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化漫忆之八

 昵称5638494 2021-01-06

  文艺宣传队红化漫忆之八

当年红化的文艺宣传队是相当活跃的。

因时代、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领导和群众都对这种自娱自乐的乌兰牧骑式的宣传队非常喜爱。

当时红化的厂宣传队颇具实力:乐队队员中,管乐有萨克斯——郝顺才,小号——大甄、祝文龙,黑管——王占明,长号——唐金山,长笛——杨长若,中音号——王四维,圆号——岑汤淼。笛子——李师付,弦乐小提琴——顾耀文,二胡——陈胜利、张周祥,洋琴——闫传斌,京胡——杨润芝……中阮——蒋云泉,乐队指挥兼杨琴二胡演奏——吴新立。

主要演员有;部队文工团转业的周之鼎(兼导演),舞蹈演员张亚民,王汉本,韓桂珍,郭永红,张风琴,女声独唱孙盟莉,快书演员李道林,魔朮演员党师

付……

节目以歌舞为主,汉、藏、维等舞蹈都演过,《洗衣歌》,《双送礼》,《红色娘子军片断》《四个老汉看儿子》……

除了在本厂演出,我们还经常去附近的厂矿农村等出演。深受欢迎。

经常返场的有:

孙盟莉的独唱——她来自省城西安,嗓音浑厚甜美,既能唱民歌,又能美声唱法,

往往一亮嗓就出彩。

李道林的快板书也很赢人,他头脑灵活,

幽默风趣,嘴皮子利索,竹板也打得好,

表情夸张,一番竹筒倒豆子般的说唱往往引来满场喝彩叫好。

李师付的笛子演奏也水平高超,在山间的夜空,悠扬的竹笛声给人们带来心旷神

怡的美的享受……

党师付的魔朮也很受欢迎,每次饭后慰问炊事员时少不了他……

宣传队保持在二三十人左右,每场演出,大家分工协作,装台,卸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记得有一次装台,差点把郁兴根电到了。

因他和我住邻居,此事让我们后怕了好长时间。

后来还演出过小歌舞剧《紫曲河畔》据亚民回忆:张亚民演藏族小伙子尼扎,孙盟莉演小姑娘卓玛,周志鼎演特务,高幼强、于德涛和我演解放军。此外,还排演

了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

影响较大的是排演样板戏《沙家浜》。

演员是从全厂职工中挑选的:丁素敏饰阿庆嫂,杨永春饰胡传魁,王连普饰参谋长,我这个地道的老陕打鸭子上架演郭建光……

现在想起来,其他演员唱、念,做,打都有一定基本功,特别是阿庆嫂,沙奶奶(付玉梅)胡传魁,刁德一形神兼备,演得真像那么回事。只有我耍了个大胆,滥竽充数,影响了演出效果。

红化宣传队,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队员,后来在全国各地,至今都是活跃在舞台上的文艺骨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