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泰庄寨——福建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手机拍摄)

 zzm1008图书馆 2021-01-06

  古老的永泰,中原厚重的文化在此扎根传扬,与闽越土著文化相融合。永泰庄寨是闽中地区特色的居住与防御并重的大型民居,始建于唐朝,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上庄寨总量超过2000座,现存保护较好的仍有152座,其中占地面积1000平方以上的98座。“雄居深山人未识,撩开面纱惊神州”。永泰庄寨以其与大自然完美融合娉婷之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永泰,是福州面积最大的县城,因建县于唐朝永泰二年,便以年号为地名,雅称永阳,因境内多植樟树,简称樟。 庄寨是永泰县独有的民间传统建筑,这种建筑群四周是具有良好军事防御功能的高大围墙,中间构筑普通的传统民居建筑群。防御与居住性能并重的特点,使庄寨明显区别于居住为主、防御为辅的土楼和防御为主、居住为辅的土堡。

      2019年1月12日,参加由宁德市徒步协会组织的永泰爱荆庄、青石寨、嘉禄庄、九斗庄一日休闲活动。永泰的庄寨规模和保护令人震撼,用手机记录了四个庄寨一些平面照片,再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献给喜欢古民居的朋友们。

一、“民间故宫”青石寨 建筑设计巧妙科学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同安青石寨,是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方型庄寨,被当地称为“民间故宫”,它处处散发着 永泰乡间建筑的朴拙大美。

       青石寨,始称为“仁和庄”,建于清道光庚寅十年(公元1830年),由张序仪、张序捷、张序光三兄弟共建。中壮年的兄弟三人,根据阴阳五行之法,特意在家乡周边山地断崖寻觅青石作为仁和庄的主用材,建成后的庄寨立面成青色一片,故被称为青石寨。

      青石寨的建筑设计巧妙科学,首先是坐北朝南,无论日出日落,金色阳光都能眷顾到庄厝内的厅堂。二进五落结构,自上而下,采光、通风、排水等设施一应俱全。左右两边的护厝和后部都建有书院。为了防止土匪攻入庄寨,一切设计都为了安全,碉式角楼、窄高小窗、门上瞭望窗,工匠们还煞费苦心地开辟了高深的过水道式的逃生暗道。近似正方形的正厅厅堂,宽敞明亮,良好的采光透风功能令人无比惬意,这里是家族操办婚丧嫁娶、寿诞等大型活动的地方。高低错落、宽窄相宜、敞藏有致、主堂护厝等有序而建,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上的风水学观。

二、嘉禄庄——家族百年长盛不衰的秘密

        嘉禄莊,清咸丰二年(1852年),由当地乡绅张昭亁、张昭融兄弟俩筹资建造。寨堡长70米、宽60米,内有三座四厅加横楼土木结构房屋组成,共300多间,建设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房屋正前方水池连停车场占地2000多平方米。此庄财丁兴旺,至今已有八代。

     嘉禄庄家族发展简史:第一代:乡绅乡贤,孝友亲族张昭乾、张昭容兄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筹资建此寨。兄弟同心同德,又各有所长。张昭乾学识渊博,精通地理堪舆,嘉禄庄系其亲自设计、督建。张昭乾精通医术;又明伦理,为人公正廉明,善解乡邻纠纷。

        第二、三代:诗礼教训,耕读传家 ;第四代,创办学校,教书育人 ;第五代,商家智慧,儒人本色; 第六代至第八代,嘉禄后人,开枝散叶 。经历近百年的本土的繁衍后,第五代之后的嘉禄人不少陆续迁居县域、省域内外,甚至国外。他们各承祖辈愿念,四散发达。

      近三年来,第四代张高尧一支宗亲百余人,在第六代孙张举明、张子荣等组织下,每年正月初三日定期聚会,宗亲三代人共聚一堂,叙亲情,谋发展,以求团结一致,让张氏家族在昌明时代与国运共繁盛!

三、九斗庄——天下家训有一石 此庄有九斗

     九斗庄的得名,据说是因为它占地极广——面积足够那时的人们播种九斗的稻种。其实不仅建筑占地面积广大,而且九斗庄的厅堂高阔,镂刻精美。但是近年来,在建筑之外,它还吸引了许多文化学者驻足其中流连品读。这是因为,九斗庄内完整保存了大量书法精湛、雕镂精致的木刻家训。其内容之丰富,堪组成一个理学的讲坛。

     永泰当地文化研究人士邵永裕介绍说,在九斗庄厅堂左右厢房处,建庄主人共留下16块规整的木雕书法面板,它位于大厅两厢的一排隔扇窗涤环板上,书法与雕刻造诣都十分精湛,内容有三国时期,但多为宋、明、清三代理学名家有关劝学家教方面的语录。

     其实九斗庄浓厚的书卷气息,是与起建者明良、明恪、明起三兄弟崇文重教的思想密切相关的。长兄张明良乐善好施,济困扶贫,提倡修建了“毓英宫”,且精通医术堪舆;末弟张明起虽幼时因父亲年老而辍学,但也一生手不释卷。

      排行第二的张明恪曾经中举,只是这个张明恪行事如同闲云野鹤。在考取功名后,却看透了晚清官场的腐朽没落,拒绝了官职,选择留在同安开办私塾,传课授业、教书育人,前后长达十多年。

       走进九斗庄,依然可以抬头诵读那些刻于窗上梁间的名言警句。它们穿越时光而来,告诉人们何谓美好的品行,也揭示了它们本身何以能历经风波保存至今。

四、爱荆庄——乡村中的皇家园林

       爱荆庄位于永泰县同安镇洋尾村,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寨内有土木结构房屋360间,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历经了180多年的风雨沧桑。

       庄寨依山而建,拾级抬起,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选址很讲究。它位于南低北高逐步升起的向阳坡地上,使建筑能正南北向布置,且利于顺坡排水,成为适宜居住的环境。仔细看,屋面坡度平缓,岀檐深远,屋脊富有弹性,风火墙、龙舌燕尾翘,使天际线装饰得十分丰富,闽派建筑风格浓郁。

      这是一座集居住、防卫、私塾、家祠等综合功能齐全的庄寨。从空中俯瞰整个建筑布局,中部是居住建筑,东南侧环境优雅,是读书的书斋所在。中轴线上还分布着公共建筑,家祠置于中轴线最高处,位置显要,凸显家祠崇高地位的,站立于此能鸟瞰全庄,环视四周,山水村落尽收眼底,自豪、自信之心,油然而生。

      不仅如此,这里的防御体系设计巧妙、构筑奇特,坚牢无比,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式建筑,充分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庄寨四周围墙建有带有防御功能的跑马道,寨堡下面建有地窖,寨内辟有菜地。寨墙西南角和东北角各建有一个下石上土的碉楼。高大、巍峨的铳楼,带给人强烈的震慑作用。内院宅屋所有门框安有雕刻“寿”字线穗式精美门楣。宅院内上部开设有圆形、菱形、扇形的玲珑典雅小窗。正、下座及书院所有的对开窗扇均为雕花,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厅、天井十分讲究石材档次和巧妙的铺设。均体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更新于 2019-0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