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低温风浪环境夜钓鲫鱼难题

 云海明月 2021-01-06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本人酷爱钓鱼,尤其是夜钓。夜钓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赶上晚上、早晨的两个上鱼高峰、可以不被小鱼骚扰、浮标信号更清晰、没有白天的燥热……总之优点很多。除了爱夜钓,我更爱钓鲤鱼之类的大型鱼,凡上钩后能和我暴力对拉者,我都喜欢。所以,我不喜欢鲫鱼,鲫鱼挣扎起来太没劲。我宁可钓半斤重的鲤拐子,也不钓1斤重的鲫鱼,手感绝不在一个层次上。说到这,应该有人要喷我了:1斤重的鲫鱼?你做梦去吧!现在哪有这么大的鲫鱼!这还真不是做梦。春秋两季我还真有大把的机会邂逅1斤重的鲫鱼,还不止一两条,而是一大兜子一大兜子的那种。别看那么多人钟情于大鲫鱼,我却着实不喜欢,我钓鱼就这么另类。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但不喜欢并不代表着我一次也不钓。今年秋天,我就迫不得已钓了一次。

将近9月中旬的时候,晚间的气温已经跌破了10℃。很少有人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夜钓,毕竟太冷了,虽然穿得比冬天多,体感却比冬天还冷。当晚不仅低温,还刮4级北风,如果依然一厢情愿钓鲤鱼,依然用玉米粒作钓饵,就有点扯淡了。于是,退一步的打算开始在脑海中酝酿。

照例,晚上我在钓位边上喝点小酒,月上三竿时,虽不至于东倒西歪,但肯定面红耳赤了。迈着还算正常的脚步回到钓位,坐定下来,先查看鱼饵:玉米粒完好,说明离开的这两个小时没啥动静,然后抽烟,静静地等,等那个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的悄无声息的黑标。坐着坐着,危机感渐渐强烈,这样下去坐到天亮也无功啊!要是弄个空手而归,跟三宝子、二埋汰他们怎么说?说咱空军了?太没面子!唯一的办法就是抓紧时间换目标鱼,有鲤鱼撑面子当然好,要是没有呢?虽然我讨厌鲫鱼,但若能钓个十条八条大板鲫,跟谁说都不算丢人吧?对,就这么干!

后来母亲还告诉过,就是在翠姨还没有订婚之前,有过这样一件事情。我的族中有一个小叔叔,和哥哥一般大的年纪,说话口吃,没有风采,也是和哥哥在一个学校里读书。虽然他也到我们家里来过,但怕翠姨没有见过。那时外祖母就主张给翠姨提婚。那族中的祖母,一听就拒绝了,说是寡妇的孩子,命不好,也怕没有家教,何况父亲死了,母亲又出嫁了,好女不嫁二夫郎,这种人家的女儿,祖母不要。但是我母亲说,辈分合,他家还有钱,翠姨过门是一品当朝的日子,不会受气的。

我的大多数鲤鱼都是在夜间钓获的

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决定换戏唱,一支7.2米竿子不动,依旧粗线大钩挂嫩玉米守鲤鱼,另一把6.3米的竿子被果断撤下,改换5.4米竿,配“1.5+1”线组,用面饵抽鲫鱼。在这里,我用了一个动词“抽”,因为我的经验是,用面饵夜钓鲫鱼,要想收获好,鱼饵必须高速雾化,换饵的频率要很高。所以,我用了“抽”这个词,这和钓鲤鱼的“等”截然相反。

首先开饵。虽然长年钓鲤鱼、草鱼之类的大鱼,但为了应对万一,包里也常备一两袋鲫鱼饵。然后换竿子。因为温度低,鱼饵达到理想状态的时间稍长,所以鱼饵要早开,在换竿子的时间里,让鱼饵会多醒一会儿。

竿子换了,钓组换了,浮标也得重新调一下。我是带着两饵调1目,钓几目呢?我设想的是钓2目以内,因为鲫鱼是送标鱼,标尾露出越短,视觉上越醒目,调1钓2以内比较灵敏,适合在低温环境下垂钓轻口鲫鱼。还要考虑“兴风作浪”的问题——当晚刮4级风,水面会形成数厘米高的浪头,所以钓目既不能低,也不能高,方便捕捉信号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具体钓几目呢?这需要摘掉鱼饵才能确定。因为我要知道两粒鱼饵的重量体现在浮标上是几目,也需要知道一粒鱼饵体现在浮标上是几目,这样我才能根据浮标露出的目数确定钓组在水底的状态。可当我摘下两粒鱼饵时,我傻眼了,浮标露出2目!也就是说,两粒饵料的重量只能压下去1目浮标,我钓1目已经无法确定下钩是否触底,它很可能悬浮;钓2目又无法确认铅坠是否触底,一旦双子线都弯曲,送标的鲫鱼需要上行超过一个子线的长度浮标才会上升,这显然不适合冷水钓鲫鱼。

本研究以我国某核电机组钢制安全壳的拼装制造为背景,以钢制安全壳在立向上焊(3G)位置的焊接工艺开发为研究对象,选择在相同焊接参数下,开展CV自动焊与手工焊的工艺对比,为后续核电钢制安全壳的焊接工艺进一步优化及选择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

