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才是真爱?

 昵称73257982 2021-01-06


按: 争论,是为了说服别人;而讨论,是为了让自己更明白。 关于风电问题,跟大学同学多扯了几句,他的观点很明确,技术上讲很绿色,用风多好啊,无排放无污染,我说还真不一定。为了让自己更明白,就来讨论一下,不做争论。

1) 生活常识

2015年的北京水价是每立方米5元,也就是1000升水5块钱。1升水是多少钱呢?是5/1000元,5分钱都不到,是5厘。

一桶4升装的农夫山泉桶装水是多少钱呢?7.5元,1.875元/升。

那么烧开1L 水需要用几度电呢?理论计算约需要0.09度,实测耗电量约为0.1度。假设每度电0.5元,烧开1L 水需要5分钱,加上自来水的成本,烧开1L 自来水的成本:1L 自来水5厘,加烧水用电5分,总共5.5分钱。

农夫山泉1L 可以直接喝的水售价1.875元,是喝1L 烧开的自来水的多少钱呢?187.5分/5.5分=34。也就是说,享受农夫山泉的成本是喝烧开的自来水的34倍。

好了,农夫山泉的销售额是多少呢?查不到确切数据,有文章说「农夫山泉如何做到年销售额130亿?」姑且认可这个数字,130亿。

就喝水而言,人们愿意为自己认可的东西多花30多倍的价钱,为什么? 因为,这是真爱。自己为「爱」买单,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别人的爱

有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有种爱,叫别人的爱。

风力发电,就是这样一种。只不过,这个部分人的「偏爱」,却要让其他人来买单的。

让别人买单的方法,叫做「补贴」。风电很美好、很绿色、很环保,但初期投资是需要钱的,而且还很有可能赚不到钱,怎么办?为了鼓励一些公司进入这一领域,为了人类共同的球,国家出面,给钱,支持。

「尽管随着技术进步和度电成本的降低,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就目前而言,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成本依然较高。可再生能源补贴对于新能源投资企业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维持发电项目的健康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这是2015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专家的表示。

冠冕堂皇。都「可再生」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是啊,还要神马补贴?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累计已超过140亿元。2014年全国并网风电发电量15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并网太阳能发电量2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0.8%。「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也需增加这样的比例。」一位风电开发商说,「但实际上即便全社会用电足额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补助资金,2014年仅能增长3.8%。因此,可以预计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3)补贴的实质

补贴的实质是什么?本质上补贴不过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甲把钱从乙口袋里掏出来,塞进丙的口袋里。为什么要给丙塞钱呢?因为他开了一家公司,保护了地球环境,造福了人类。但就是亏了一点钱,不多,也就上百亿吧。

问题来了,甲这个人的判断一定是对的吗?假如丙真的造福了人类,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乙不直接购买丙的产品呢?

再者,制定和实施补贴政策的甲,花的是自己的钱吗?不是的,甲自己并不创造财富,花的都是别人的钱。所以花起来也不心疼,不过是签签字、过过账的事情。有签字权的甲,只需要享受签字的权力,并不需要直接承担花钱的负担。真正承担负担的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群——乙。

补贴的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扭曲了市场价格。原本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是直接反映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程度,进而给生产者以指引,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补贴一来,就乱了套了,看着补贴的利好,自以为是稳赚不赔,原本不应上马的项目,也仓促上马,最终导致产能过剩。

在补贴的刺激之下,各地出台的能源规划都是以装机量为目标,而不是看市场真正的需求和效率,最终沦为一片片地上的风景和纸上的政绩。

风电项目有「弃风限电」之难题,同样光伏产业则有「弃光限电」之痛,看上去像是技术问题所致,实际上并非如此。

光伏业的产能过剩早已不是新闻,早在2013年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破产。最新12月份的报道,「光伏补贴目前为止,拖欠光伏补贴已经超过100亿了,这才是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命门所在。」这跟风力发电的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

「补贴是命门」,说白了,没有了补贴,光伏、风电的项目分分钟都生存不下去。

4)外国的月亮更圆吗?

