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们,我知道读书很辛苦,但是看完这十张照片,你还会抱怨吗?

 夜读日思 2021-01-06

夜读日思:孩子们,你们觉得学习非常辛苦吧?如果你点头了,那证明,你确实觉得读书的苦让你疲惫不堪。无可否认,读书学习确实是足够辛苦,而写文章的乔叔叔,也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时候的苦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深有感触、感同身受。老师的鞭策、家长的不耐烦、同学之间的攀比、永远不够睡的觉、玩儿与学的挣扎、未来的迷茫,都曾经是深夜惊醒的梦魇。但是,乔叔叔要告诉你,读书学习的苦,有可能是你一生所有苦恼中最轻的苦,是可以完全靠自己就能征服的唯一的苦痛,当你撑不下去、走不出来、无法摆脱这种痛苦的时候,看看这十张照片,读一读这十个故事,也许,你会顿悟,你会豁然开朗,成就不平凡、有意义的一生!

哪有不痛苦的生活,

活着都不容易

亲爱的孩子们,你觉得太累了,太苦了,学习让你不堪重负。

你的累,你的苦,我懂,但是,我还要告诉你:

我们成年人的世界,比你更累更苦,苦一万倍。

前段时间,有人在深夜马路上拍摄到一位光膀子的中年男子痛哭流涕。

面对关心,男人边哭边说:

“我难受得很,俺爸得癌症了,俺爸做了4次化疗,不见好。”

他继续哽咽:

“我今天趁着家人没在,才在这哭呢,家人在这,我不敢哭”。

你看,他连在家人面前哭都不敢,这是多么无助,他却只能一个人硬撑着,坚强却又无奈,酸楚又让人心跟着揪紧。

认识一个企业高管,人到中年,却不慎被卷入骗局,负债百万,三四线的小城市,这样的窘境可以想象多难,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在岳母的怂恿下,与之离婚,将他赶出家门,他无家可归,而工作上虽然克服重重困难,在重大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却没有领导为他兑现承诺,生活中,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催债的,差点跳楼,因为读书的积累,做自媒体拯救了自己,慢慢活下来了。你看,生活到底有多难?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了全身的力气。

孩子们,别抱怨,你肆意挥霍,毫不珍惜的现在,可能正是很多人怀念的昨天,他们,多想回到少年时代,可以不用一个人承受那么多的苦。

你为青春拼搏,

父母也付出百倍辛劳

据新闻报道:

某中学一中考考生4点半从噩梦中惊醒,系着围裙的父亲马上冲进他的卧室。

若不是那一场噩梦,他永远不会发现,爸爸每天凌晨4点半就起床熬粥。

你知道爸妈的辛苦后哭过吗?一碗简简单单的粥,为了稀烂可口,竟然要从4点半就开始准备,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你也许热爱篮球,知道关于科比凌晨四点洛杉矶太阳的典故,但是你可否知道,凌晨4点半的厨房,是一位陪考老爹的感人背影,你可曾想对待偶像一样为父母的付出激动不已呢?

可是,他的父亲只是普通高考生家长中的一位,你知道吗?陪伴你学习的这么多年,你的父母往往把工作中的打击、委屈统统藏在皮包里,回到家,就欢声笑语,甚至强颜欢笑,买菜、做饭、打扫、递上鲜奶、切好水果,不看手机、不开电视,藏好自己的表情,不喊累,不叫苦,还得展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笑给你看。

多注意观察,你就知道,父母的操劳是何等伟大。

孩子,你常说读书好苦,学习好累,但是如果你知道父母的劳累和付出,也许你就知道那些苦累算得了啥。

如果你能代替父母忙上一整天,也许,你就会懂得其实父母的辛苦远比你想象的要难的多无数倍。

爱你的爸爸妈妈吧,是他们为你遮风挡雨,你才能心无旁骛的学习。

老师的付出,长大后才会懂

小学老师的严厉,初中老师的唠叨,高中老师的认真,都是不容易的,他们的付出,是你想象不到的辛苦。可以说,老师每天几乎所有的时间,全献给了学生。

清晨,她们比学生和家长到校早得多,白天,除了教课,还要大考、小考,更得处理班级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不严厉,就制止不了打闹,不板住脸孔,就不能吓唬捣蛋鬼,管纪律、管卫生、嗓子疼,也要坚持。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回到家,还需要备课、和家长沟通、安排布置任务、完成学校各种材料和报表,自己的孩子哄睡以后,还要批改作业、创新教学方法,准备各种比赛呢。

乔叔叔工作以后,经常给自己的老师们打打电话、邮寄礼品,组织同学们看望老师,但是感觉,怎么做,都回报的不够,当你长大以后,也会像我一样的,我坚信。也向每一位坚守在教师岗位上的老师致敬,你们辛苦啦。

下面这张图,是潘家小学三年级的办公室里,赵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赵老师颈椎病非常严重,疼得无法低头批作业。

急中生智,她想出了把板凳放在办公桌上批改作业的好办法。

你看,老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们呀。

为了你们成才成功,你的老师们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

你要相信,每一个你遇到的好老师,都是渡你过江的艄公,每一个真心对你好的老师,都远比你想象的辛苦的多。

别抱怨了,看看老师渐渐增长的皱纹、白发,你就懂了。

岁月静好的背后,

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马上就是护士节了,你可曾想到,从除夕到现在,她们,白衣天使们,还没有休息过一天呢,你可能在疫情期间胖了十斤八斤,可是她们呢?挺身而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她们冲锋在前,和医生们一起奉献着、辛苦着,她们的苦,是那么平凡,又是如此伟大。

口罩后面,防护服里,你不知道她们的模样,但是,那一帧帧精彩的感人的画面定格在镜头之间,可曾给你深深的震撼?

