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什么都要靠征信来解决的

 昵称73257982 2021-01-06
文丨张是之
如题,不是什么问题都要靠征信来解决,因为很多问题压根就不是诚信问题。
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表示,「要提高农村的,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水平,公费师范生毕业了必须当老师,如果不当老师可记入不良诚信记录里。」
意思就是当初如果签了协议,走的公费师范生,那就是不能反悔的。反悔了就是诚信问题,就要上征信。
上了征信,有了不良记录,工作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如果结合这位代表小学副校长的位置来看,她的提议归结起来可能就是一句话,「你让我不好过,我就让你过不好。」
人们都是有预期的,而且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而不是更少。
我们都希望路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这是人之常情。
即便是现在的公费师范生制度,相对于其他专业,在就业面的选择上,已经是窄了很多。
虽然看上去这是一个吸引人报考的措施,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这种未来选择机会的减少也让一些更优秀的人才一开始就失去了兴趣。
今天的网络是很发达了,信息是更好查更丰富了,但我相信很多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信息筛选的能力未必能够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在面对孩子的人生方向选择时,依然是充满迷茫的,也很有可能像极了当年的我们,看着专业名称凭感觉就填了。
更何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总要给人以重新选择的机会吧。
如果再在现有制度下,给未来四年之后乃至其整个人生加上一个框框,要求必须当老师,不当老师那就是诚信上的污点。
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这样的制度设计,不需要等到几年后才会发挥作用,它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会见效。
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就要面临上征信有污点的风险,这么明显的不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那我一开始就不要选择好了。
除了那些迫不得已选择公费师范生的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家长在可选可不选的情况下,一定会排除这个选项。
毕竟,如果家长能够负担得起学费的话,大多不太会让孩子走一条既定的窄路。
这样一来,选择师范专业的,可能就会是因为家境或者分数而做出的一种无奈之举。
这并不是说他们将来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而是说这样的筛选机制可能无法吸引到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到教师岗位上去。
都不需要去查什么数据,大概考察下中小学男女教师的比例,就会发现男老师在很多学校都是稀缺品,农村学校尤其严重。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诚信不重要。诚信很重要,但在涉及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上,并不涉及诚信问题。
公费师范生毕业的时候如果违约,假若能够按照当时签约时的约定缴纳相关的费用和违约金,这也并不能算是诚信上的污点,因为他按照约定承担了自己的违约责任。
所以,这个提议怎么看都有那么点互相伤害的感觉,当然这肯定不是提议人的初衷,初衷肯定是好的。
但好的初衷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好的结果需要顺应人性和逻辑来设计制度,而不是简单的「你让我不爽,我就让你不爽」的粗暴惩罚机制。

2020年05月20日

——————

题图:莫兰迪,自画像

上一篇:学好数理化,就能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