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岱孙:清华园里的男神,终身未婚,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育人

 佳易博览 2021-01-06
作者:山佳
 
在高校生态圈里,博士比比皆是。虽说都叫博士,但博士与博士间的成色,可大不相同。曾经有一说法,品评学人的品位,从清朝以来,国内就有“国内三品,东洋二品,西洋一品,博士上品,经济学博士极品”之说。
 
在国内,曾有两位大师级的经济学家,一是马寅初,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另一就是今天的男主陈岱孙,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头衔。
 
陈岱孙,出身世家,身材高大,仪表堂堂,27岁即成为清华教授,只可惜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在婚姻大事上,月下老人没能把红线拴到他的脚上,以致终生未婚。
 
晚年时,被称为岱老的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书育人。人称“厉股份”的厉以宁,就是他的高足。再往下推,当今总.理.也要称他一声“师爷”哦。
 


01
 
陈岱孙,1900年农历闰八月二十七出生,一个属鼠的男娃。可巧,那一天也是孔老夫子的生日。
 
还特意百度了一下,闰八月出生的孩子,一般要19年才过一次生日。1995年10月,北大为岱老举行盛会庆祝他95岁高寿。可老人家很是幽默了一把:”我只有6岁呢……“一个好可爱的老顽童!
 
陈岱孙,原名陈总,霸气吧,出生在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爷爷陈宝璐,为光绪十六年进士;伯祖父陈宝琛,同治七年进士,曾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这位帝师,一做就是二十年,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溥仪不顾其劝阻,执意去当日本人的傀儡,他才离开。
 
陈寅恪的老爸陈三立(散原老人),定居北京后,一到春节,总要拜访曾经的座师。而这位座师,就是陈宝琛。
 
1882年(光绪八年)陈三立入乡试,因恶时文,自以散文体作答。非常幸运的是,陈三立遇到了晚清‘清流党’主考陈宝琛,赏识其才,破例录为举人。于是,陈三立成为陈宝琛的门下。
 
陈三立在庐山松门别墅过八十寿辰,陈宝琛作诗祝贺。1934年,陈三立从庐山到北平,见到陈宝琛仍行弟子跪拜之礼。师徒,都是白发盈颠;当陈宝琛挽起跪地叩拜的陈三立时,那场景十分感人。
 
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由此可见,福州陈氏陈宝琛与江西陈三立师徒之间,情谊悠长。
 
言归正传,陈岱孙的外祖家,也非常显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驻国外的公使。无论父系还是母系,陈岱孙的家族皆堪称名门。
 
陈三立的公子陈寅恪,一路自由成长,不求学位,只愿学识渊博,在清华园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而陈岱孙,一路学霸当道,1926年就拿到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02
 
1927年,陈岱孙执教母校清华;第二年,担任经济系主任;第三年,出任法学院院长。
 
凡与陈岱孙接触过的亲朋好友,同事及众弟子,大家均表示,他在治学、育人、待人接物上,是一个最具绅士风度的人。
 
英俊潇洒的他,有一张照片,身穿便装西服,锃锃亮的马靴,特别打眼,现在看来也不违和。当然,陈先生的嘴,有点儿歪,还地包天,瑕不掩瑜哦。区区小恙,在才华面前根本就不算个事儿。还有人评价说,这样显得陈先生更加”刚正坚毅“。嗯,爱他,就是包容他,也没谁了。
 
在西南联大,上课前两分钟,陈先生就已站在讲台上。钟声一响,开讲。陈先生是福州人,但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个一个字吐得很清楚,丝毫不显得吃力。
 
陈先生的课,众弟子只精心凝听,因为他的声音是有节奏、有韵律的,能使人如同听音乐一样,有着一种内心的快感。
 
最让人称奇的是,陈先生讲完最后一句话,合上书本,此时钟声响起,一切就是这么天衣无缝,让众弟子惊叹又欣赏。
 
也有一次,陈先生讲完课,还未响起敲钟声。经查,原来是敲钟晚了。
 
对这个典故,原来的我,并不相信。直到近期,读到一位外国专家,无论做什么,总会记录时间,以致于对时间特别敏感。对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等等的掌控,不在话下。
 
众弟子如果手勤的话,记下陈师的笔记,不经增减,就是一篇完整的佳作。由此,也可见陈先生的完美性格。
 
哲学家任继愈,后来撰文:”在西南联大众教授中,这种出口成章的才能,只有两位,一位是陈先生,另一位则是冯友兰。“
 
如果认为生活中的陈先生,也是滔滔不绝的架势,那绝对就是认知有误。他内敛随和,从不多言多语。
 
1938年2月25日,三校合并的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众教授等人先到南宁,住在大升旅馆。战争期间,房间紧张,不可能一人一间,于是总会产生众多矛盾。即便是众教授,也避免不了人性的细碎。
 
