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光明:东京车展上的汽车究竟是什么?

 汽车有智慧 2021-01-06

偶尔在展馆里看到一幅人类的手与猩猩的手相向接触的照片让我停下了脚步,想到了“共生”。它似乎在提醒我们,唯此才有出路,任何过度发展带来的不是失衡就是毁灭。汽车的得失已经敲响了警钟。也许,共生才是彼此的出路,没有融合哪有未来?

汽车究竟是什么?

东京车展在今天的一场秋雨中拉开帷幕。这似乎是一种预感,正如日本的经济远不如从前那样,不再风光和亮丽,显得有点清冷。尽管今年的主题定为“冒险旅程”的开启,但吸引参与国的热情在降温,以至于国际化的程度也在打大折扣,无论是规模和人气大都不如往年。

除了ABB、大众和PSA的DS之外,美国车企几乎集体缺席,使得欧美日的汽车牌局玩转不动了。这种“三缺一”的现象正在导致汽车竞争失衡的加剧。日本朋友告诉我,汽车在日本也开始萧条,纷纷在寻找新的出路和方向。有人指给我看,原来车展很吃香,展台排得满满的,可以用拥挤不堪来形容,现在稀松起来,显得空荡而清静了。这说明汽车的不景气已经开始影响东京车展的规模正在萎缩。

这是一种趋势。事实上,东京车展就是日本车展。这与底特律和法兰克福一样,成了区域性的国际车展。从底特律的“寒冷”到法兰克福的“强欢”,再到东京的“变革”,传统汽车梯次转移,由西方向东方的速度在加快,看来最终只有在中国可以延续它的繁荣。即便是后起之秀的日本也在做出转向的抉择。生与死不仅是姆雷特的命题,也同样是汽车面临的问题。

走进东京车展大厅,迎面一幅参展的整车品牌图告诉我,规模就在这张图里。内行人告诉我,用不了半天全部看完。这对京沪车展来说,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事实上,在不大的两个展馆里,要容纳全球汽车厂商显然不够,好在来的厂家不多,即便来了,展台又都很小,是京沪车展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家展台面积),有的就干脆“摆摊”。比如沃尔沃、标志,在丰田展馆前的大厅里展示。

毫无疑问,丰田是东京车展的主场,拿出来都是新的东西,可以不夸张地说,它已经捏住了汽车转型的咽喉,这无论是对现实的需求,还是对未来的判断,以及对跨界的认知等,都以一种超越现实的务实姿态在积极表达。这就是汽车的变革,对移动工具的再定位。有人说,这是进化,也有人说,这是碰撞,更有人说,这是新的冒险。不管这么说,大家都在试图为汽车的不确定性的命运着急,寻找再生的机会。用主办方的官话说:“东京车展试图打破对汽车的既有成见并赋予汽车这一概念得以新生。”

无可否认,汽车要想自由已不太容易,独霸的时代已经结束,正面对诸多的限制和对它的质疑,改弦更张势在必行,否则就会出局。人们期待它超越自身寄予厚望,希望在融合中涅盘重生。所以,汽车的独立时代已经不存在,必须转化为新的物种,以新的方式生存才能自救。偶尔在展馆里看到一幅人类的手与猩猩的手相向接触的照片让我停下了脚步,想到了“共生”。它似乎在提醒我们,唯此才有出路,任何过度发展带来的不是失衡就是毁灭。汽车的得失已经敲响了警钟。也许,共生才是彼此的出路,没有融合哪有未来?

2017年10月25日于东京车展


颜光明
从事汽车报道的资深记者,
见证了20余年车市发展,
著有《轮上风流》、《汽车大国》等书。
在国内主流媒体和汽车期刊开设专栏,
发表观点性文章至今,
勤奋思考,笔耕不辍。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虽然关注汽车,更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商务微信:xuan18621718528

汽车有文化媒体集群

汽车有文化 | 汽车有智慧 | 谈车工坊 | 我的汽车自驾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