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到底哪天开始数九?

 流水长484 2021-01-07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后天就是三九了,人们普遍认为从冬至那一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等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之后,也就是九尽桃花开了。但是这种数九的方法其实是错误的,有句话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这才是真正的数九方法,下面就来看看真正的数九到底是怎么数的。

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到底哪天开始数九?

夏至三庚入伏

这个“伏”是一个形象字,表示犬趴伏在人身旁。与“副”同音,而这个“副”字意思就是用刀刨开的意思,在一些方言中,还把“杀狗”说成“副狗”,因此“伏”就是因狗而得名的。古人在一年中有两种比较大的祭祀,一种叫“伏祭”,就是在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举行,用杀狗的方式来祭祀,另一种就是“腊祭”了。

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到底哪天开始数九?

很多人都以为夏至这一天就入伏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夏至三庚入伏”的意思就是夏至过后,遇到第三个庚日才算真正的入伏了,“入伏”指的就是进入了“头伏”,后面还有中伏和末伏,一共三个伏,每一伏为十天。所以夏至过后最少还有三十天才入伏。

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到底哪天开始数九?

由于每年的庚日都是变化不定的,所以入伏的时间也是不固定的。而“庚日”就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说法,所谓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配对而成的。

所以每过十日就会出现一个庚日,比如庚子日、庚辰日,庚寅日等,从夏至之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头伏了,第四个庚日就进入中伏,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就是三伏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立秋之后还有一伏”。

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到底哪天开始数九?

不过头伏和三伏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只有二伏的时间不固定,有时候是十天,有时候是二十天,这主要取决于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几个庚日,如果有五个庚日,那中伏就有20天,如果有四个庚日,那中伏就有10天,所以夏至的时间直接决定了入伏的时间。

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到底哪天开始数九?

冬至逢壬数九

很多人都以为冬至这一天就开始数九了,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冬至逢壬数九”意思就是冬至过后第一个壬日才开始数九,也就是进入一九的头一天。就拿今年来说,冬至是农历的十一月初七,而十一月十一是壬寅日,所以准确的说,今年冬至过后第四天才开始数九。

大家都知道,夏至和冬至一个是白天最长的一天,一个是夜晚最长的一天,从冬至过后,白天也就慢慢变长了,不过从冬至到三九,白天的时间平均每天只增加约一分钟。过了三九之后,每天增加的时间就会稍微加长,这主要是地球绕太阳是椭圆形的轨迹导致的。

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到底哪天开始数九?

所以从冬至这一天就开始数九的方法是错误的,真正的数九是从冬至过后第一个壬日开始的。所以就有了“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按照这种算法,今天其实是二九的第四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