在随遇而安的陈先生这里,没有脸红脖子粗,更没有恶语相向,他只是有感而发,作此联语,调剂一下——
小住为佳,得小住且小住。
如何是好,愿如何便如何。
 


03
 
七七事变之前,在美丽的清华园,陈先生爱打网球,爱玩马球。健硕的身体,让他腰杆挺直,板板的。
 
在昆明,网球、马球是没条件玩了,但陈先生改打桥牌。在西南联大,年近不惑之年的陈先生,衣装笔挺,风度翩翩,丝毫没有肥肚腩,更没有中年大叔般的油腻,面目清爽的他,简直就是男神般的存在,令众女生怦然心动。女生公认,谈恋爱的对象,陈先生就是最好的模板。
 
命运他老人家,给你开了一扇门,总会关上一扇窗户。好像就是为了告诉你,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滴。像陈先生这样一个万里挑一的人物,丘比特的剑,就是没射中他,就是终生单身贵族。
 
1952年,院系调整。1953年,陈先生来到北大。文革中,有人贴出大字报,批副校长周培源与太太王蒂澂,还有陈岱孙搞三角恋爱。大意就是,陈先生喜欢喜欢周太太,求而不得,干脆不结婚。
 
石破天惊,三角恋爱的大字报,顿时上了北大的热搜。
 
陈岱孙堂妹陈荷的女儿,即他的外甥女唐斯复得知后,第一时间跑去问大舅,这到底真的假的?陈当即否认,别听人瞎说。另一边,周培源的女儿也闻讯赶来问母亲,王蒂澂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儿。
 
北大知名校友、被称作”唐老鸭“的记者唐师曾,与陈先生相识多年。作为小字辈,他几次三番想向岱老确认,这则新闻到底是真是假。话到嘴边,还是不忍、不敢、不肯,总之就是张不开口。
 
后来,《东方之子》采访岱老,曾问起,为何终生未婚。那时的岱老,还在打太极,说就两点,第一我没时间,第二这种事情怎么也得两情相悦,我没碰到合适的人。
 
岱老的外甥女唐斯复,回忆说,陈岱孙是家中独子,那个年代的独子,如果不能传承后代,特别不能生下儿子,会有很大压力,所以陈岱孙那么大没结婚,家里都很着急,曾经安排他去相亲过几次。
 
唐斯复还跟着舅舅一起去过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见过一个女人,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是波浪的,女方挺中意陈先生,但陈先生好像没看中这女人,最后不了了之了,最后岁数再大一点,就算了,一辈子没结婚。
 
一桩公案,就此翻篇。
 


04
 
其实,陈岱孙与周培源,相识在1929年的清华。两人同为青年才俊,大学教授,只是前者经济学,后者纯理工物理学,成长轨迹相似,又都留学国外,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友谊长达六十余年。

别忘了,两人还是梁思成、林徽因北总布胡同的家中,客厅里尊贵的客人。
 
在北大,陈岱孙是周家的常客,周培源的头发白得早,陈就开玩笑,管周培源叫“周白毛”。时常晚饭后,陈岱孙就带着外甥女唐斯复去周家玩。
 
唐斯复说,每次周培源看到我们,总是挥动双手,热情有加,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周夫人就把家里的好东西抱出来给我们吃。”


周家四个千金,都管陈岱孙叫”陈爸“。那个时代,关系融洽的朋友们,相从交好,孩子们也都称”某爸某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叔叔阿姨。比如梁思成、林徽因的孩子,就管父母的老友金岳霖叫”金爸“,称周培源为”周爸“。
 
在战争期间的昆明,陈岱孙,总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人不饿,单身贵族嘛。周家人多,开销大,他常常资助周家。
 


在周家千金的眼里,陈爸总是一副模样,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材,稳健的步伐,慈祥深邃的目光,喜怒从不形于色。父亲常说陈爸是“gentleman”(绅士派),学问好,为人宽厚、正直。妈妈说陈爸讲故事,听的人肚子都要笑破了,而他依然平静如水,就像什么都没说过一样。
 
长大后的周家千金们,对陈岱孙也特别好,“不论哪一个出国、出差回来,买的东西第一个送陈爸。”
 
周培源的长公主周如枚,长大后嫁给了梁林夫妇的公子梁从诫,两人也算青梅竹马,育有一个儿子。但解放后,周家在政治上一路高歌,而梁家却江河日下,梁从诫与周如枚也因故分手。
 
如枚因病早逝,陈岱孙闻知后,伤心不已。如枚,到底是他看着长大的。
 
其实,写到这里就有些八卦了。陈岱孙喜欢的味道,还真就是周太太这样贤妻良母的类型。
 
为何这样说呢?上张照片,一目了然,终究喜欢一个人,肢体语言就很说明了问题。千言万语,敌不过一个眼神。
 


一句话,真正爱一个人,是能从眼神和行动中看出来的。我的意思你懂滴,到此为止。
 
说来说去,陈岱孙就是一个完美性格的人,在婚姻上,不肯退而求其次,而是宁缺勿滥。没有合适的她,决不委屈自己。
 
一位网友所说,男人一生,一般只会真正爱一个女人,是永远不可能替代的。绝对痴情的永远不会只接受第二个,陈岱孙就是那种人。
 
1997年7月27日,在医院里,岱老走完了他的一生,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则是”这里是清华“……

男人一生,一般只会真正爱一个女人,是永远不可能替代的。绝对痴情的永远不会只接受第二个,陈岱孙就是那种人。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