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荐书:马伯庸新作《两京十五日》

 悦读读书 2021-01-06

要问国内现在最会讲故事的作家都有谁,马伯庸应该能名列前五。
一开始,我是从《风起陇西》知道他的。那时马还在混论坛,当时觉得这个作者有点意思,风格独特,行文有点冷有点欠,按天津人说话,就是劲么劲的。
后来再看到他写的《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三国机密》这些,马亲王的风格逐渐转型,等到了《古董局中局》时就把论坛微博时代的冷、欠改掉了,向成熟畅销书作家方向转变。
这期间,连着早期祥瑞御免这样的玩笑,慢慢也没人再提。
前年,读书会邀请周重因老师领读过他写的《长安十二时辰》。那本书大致相当于反恐24小时长安版,加上了很多唐代风俗文化建筑历史知识,像是一大锅香喷喷的杂烩,拿出什么都可以扯上一篇。
去年,马伯庸出版了新书《两京十五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两京指的是明代的南京和北京,十五日是说的明朝洪熙元年五月,仁宗皇帝病重,当时皇太子朱瞻基当时正在南京,远隔千里。在身边一些伙伴帮助下,朱瞻基逃过暗杀,旬内赶回京城,为父发丧,之后登基成为宣德皇帝。
整个故事脉络,差不多就是长安十二时辰的翻版,只不过这次加上了南京和北京的地形物貌,添加了白莲教、靖难之役、迁都之议、立储之争、殉葬之礼,更有千里大运河的加持。


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按照父皇之命,到南京拜祭孝陵,为迁都还金陵做准备。
刚到南京,宝船被炸,多方势力追杀,连最被信任的镇守太监都叛变了。父皇生死不明,满城都是敌人,孤身一人的太子,怎么脱险。
就在这时,一个叫做于谦的小官,一个不靠谱的捕快,一个目的不明的女大夫,组成了越狱逃杀小分队,带着朱瞻基踏上了漫漫返京路程。


小分队里的几个人貌合神离,各有各的心思,有的甚至还有杀父之仇。
他们找到的帮手也各有各的打算,一开始的朋友成为敌人,而最残暴的对手最后却成了最坚实的保障。
“天下之事,从来不是靠虚无缥缈的忠义,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利益来聚拢人心!各怀鬼胎怕什么,貌合神离怕什么,只要利益一致,就不怕事情推不下去。”

迁都回金陵是为了节省转运人力,减少对民间的压榨,可换个角度看,天子不守国门,国内物流不畅,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每件事情的决策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评判是非对错,太子在逃亡中也获得了成长。

“这是祖父永乐皇帝教他的窍门 :如果一个人面临纷乱局势,一时难以措手,不妨先从做完一桩小事开始。一个个麻烦由小及大,逐一解开,你不知不觉便进入状态了。古人临事钓鱼,临战弈棋,都是这个道理。”

《朱瞻基行乐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太子在逃亡中,顺便固定下来宣德炉的形制,决定了今后的施政方向,开启了后人称为仁宣之治的兴旺时期。

宣德皇帝本人书画皆能,对艺术极为敏感,在书画、瓷器和其他器物制作上,宣德年间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朱瞻基书画《秋塘群鹭图》

洒蓝釉钵(天博里也有一件)

本书是马伯庸在创作《显微镜下的大明》过程中,搜集了大量资料,然后用明史中的一句话为引子,脑洞大开,创作的历史小说,

“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做一件事,可以出多个结果,可能是高产作家的成功秘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