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宣德炉如此迷人

 新用户99079681 2021-01-07

  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 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关于宣德炉最早的记载是《宣德鼎彝谱》,礼部尚书吕震等奉旨编纂。书上记载得非常地详细:宣德三年,暹罗国王进贡,风磨铜数万斤。暹罗就是今天的,用黄铜做艺术品由这个时期开始。

  明清铜炉历史上经历诸多劫难,今日真宣德炉已然是凤毛麟角。无论如今现存宣德炉是否是真品,但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

  在铜器的收藏门类中,铜炉因其铸造精良、工艺考究、造型古朴,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古玩艺术品,并成为艺术品市场的热门收藏品类 之一。提到铜炉,就不能不提享誉盛名的宣德炉。明代宣德炉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制铜史上的新篇章,其精密温润的材质、典雅圆润的造型,可谓优冠诸炉,甚至被明 清文人誉为文玩之首。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中国自古有香炉焚香的习俗,这些香炉被用于庙堂、殿宇、书房里。一般而言,庙堂、殿宇的香炉体形相对较大,书房、琴房的香炉体形则较小。宋朝的香炉几乎为瓷质,到了明宣德炉出现后,因它器形简洁、皮色含蓄内敛,符合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因此迅速得到使用者和收藏者的喜欢。

  宣德炉是什么样的。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如果找到近似比值,并有准确年代的明宣德铜器,那么就可以认定“故142844冲耳乳足炉”是宣德铜器。根据这一思路,李米佳在青海省博物馆发现一件瞿昙寺旧藏的流传有序的“铜鎏金双耳活环瓶”,年款为“大明宣德年施”,史料记载为宣德二年铸造。它的锌含量比值为13.38%,与“故142844冲耳乳足炉” 14%的锌含量比值完全在一个区间。说明至少在检测数据上,“故142844冲耳乳足炉”符合宣德本朝铜器的特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