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13个孩子的真实逆转人生,让我看清教育本质

 OK妈谈育儿 2021-01-06

最近看了一部日本纪录片叫《28 UP Japan》,这部片子用了整整21年的时间跨度,记录了一群不同家庭环境的孩子从7岁时开始到28岁间的真实人生境遇,这其中就包括了种种我们所关心的孩子成长中的未知数会如何影响他们的未来—— 

多上兴趣班的孩子是否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鸡娃到底是成就孩子还是毁孩子?

爸妈介入得多是否能让孩子更接近我们的理想轨道?......

纪录片中的日本家庭以及他们对孩子的培养和我们有诸多的相似,可以带来不少思考和启发!

1

贵子,在所有的孩子里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她出生在东京一个条件相对优渥的家庭。

当时的日本正在经济泡沫破灭前期,失业率越来越高。贵子的父母把这种焦虑都投射在了对贵子的教育上。

7岁的贵子,每天放学之后都是背着沉重的书包赶去各种班。到了小学三年级,各种兴趣班全部报满。对于别的孩子来说最愉快的周末,贵子都是在一个又一个补习班中度过的。

唯一的喘息,是周末坐两个小时的新干线倒车,贵子可以看着窗外发一会儿呆。

“星期一钢琴、星期二游泳、星期三书法和剑道、星期五补习班、周末剑道……”一口气背下来自己一周的日程表,贵子的眼神从初次接受采访的新鲜好奇,逐渐变得暗淡。

身后的书桌上,除了各种书和练习册,是一个时刻告诉她要抓紧读书的闹钟。

当问到最想要什么时,贵子想了好久,最后说出的一句:“好希望有另一个我,代替我去补习班,这样现在的我就可以去玩了”,听起来像一句淘气的玩笑,却是贵子最真实又无奈的心声,比起此刻正在玩乐的同伴们,贵子多少让人心酸!

直到再问到长大时想做什么,贵子的眼神又重新亮起来,显露出小女孩的天真:“长大以后我想当明星”。

当别的孩子希望童年的快乐再久一点时,贵子渴望着快点长大,过上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

比起贵子,胖乎乎的直树似乎要轻松不少。他是家里的独子,跟双职工爸妈住在不算大的公寓楼里。

父母陪伴的时间有限,出于愧疚,给他许多物质的弥补,以及玩乐的自由。

3岁时,直树得到一台游戏机作为礼物。这台游戏机帮助他打发了许多没有爸妈陪伴的时间。

7岁的直树,每天可以放肆地玩上2个小时的游戏,游戏盘已经摞了半人高,技法也已经非常娴熟。

说起游戏,直树非常有成就感。

他在游戏中找到了对“全世界”的掌控感——只需要一个人决定移动哪些道具,就能获得满足。

但是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直树,只玩一个人就可以操作的单机电视游戏。

所有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他都觉得自己无法说服别人配合自己。

当问到他想不想要弟弟妹妹时,直树也给出了独生子非常典型的回答。

他果断拒绝:“这个房间只属于我,如果有弟弟妹妹,会很挤。”

如果说贵子家的教育是“鸡血”的,直树家是“自由”的,那么光平的成长路径似乎有点“中庸”。

他们一家生活在一个陶艺小镇上。

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在制陶,光平的父亲也不例外,他们家族已经连续15代人都在从事这个行业。

光平全部的童年时期,都是在自家的陶器工厂度过。

雇佣的陶艺工人都说光平将来要继承父亲的,而他自己也对此毫不怀疑。

7岁的光平看起来很快乐,接受采访时一脸懵懂天真,问他将来要做什么?

“制陶。”光平回答得非常响亮笃定。

但是他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吗?长大后,他还能这么坚定吗?

在还不懂所谓“未来”的年纪,7岁的他们依赖父母提供的资源,走着父母选择的道路。

他们的人生,会如愿照着父母的意愿进行下去吗?

而后14年,我们看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2

贵子的父母在14年间,坚定不移地贯彻精英教育路线。

女儿的成长,更像是他们的一个实验项目,开始了就无法停下,不允许出现失败的可能。

贵子很拼命地学习,但是很挣扎。

初中、高中、大学,贵子的父母参与了每一次升学志愿。这些志愿,没有一次是孩子自己的意愿。

父母像“铲雪机”一样为她铺平所有道路,自认为是“尽职尽责”的教养典范。

而对于贵子来说,她的人生没有选择,只是朝着父母的目标不断努力。

在这样的高压下,贵子也蜕去了小时候甜美可爱的样子,脸上写满无奈和顺从。

现实的残酷在于,并非所有的期望和努力都能如愿。

尽管上过无数的培训班,贵子并没有比别人更优秀,反而笨拙地一次又一次地落榜,一度整个家庭都陷入失败的沉重氛围之中。

21岁时,贵子终于从父母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毕业。

在招聘会上,贵子终于跨出了关键的一步:给航空公司投递了一封简历,在这之前她很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这个对于其他毕业生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动作,却是她从出生以来“第一次自己做的选择”。

虽然贵子没能成为明星,但还是拿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成为了一名空姐。

尽管这并非父母的期望,贵子还是第一时间给父母打电话,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哪怕是已经成为空姐7年之后,贵子说起这件事仍旧还是要激动流泪。

