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宝花了300万换了个LOGO? !

 荒蛮国度 2021-01-06

新年刚到,就有两家大公司进行了LOGO改版,分别是淘宝和比亚迪。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大品牌,换LOGO的手法却截然相反。

淘宝是微调一下,比亚迪则是彻底颠覆。两家公司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刚好可以给大家分析一下大公司改LOGO背后的一些商业套路。

OK,

先来看淘宝的LOGO改版。

啊,就这?

改了啥啊?

这也叫“换LOGO”?

钱太好赚了吧!

如果不是有人提醒,可能你根本不会注意到淘宝LOGO改了。

这不,网上流传了一张项目报价单的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来,整个LOGO升级的最大花费是“设计赋能”,大概就类似于“大师开光”吧!而设计费在整个项目中占比极小。

看看多少钱换的?

看不清字可以点开大图

这张图的多半是网友恶搞的,不过也说明了不少问题。现在好多品牌对LOGO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然后硬掰出一堆大玄学道理出来。也难怪网友把这个过程想象成大师开光!

当然,像我这样从业十几年,有钛合金狗眼加成的专业人士,还是能一眼看出新LOGO的改变。



最大的改变是对字型进行了优化,增大笔划之间的间隙,笔划变得更加圆润了,淘宝官方的解释是“更开放,更活泼”,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更淘气了”。

很快,有网友指出,改完之后的宝字,是为贵人鸟代言。

别说,还真挺像的:

按照江湖套路,不管LOGO改得怎么样,效果包装展示一定得到位,一线大厂的设计师最擅长干的,不就是这个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开下面的视频看看,制作还是非常精美的。

下面再来看看比亚迪的LOGO改版。

不同于淘宝玩的找不同游戏,比亚迪一出手,就玩了个大的。

作为国产新能源车的老大哥,比亚迪的车标一直被人吐槽太丑,这两年新能源车发展势头大好,比亚迪终于坐不住了,趁着这股新能源的东风,一举将陈旧的LOGO换掉。

开放的字母造型很简洁,流线感也挺舒服。整体很现代,非常符合电动车的科技属性定位。

当然,主要还是原标太老旧,所以新标随便改改肯定会比原来好。

关于比亚迪的新标,我有两个疑问。

一是现在的大趋势是扁平风,很多品牌都开始采用封闭的扁平车标,比亚迪为啥不一步到位,保留一点金属风格让人觉得改得不彻底。

二是新LOGO线条太细了,应用在车上可能会不够显眼。

万科之前就吃过这样的亏,为了走人文路线,改了一个很细的LOGO,后来发现挂在户外的楼盘上,白天根本看不到,即使晚上发光了还是不显眼,最后只能改回粗字体。

所以我大胆猜想一下,比亚迪LOGO将来升级的方向:

1、扁平

2、加粗

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好了,

看完两家公司的LOGO改版 ,结合这两个案例,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大品牌在LOGO升级背后的一些商业规律。

规律一

公司业务成熟稳定,品牌战略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则小修小补,渐进式改良。

这类公司一般已经是行业的领头羊,通过市场竞争打败了大部分对手,所以只需要不断强化形象,稳抓稳打即可。LOGO升级的方向一般是走向简化。

淘宝就属于这类,这次改版的方向也是简化,将“网”和字母'.com'去掉,字形上也进行了简化。

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大品牌,大多数都经历了LOGO不断简化的过程。

互联网公司产品也是一样,当足够强大之后,LOGO就会开始走向简化。

记住,新品牌是没有资格简化LOGO的。只有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品牌越来越强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才能简化。

规律二

当品牌开始变脸,彻底的换LOGO,则说明公司战略有重大变化。可能是走高端溢价,又或者进军新领域。

比亚迪的这次改版,毫无疑问就是这个原因。

不少人对比亚迪还停留在F0\F3这些低端车的印象中,但其实现在的比亚迪已经开始慢慢走向高端电动车品牌了,所以急需要一个全新的LOGO来承担新的品牌定位。

通过改LOGO来宣告品牌转型的案例还有很多。

早些年ins改LOGO骂声一片,觉得新LOGO难看。我相信ins的老板肯定也觉得原来的相机图标更好看。但是没办法,它要由原来的工具应用转型为图片社区,就势必要舍弃掉写实的相机图标。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拟物与扁平风格之争,而是公司业务要转型的问题。

还有就是奢侈品们齐刷刷的将LOGO改为无衬线字体,其实背后原因就是奢侈品消费越来越年轻化,所以这些老品牌要向潮牌转型,来讨好年轻人。

你想象一下,一张年轻有活力的海报上,出现一个有年代感的老旧LOGO,是不是很别扭?而毫无性格的helvetica字体就不一样了,随便贴在哪里都不会显得奇怪。

说白了就是大牌们换个姿势收割年轻人,至于你骂它丑,无所谓了。

规律三

新品牌用具象LOGO,业务成熟后改为抽象LOGO。

这点其实也很好理解,新品牌的首要目的是告诉用户“我是谁?”,此时采用具象图形最容易达到效果。等公司业务做大做强之后,肯定得显得自己有品牌内涵,同时方便业务向其它领域发展,所以得告诉用户“我不只是xx哦”,这时就要把LOGO改得抽象一些,这样它的适用范围会更广泛。

具象LOGO:我是xx.

抽象LOGO:我不只是xx.

还是以ins为例。

早期用复古相机的图标,用户一看就知道是个拍照APP。后来转型为社区,图形就变得更抽象了,它在告诉用户我不只是拍照哦,背景上的多彩颜色则暗示了这里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还有滴滴。

一开始我们都没用过打车APP,所以它画了一个很具象的出租车图标,这样所有人一眼就能看懂这个是干嘛的。

当它成长为行业巨头时,已经不需要再强调自己是一个打车应用了,所以就改成了抽象的字母D图形,来告诉用户它已经是一个出行的综合平台。

西瓜视频早期为了强化自己西瓜的形象,在LOGO上加了一些西瓜籽,让它更有记忆点。等业务成熟之后,这些过于具象的特征就被改掉了。

优酷视频最开始和别的视频网站一样,是一个播放按钮,寓意特别明确。品牌成熟后,它已经不再需要用播放按钮的形状来强调视频属性,所以在一步步的改版中,提取出两个小翅膀的图形作为品牌形象。

它也是一个从含义明确的具象图形,过渡到比较抽象图形的LOGO升级案例。

怎么样,当我们换个视角,从商业规律的角度来看待设计问题,是不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看了这篇文章后,当老板问你对公司的LOGO有什么看法时,千万不要张口就说原来的LOGO太丑,须尽快改掉。


而是要沉思一下,然后娓娓道来:x总,根据公司当前业务发展的情况,我们的品牌LOGO有3种升级方案....

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