看看全球疫情下的百态吧,你应该感到庆幸,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却生活在一个和平、大爱、昌盛、强大的国家。

你知道吗?有些人拼尽全力是为了活下去,有些人拼尽全力是为了家人平安,而他们呢?拼尽全力,是为了让更多人好好活着。不只是她们,还有部队士兵、消防战士、冲在一线的干部、社区工作者,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亲爱的孩子们,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些和平时代冲锋陷阵的、替你出生入死的人呢?你还会面对读书学习喊苦喊累吗?

光是上学,

就用尽全部力气

综艺节目《我是演说家》里,1976年3月,崔万志出生于安徽肥东,出生时,由于脐带绕颈,导致他脑部缺氧,最终造成行走不便,语言不流畅诸多后遗症,也使他的身高永远的停在了一米四。

上小学的时候,到学校的路上有一条必须过的沟,别的小朋友都能跑着跨过去,他只能爬下去,再爬上去,到学校,浑身都是泥土,让人泪目。

尽管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没有学校肯收留他。1993年,崔万志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进安徽合肥市某重点高中。

父子俩高高兴兴去学校报了到,办好手续,床铺也铺好了,但校长说:“你现在是个残疾人,我怎么能收你?”父亲崔世春说:“我儿子虽然是残疾,但是他生活能够自理......”还没说完,就跪在校长面前哭了起来,求他给崔万志一个求学的机会。

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校长不仅没有收崔万志,还把铺好的床铺扔到了校园门外。

无奈,崔万志只能上普通高中。

1996年,崔万志考入偏远的新疆读大学。

孩子们啊,上学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好普通啊,穿着校服,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农村孩子现在很多地方也能坐校车了,城里孩子家庭条件好的,父母还会开着汽车接送……

可是对崔万志这样的孩子呢?上学却是拿命换来的奢侈品,遭受无数的嘲讽,克服身体上的残疾,还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多艰难呀!那么,他们为啥还有读书呢?

只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读书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是最容易实现理想的捷径,虽万般苦,依然风雨兼程。

读书实苦,

却是你此生承受最轻的苦

孩子们,你知道吗?如果轻言放弃,不学习,不努力,早早辍学,那种自由给你的,只是短暂的快感而已。

青少年时代你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长大成人就一定会吃更多生活上的苦。

亲爱的孩子们呀,如果你真觉得读书特别苦,没有拼搏过,就选择了放弃自己,那么当你混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就像站在八角笼里的一个文弱书生,被命运这位拳击高手打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而且,还不许倒下,倒下,就会被打的更惨,甚至被打成植物人。

深深以为,贪图眼前的安逸,未来就有吃不尽的苦。你想此后的人生,都成为别人的笑话吗?

最怕比你优秀的孩子,

还比你努力

看看吧,这是小学二年级乔治小王子的课表:

数学、语言、英语、地理、历史、科学必修课程,还有学习计算机、戏剧、宗教、诗歌、芭蕾舞等十余门选修课程,同时,还有辩论、陶艺等24个社团活动课程。

孩子们,看到这张课表,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平凡普通的自己为什么要努力?

这个世界的残酷,就在于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千百倍。

细思极恐,这个世界上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而你呢,却选择了安逸和放弃。

不努力,如何走出泥泞的当下,不努力,何以弯道超车,实现人生逆袭?

人生没有退路,

越努力才越幸运

看下图,一名叫黄玉婷的高三学生,在方舱医院,还在坚持学习,备战高考。

“越努力,才越幸运。”无论处在什么样的艰苦环境里,你都要努力,别怕苦,别怕累,别怕挫折,也别怕做不好,首先,你要排除万难去做,就是现在的当下。

孩子们,你要相信,这个美好的世界,不会辜负你曾经的每一份拼命,所有发光的前路,不会怠慢任何一个执着前行、勇追梦想的人。

你读过的书,

会铺成你脚下的路

电影《权力的游戏》中,有一张图:

乔叔叔读过很多书,《毛泽东诗词选》让我读到了革命乐观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现在,乔叔叔是一名公务员,成了一名人民公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让我读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现在,乔叔叔创办了原创公众号,拥有无数的粉丝的爱和关怀;四大名著让我读懂了权谋、神奇、侠义、人性,现在,乔叔叔给你们讲四大名著里的十二生肖故事系列,很多书商排队等着我出书呢。

你读过的书,你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回馈于你。乔叔叔做到了,相信,未来的你,也会做到。

孩子们,请你深深的相信,那些受过的累、吃过的苦、读过的书籍、感悟的哲思,都会铺成一条宽阔无比的通天大路,带你去往任何你梦想着想要到达的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