医院里也并非充足够用。至于拿到院外去,更难了。有网友在微博跟我说,他们二级医院,全院只有一台除颤器,插着电源线时不能放电,充满电之后也只能放电一次。当地的120急救车,很多车上也是没有除颤器的。

没有除颤器的医疗保障,夜鹰称之为“裸奔”。

我们医疗界真的要反思,我们的医疗保障单元里到底什么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猝死是一个非常非常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就是一个严重严重后果的时间。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里面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急救意识和专业素养问题。

医疗保障,应该有一个硬性标准,而不是一种随意的人、随意的设备的简单组合,我们不是去看热闹的,我们是专门应对那些很少发生却无法依靠常规社会急救系统有效施救的情况而去的。

也许我们的每一个医疗工作者都应该有一个共识,当领导说,你去负责这个医疗保障吧。你下意识的就应该问,“有除颤设备吗?

今日高以翔火化,真正离我们而去,留下无尽的遗憾,也希望能让社会深刻反思,毕竟生命不能重来。

学习急救,关注夜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