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能忍几时? | Future主编说

 汽车有智慧 2021-01-06

正文之前,先扯一下牛津、剑桥、哈佛和耶鲁世界四所著名高校之间的爱恨情仇。

按照阴谋论的说法,牛津大学闹出了丑闻,一些教师忍不了校方的做法,就跑到剑桥创办了剑桥大学;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剑桥大学卷入英国教会斗争中,一些教师觉得剑桥应该是专心做学术的地方,就随着英国商船来到大西洋彼岸,在波士顿附近一个叫剑桥的地方创办了哈佛大学;后来又因为哈佛大学支持学生的不信教理念,一些教师忍受不了,就跑到纽黑文创办耶鲁大学,专门设置古典学科,坚持正统的宗教观点。

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一直到今天都被人津津乐道。

当然,汽车有智慧并不关心四所高校,毕竟离自己的生活过于遥远,但让汽车有智慧感兴趣的是——有实力的老师忍不了原学校的理念和做法,而另起炉灶——这会不会正是华为正在布局汽车业务的开始。

确实,华为和任正非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华为并不打算进入造车领域,只是为造车领域赋予生命。但看到现在造车新势力的挣扎,手握未来智能汽车核心的5G技术,又有丰富的资金储备和极高的声誉,华为能忍住吗?

汽车有智慧不作臆测,只是认真缕一遍华为汽车业务的布局。

虽然华为是今年才开始在汽车领域崭露锋芒,但在其相关业务浮出水面之前,早已在汽车领域蛰伏了整整五年之久。早在2014年,华为就在其著名的“2012实验室”内设立车联网实验室,在端、管、云三个层面相继推出多个车联网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2019年5月,华为成立了一级部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渐渐被业内所熟知。

经过5年的探索,现在华为已经形成包括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5个领域的汽车业务。虽并未就汽车业务成立子公司,但其汽车业务部门的完整性足以向外界表明,华为已经迈过科技与汽车的边界,目标将成为一家如同博世、舍弗勒、万向一样的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

这似乎印证了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的解读,华为的目标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可目前来看,华为的“野心”绝不只于此。

前不久,原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加盟华为,将任新成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BU)副总裁。可郑刚并非技术领域的顶级人才,他擅长的还是汽车的营销业务,此时华为招揽一名“汽车人”加入自己的团队,又意欲何为呢?业内人士表示,传统车企职业经理人加盟科技公司,华为正在进一步加深对于智能汽车业务的聚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华为已与一汽、广汽、北汽、比亚迪、上汽等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商在L4自动驾驶、5G车联网、C-V2X等10余项技术领域展开合作,进一步打造全新的用车生态。

而且,所有人都知道自动驾驶是汽车发展的终极形态,却没有一家企业能明确其发展方向,并主导自动驾驶产业落地。但在华为身上,可实现的自动驾驶产业脉络似乎已清晰可见。

今年上海车展,以5G技术闻名的华为正式推出全球首个汽车行业5G通信硬件MH5000;7月,华为成为国内第20家获得地图制造资质的企业;10月,在激光雷达竞争激烈,行业巨头以色列Oryx Vision宣布关停之际,华为确认将自研技术壁垒极高的激光雷达。至此,华为5G+高精地图+智能传感器的产业蓝图呼之欲出。

话说到这里,就能看出华为的汽车业务脉络了。研发技术、招揽人才、扩大朋友圈,待这三项业务成熟时,其实差的就是临门一脚,只需要装上方向盘,沙发和四个轮子就行了。

这个时候,还有人敢确定华为只甘心做汽车的供应商吗?

宣称不造车的华为,却有着比整车企业更加恐怖的攻击力,它就像是汽车行业的外来物种一样,在没有“天敌”的市场竞争格局下肆意驰骋。在国内智能终端上一统江湖的华为,并没有理由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隔岸观火。相比新势力们花枝招展的PPT,人们更愿意相信“在汽车芯片上一统江湖”的豪言壮语,现在大家等待的就是华为何时“官宣”。

如今,数字化,智能化这块香饽饽在以科技公司为主导的竞争力下展开厮杀,但声称打造未来出行的造车新势力们在2019年普遍陷入困局,即使抛开资金问题,他们的产品同质化和技术的研发能力也让消费者渐失信任。实际上,在造车新势力的故事讲到后半段的时候,他们在公关形象上的“互联网化”,就已经给外界一种类似于苹果将手机生产外包给富士康的即视感了。

中国汽车要借智能化弯道超车,指望造车新势力,显然已经不太现实,那致力于带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华为,会亲自出手吗?现在看来是大有可能的。

人生没有多少个十年,汽车行业更是如此。近十年时间里,诺基亚淘汰了,苹果为首的智能手机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当扫帚和洗衣板,变成了吸尘器和洗衣器;我们可以在网上买到全球货品时,汽车行业早已经搭上了那台飞速前进的时光机,向着曾只在科幻片中出现的未来生活场景出发。

有些东西,一旦沉入其中,就无法自拔。

在华为的发展中,用户导向和利润驱动这两个企业命脉一直把握得很恰当。当华为成长为国际一线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时,造车并非毫无可行性,至于任正非“不造车”的话,听听即可,毕竟他也有过这样的“前科”。想当初在2002年,他也曾坚持不做手机,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之后华为的首款手机便正式上市,如今华为的手机业务更是名震四方。而以华为的技术积累,再“食言”一次又有何妨呢?

更何况,眼看阿里、百度和腾讯这些行业翘楚都在汽车界有所发展,华为真的能忍住不去干一票?


我们的10W+和爆款文章

车轮都要气哭了别人年终奖发玛莎拉蒂发宝马中国最富的三个村子,街上停满宝马保时捷悍马全村买,路虎放牧用!16岁富家女月花5万元,出门各种豪车车队!第一次穿绿衬衣接受记者采访的俞经民说了什么?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虽然关注汽车,更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