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之行(三)颐和园

 zzm1008图书馆 2021-01-06

    早在辽金时代,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

    到了万历16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14年到29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

     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

     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古代帝王的行宫和花园。颐和园依山傍水,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入春后,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景色诱人。

     颐和园的昆明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桥。湖畔有佛香阁、石舫。佛香阁建在万寿山上,是全园的中心,登上佛香阁,不仅可以包览昆明湖上的风光,而且周围数十里的景色也尽收眼底。

      昆明湖北岸建有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功273间,全长728米。整个长廊依山面水,随山势而起伏,循湖岸而曲折,向根彩带把万寿山南麓的建筑群贯穿起来,并在湖光山色间严谨而自然地起了承接作用。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

    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精美的绘画,有西湖风景、山水人物、草木花鸟等。这些精美的绘画描述了许多人们熟悉的故事,有《西游记》、《水浒》、《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彩绘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花草树木惟妙惟肖,蝴蝶在花草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树林中欢快地歌唱。

     作为国家四大名园之一的颐和园,有着壮丽的艺术风采和恢宏的建筑风格,无论设计布局还是长廊宫殿,都凝聚着高超的艺术和劳动者的智慧汗水。也许颐和园的历史不算久,但它所蕴含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等具有绝对的价值,同样它承载的历史沧桑与使命是无可比拟的。

     站在十七孔桥之上,吹着昆明湖上的凉风,远眺山巅一座座富丽堂皇的阁楼宫殿、乘着小舟泛游在湖上,看着无数的石林,高山、树木长廊,心也会沉醉于美景之中,看着长廊千万福艳丽的绘画,惊恐于这高深的艺术。穿梭于长廊仿佛游走在艺术的殿堂。游走在一座座宫殿惊讶于里面的辉煌大气和无数珍宝。无法想象西方列强看到这艺术的震惊和占为己有的野心,无法掠夺的甚至疯狂的烧毁掉了。

更新于 2019-12-22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