先看英国。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将于明年正式实施的FIT(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或称上网电价补贴)削减政策。就是不再补贴了,消减比例高达87%。英国光伏贸易协会为此曾对英国政府警示,在未来18个月中,英国3万5千光伏人中的2万7千人将失去自己的工作。这就是补贴扭曲市场的后果。

那么风电呢?人均风电装机容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丹麦,目前约占世界1/4的风机,为全国提供了1/4的电力,各国好像都从丹麦风电模式中发现了发展绿色能源的希望。丹麦国家气候与能源部部长康妮·赫泽高女士自豪地宣称 :「丹麦风电模式」值得各国借鉴。

果真如此吗? 丹麦的风电发展水平领先世界,这不假,装机量全球居首。但这个第一是怎么取得的?这是个问题。

资料显示,无外乎几条:(1)财政补贴。(2)行政命令规定风电强制上网,电力公司必须购买。(3)配额和罚款,每个电力消费者必须固定购买固定额度的「绿色」电。

这几条政策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强制性。补贴也是强制的,问题前面说过了。

5)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巴斯夏有篇著名的文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说的是我们看到了所见所得,损失掉的成本却很难进入人们视野之内。风电所谓的绿色环保仅仅是视觉上的效果罢了,背后的损失被「看上去很美」的表象所掩盖。我们看得见的是风吹过时的美景,看不见的却是背后的真相。

2013 年10月24日,山东省物价局发布《山东省物价局关于运用价格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发电项目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了继续扶持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发展,鼓励节能环保发电项目发展和确保价格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等几大重点任务。

根据《通知》,山东省将对2013年 - 2015年风力发电项 目上网电量在国家标杆电价每千瓦时 0.61元的基础上,按照每千瓦时 0.06 元的标准给予临时电价补贴。

0.06/0.61×100%≈10%,如果我数学没算错的话,如前面专家说的「补贴是命门」,这「命门」是多少钱?在山东的答案是每度电6分钱。消费者愿意为了这么个保护地球、造福人类的产品承担这6分钱的负担吗?假设每个家庭一个月用电300度,家庭承担这部分价格的话,每月是多支付18元。

别忘了,农夫山泉一年百亿的销售额,可是喝自来水的34倍成本。相比之下,为了人类美好的地球,多负担10%,好像看上去也不为过吧?

全球都在发展风能,难倒他们都错了吗?当然也不一定,我们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搏个眼球。只是有个疑问挥之不去,那就是这么好的东西,都「无污染、可再生」了,无论丹麦还是中国,为什么需要补贴、需要强制才能推广呢?

我其实不太想引用这张图,因为给风电光伏唱赞歌的文章汗牛充栋,一抓一大把。源自日本2010年《能源白皮书》的这个数据,比较的是不同能源的发电单价。仅供参考。


感情上讲,我们当然希望风电、光伏是清洁环保、节能减排的,但希望归希望,现实归现实。也许它们技术上看起来很环保,很美好,但只要补贴的「命门」还在,你就很难说它是真的好。

同学说:「小偷偷一小时偷十元钱判刑一年,抢劫抢一分钟抢一块钱判刑十年。」关键看你怎么选了,不过是个取舍问题。

比喻很好啊,取舍之间,有得必有失。但他忽略了一条,那就是无论小偷还是抢劫犯,那可都是需要自己承担刑罚风险的,都是自己去坐牢的。

万一,我说万一,今后证明风力光伏发电,真的不那么绿色环保,谁来为这几百亿的补贴承担责任呢?恐怕没人会主动站出来吧。一笔带过就是,当年大家都说好啊,有很多论文,很多科学家都说好啊,我是严格按照程序合法行使的签字补贴权力的,你们怪不得我。

投资方破产,为自己的眼光负责,几百亿补贴的钱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税收,花钱补贴做好事的却是另外一些人。没有人会为补贴的错误承担责任,这就是问题关键所在。

自负盈亏、自承己责,才是真爱。

自由市场,才是检验真爱的「试金石」。强迫别人就范,这样真的好吗?

最近行文偏长,不过还得补一句。

拿着别人的钱去「示爱」,其实是在「耍流氓」。

2015年12月23日

注: 引用资料均有出处,影响观感,就不掉书袋了。逻辑胜于数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