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问的艺术,实践篇

 司图雅绘 2021-01-07

    数学老师在网络群里讨论问题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交流方式了,我也加了十几个网讨群。从一开始的默不作声,到积极提问,再到给人答疑。我发现提问这个事情真是一门艺术,虽然在网络上,各种语气神态动作都看不到,但是不同的提问方式极大影响了被答率(提问被回答的概率)

    之前也写过几篇关于如何提问更好的文章:

    提问的艺术?

    “不要脸”才是进步的开始!

    今天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看看怎么样的提问才能获得最好的被答率呢?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被答率和题目本身的精美程度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在这仅仅考虑提问方式的不同影响!

 01言简意赅,听天由命型

    这一类提问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可能是因为学数学的普遍腼腆害羞,所以没有什么复杂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就俩字,“求助”,当然这样提问么有任何毛病,就是有没有人回答还要看题目好不好,以及群里的大家有没有闲情雅致做题了。如果是那种压轴题的第三问,那我一般是不会看的,因为还要从头做,太费事了.


02吹捧利诱,放低姿态型

    这类提问一般都会在句子当中加入“大神”“大师”等字眼如“哪位大神能指点一下?”等等,放低自己的姿态。能这么说话的,应该是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人了。知道求人办事,那肯定得夸人家啊,这可不能叫拍马屁啊?谁不喜欢被恭维呢?

    这么提问问题的在含义可能“谁回答我这道题,谁就是大神!”当然作为老师的这个群体还是有一些清高的,不是随随便便叫一声好听的就一定能帮的。当然还有更狠的,直接说谁做出此题,发XX元红包的!这就比叫好听的实际多了,要是我会做,我也去挣这红包去!

03深度剖析,共享思路型

    这种类型是我认为最好的一种提问方式,但是也是最少见的一种。你不会做一道题的前提是:你已经尝试过去做这道题了。所以在提问时,要说清楚是哪里不会,用的什么方法,在哪一步卡住了,有什么想法。(亦或是完全没有思路)给答题的朋友一些便捷和启发。而不是就仅仅甩出一道题。对于多问题的最后一问。可以单独抽离出要问的问题,让问题看起来更加简洁

    以上内容均为午觉没睡醒胡说,大家自行衡量参考的意义,

    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虽然本公众号仅有我一个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