我硬着头皮去调标,几乎每一次浮标到位后都立刻提竿,然后以2毫米为一个单位耐心细致地调整标座,好在我及时把子线缩短了——长子线15厘米左右。反反复复耗时约一小时,鱼饵消耗了三分之一,浮标终于达到我理想的最佳状态。

可以进入钓的程序了,很快我看见一个贼溜溜的送标,提竿有手感,但比较轻,绝非鲫鱼所为,这里用手竿钓的鲫鱼至少半斤重。果然,出水的是一尾小翘嘴。之后,浮标继续有动作,还是小翘嘴……钓着钓着,在一次提竿换饵的时候,手感意外重了起来,是鲫鱼。不见标相,却意外中鲫鱼,这是不是意味着浮标调钓存在大问题?应该是的。更让人崩溃的是,我又中了第二条鲫鱼,同样没有标相。很显然,调钓出了大问题。理论上说,吃饵的鲫鱼托起1粒鱼饵时,浮标会上升半目,这半目标相在风浪中的确捕捉不到。但是,这么大的鲫鱼不可能只有这半目的动作,只是浮标表达不出来而已。

我常夜钓的这个水库,鲫鱼都是斤把重的

直到第四条鲫鱼上钩,我才想出解决的办法。假如一粒鱼饵的重量能压下1目以上的浮标,那么浮标的动作也会随之加大,只要吃饵的鲫鱼上行的幅度大于1目,我就可以捕捉到这个信号,哪怕有风浪。可是,我怎样加大鱼饵的重量呢?酒米之类的大比重鱼饵我没带,只有不到半袋鲫鱼饵了。

这时,我转念一想,没有酒米可加,我就不能加点别的?反正添加酒米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目的只是增加鱼饵的重量,管它加的是什么呢?我的脚下就是细软的沙子,重量够用,只是里面掺杂着很多小石子,这东西可不能加到面饵里。于是,我取来我的小眼抄网充当筛子。为了让筛出的沙子更细,我又把抄网浸了一下水,不到1分钟就筛出能装满一个鸡蛋壳的沙子面,这些足够用了。

接下来,奇迹发生了。我搓上两粒鱼饵再一试浮标,如我所料,电子标全部沉没。鱼饵加重,肯定要重新调标。我剪去些许铅皮,带饵几乎调平水——说“几乎”,是因为风浪中无法具体确定调目,调的时候介于0目到半目之间。再空钩一试,露出将近4目,每一粒鱼饵的重量增加了三倍!这就意味着,如果鲫鱼的动作大于2目的话,钓接近0目时,浮标会给出2目的信号。

罗扎诺夫的早期著作《论理解》,明显是19世纪初黑格尔式的概念和语言,在整个理性主义的构架下探讨问题,并非“神言”。 他后来一步步向“神言”过渡,直到《落叶》和《当代启示录》达到“大成”。 如何才能进入作家的言语世界真正领略诗的意味?罗扎诺夫在《落叶》中说:

双竿作战,一竿守鲤鱼,一竿抽鲫鱼

正儿八经的钓鱼模式由此正式开启。已经到了后半夜,依然是小翘嘴唱主角,它们动作很猛,闹得也很凶。不过我并不特别讨厌它们,它们闹钩总比白天小杂鱼闹钩强很多。起码它们有中鱼率,不是那种叫人崩溃的一再空竿。况且,因为它们闹钩,让我不得不高频率换饵,这有利于窝子的形成,大鲫鱼上钩的可能性增加了。

另外,教师要善于用体态语言显示情感。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无声的语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体验,进而使学生能够产生共鸣。

大鲫鱼真上钩了,这次有了标相。如前文所述,我的钓目几乎为0,一个浪头过去,电子标只露出一个小亮点。有鱼咬钩时,一个浪头过去,我能明显看到1目,甚至能看到浮标缓慢上升的动作,和小翘嘴的标相明显不同,提竿即中,凭手感就知道是鲫鱼——别人所说的大鲫鱼。

对入河排污口整治进行统一规划,实施“关停并转”和深度处理等措施,核算严格限制设置排污口水域的污染物入河量,加强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为排污口监测与管理提供保障[3]。

夜钓有很多优点,但也要克服很多困难

从后半夜到天亮,我钓了7条鲫鱼。天亮后,电子标的电池翻转一下接着用,省去了调标的时间,又钓了4条。鱼获总计:鲤鱼0尾,鲫鱼15尾,总重10斤多。假如我在鲫鱼更爱咬钩的前半夜就增加鱼饵的比重,收获肯定很可观。

在鱼饵中加沙子的做法,无疑会被一些循规蹈矩的钓友嗤之以鼻,在他们的眼中这纯属胡扯。我想说的是,因地制宜、钓无定法,能钓到鱼的办法就是好办法。类似的非常操作我不止干过一次,比如饵料开稀了,手上又没有干粉怎么办?去身后捏一团干土就解决了。有人会问,掺土的鱼饵还会有鱼咬钩吗?事实证明,照咬不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