这是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对比:父母穷其半生,倾注全部的金钱和精力,期望孩子能够成为精英;而孩子最终却把从事一份普通工作视为“人生巨大的成功”。

直树的父母,也终究没能佛系到底,在他中学时帮他报了补习班。

但是当时的直树并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究竟是什么,眼神里写满迷茫。

对他来说,如果能考上大学,就等于“很轻松,成天就是玩“。

他期待在大学里,能找到一项真正的爱好,填补游戏的空缺。

21岁时,上到大三的直树终于有了一个职业理想——想成为一名警察,理由是“帅气、能挣钱、还能帮助别人”。

可是哪有那么容易、你想做就做呢?真实的人生,不是靠手柄不停打怪就能升级。一次又一次参加法律考试,终究还是落榜了。

毕业后的直树找到了一份工作,但跟理想完全不搭边——在一家连锁咖啡厅打工。

他开始走出游戏的世界,面对现实。

原本最不喜欢跟人打交道的他,现在每天却要面对几千的客流。原本连弟弟妹妹都不想要,只想一个人霸占房间,现在时刻都要跟团队一起合作。

“生活不是游戏。”是他花了21年,才学到的道理。

自由了20多年,鲜有学业压力的直树,终究逃不过社会这张试卷。

属于小男孩的不切实际的警察梦,也跟游戏盘一起被尘封在了柜子里。

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分,父母能给到的资源和教育有限。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直树,无法避免地成为了普通人。

跟小时候反差最大的是光平,那个乖巧地说着“将来一定要制陶”的孩子在14岁的时候“叛逆”了。

长达十多年,一直承载着的来自全家族的期待,变成了他最想挣脱的束缚。

他变得极度厌倦。

他宁可每天躲在角落里看漫画书,也不愿意走出房门。

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尽管依旧跟爸妈住在一个家里,但早已经没有了共同语言。

也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退学。

光平的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制陶匠人,并不会说很多大道理。

在光平21岁的时候,家里的工厂倒闭,工人遣散。父亲只能靠捏一些淘泥小人维持家用。

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无所事事的光平没有选择,不得不帮父亲的忙。

没想到,这成了他的重大转机。

从一开始极度抗拒,到慢慢发现自己在制陶上的天分和乐趣。

一开始的时候,都是父亲帮着光平把小作品卖掉,后来他开始自己琢磨网络销售。

兜兜转转,光平还是回到自己7岁时的理想里。

光平曲折的成长路径让我反思,家长对孩子有期望是好事,但是过于沉重会成为孩子的枷锁,让他们想要逃避。

真正从内心激发的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才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而这种激发,可能在于平时的教养方式,也可能是一次意料之外的契机。

3

不过再回头看,我们会发现虽然他们都没有照着父母安排路走,但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却渗透在了工作和生活的点滴里。

一直努力想要符合父母期待的贵子,在成功接受空姐的工作之后,并没有变得自信。

她时刻担心自己微笑不到位,服务不周到,影响客人的体验,也担心自己被骂。

担心自己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公司是否会破产,股价是否会下跌。

她把害怕父母失望的心理投射到了工作中。

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自我价值感低,总是担心让别人失望,时刻处于不安之中。

不过也是这种不安,让她成为了特别有责任心的员工。

她把服务好乘客当作自己的使命,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得自己在一言一行中发挥着影响力。

童年都在游戏中度过的直树,则成为了咖啡店的店长。

因为父母给予的自由,让他无论何时,都在想办法靠自己达成目标,就像小时候游戏通关一样。

他从咖啡店店员,做到了店长,并且做到了一千家店中的业绩第一名。如今他的理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

但是因为从小缺乏社交,直树很不擅长跟下属沟通,经常一句话就能把三年的老员工气走。

他终于意识到,生活不是游戏,而工作也非常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

至于光平,影响他最深的是父亲的匠人精神。

原本消极懈怠的光平,看到爸爸的努力,不再被动接受看似别无选择的命运。

而是也开始制定把技艺打磨到精湛的目标,以及困境之中坚持努力的韧性。

他原创的陶艺小人,带着很浓的个人特色——像他一样,憨态可掬又带着倔强,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不仅如此,光平还把作品发到网上,成功地让家族传统的制陶工厂转型成为电商。

真正找到对制陶的热爱之后,他终于表达了对父亲的感谢:“要不是他,我不会再做这个。”

看到这里难免有些感动。

贵子、直树、光平,他们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你对孩子的教育都会藏在他未来的教养里。

最后,摄制组问28岁的他们“此刻最想做的是什么?“

们回答:喝酒、逛街、交朋友,持续自己的爱好,如果可以的话,再多一点前进的力量和更果断的性格……

进入中年人生,他们放下所谓来自父母的希冀,只觉得平淡简单的生活,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OK妈最后说:

这部片子中还拍摄了另外10个人所经历的21年,路径虽然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挣扎和努力,但是终究都归于平凡。

看着他们的故事在眼前铺开,平实简单却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那就是真实的人生。

孩子的未来和人生,是时代、社会、家庭、个体结合作用的产物。甚至,大概率会偏离父母的预期,最终成为亿万人普通人中的一粒沙。

如果大家喜欢今天的文章,或者有收获,记得右下角点赞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