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色》的舞台背景音乐风

 E7音乐 2021-01-07

《出色》的舞台背景音乐风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上周介绍的凯尔特乐器们,有你们喜欢的吗?
这周我们来讲讲有画面感的音乐,
给大家推荐的歌曲是范忆堂的《出色》,
这首歌到底有多出色呢,我们一起来品味下。
介绍歌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这首作品的作者范忆堂

他说“有人说我是独立艺术家、跨界音乐人,如果范忆堂三个字是定位,那也不错。”正如他所说的,他的生活、他的作品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跨界”。3岁入门西方古典音乐,9岁学习民族音乐,11岁担任室内乐与电子乐队乐手,15岁学习作曲,21岁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西方跨界东方,古典跨界流行,地下摇滚跨界舞台剧音乐。正是因为跨界,他才能创造出这首跨界舞台背景音乐曲风的作品。

1

什么叫舞台背景音乐风小E必须科普一下,可以简单这么理解:它本身并非是电影/戏剧的原声音乐,但带有电影/戏剧原声音乐的特点。那么,究竟它有哪些特点呢?

Part.1

有画面感,可以完美契合某个场景

当你听到这首《出色》的间奏部分,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小E觉得这段音乐空灵跳动,蕴含着希望和悠扬的力量感,当时心中想到了一些动画片,比如宫崎骏的漫画、比如一些迪斯尼的歌舞动画电影,虽然它并非为它们而做。于是,截取迪士尼的《冰雪奇缘》中的几段,用本文推荐的音乐《出色》替换它原本的背景音乐,制作了一个视频,发现画面与音乐非常和谐。

音乐是相当抽象的表现形式,要“务实地”谈音乐的“内容”,有时相当困难。有歌词时,音乐本身的意义就比较明晰,但同时也会带来限制性。在没有歌词的时候,音乐与影像配合——哪怕是想象中意象,意义更容易传达,甚至可以传达不同的意义。
作为跨界人才,范忆堂相当了解这一点,他说“选择用什么方式,音乐、戏剧还是绘画,都只是在选择一个最贴切的表达。“他也非常擅长在音乐中制造画面感。这段视频在加上《冰雪奇缘》的片段后,表达的音乐内容和原歌曲也有了区别。

Part.2

配乐丰富

有次小E和不是很了解音乐的朋友聊天,分享了一首披头四的《While My Guiter Gently Weeps》(创作于1968年),朋友说:“不知为何,我觉得这首歌特别适合做电影配乐,尤其是55秒以前。”
很有意思,这首歌的确不止一次的被选作电影插曲。它不仅是《Eric Clapton布鲁斯人生》的插曲(2017年),也是动画片《魔弦传说》(2016年)的插曲。但它本身并非为这两部电影所作,后来却被导演选中用来渲染电影的氛围。你当然可以说,这首歌是Eric Clapton的成名曲之一,被选作他的唯一自传电影的插曲,那是水到渠成。但《魔弦传说》呢?而且,Eric Clapton写这首歌的时候,恐怕也并非是想着某一日要作为自传电影的插曲。
如果你想创作一首有朝一日会被导演青睐,选中作为电影(也包括舞台剧)插曲的作品,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除了前面所说的有画面感,还得配乐丰富,包含多种乐器或者多种元素。电影以及舞台剧的叙述性要求了背景音乐足够丰满,才能达到烘托、控制情绪,推动剧情进展的目的,单色调的背景音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当然也有例外,之后小E会另辟一文来讨论。所以,学编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在这里找了一首配乐丰富些的歌曲让大家再次感受一下。

Part.3

要有节奏或歌曲感觉的变化

导演不一定是音乐行家,他强调的是戏剧性,这些戏剧性依靠台词,也依靠演员充满变化的神态、动作体现。如果音乐中要溶入戏剧性,自然也得有变化,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因此,第三个要素就是要在音乐中做出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是节奏上的,也可以是音乐感觉上。我们举个简单例子:
综合起来一个作品,如果能在你脑海里带来画面感,配乐丰富,并且在作品中还能体现感觉的变化,这样的曲风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舞台背景音乐曲风。让我们欣赏一首真正的音乐剧背景音乐——舞台剧《穿红靴的猫》主题曲,听听它是否具备这三个特点。
这种风格的音乐,虽然并非为某部电影、电视而做,但你听到就会有一种,“它应该属于某部电影”。也许终究有一天,它会在电影中大放光彩。比如,《女儿情》:

短片的后半段小E插入了另一个版本的《女儿情》,听起来有些违和吧?大家可以品味一下,欢迎留言发表见解。

2

旋律分析

弱起、略微急促的提琴声,接着是如同号声的效果音色,又变成更尖锐的接近笛子的效果,迅疾消散,为整首作品的开头相当丰富。
既然强调自己的跨界特点,作品中自然也要有所体现。所以主歌开始后,他加入了扬琴的音色,接着慢慢转换到类似于葫芦丝的音色。这里的使用的是♭E大调(或c小调),和弦走向是6级5级6级4级5级6级2级3级6级,以6级为导向做层次降序和弦排列。
接着画风急转至C大调,配乐也从东方走向西方,变成钢琴配合提琴的音色。和弦走向是基本的1564251的级进。再到最后一段副歌直接变成D调,配乐也变成跳跃的感觉,整体氛围更加饱满。

有的人的音乐创作源自于灵感霎那的爆发,一气呵成。有的人创作思路是先找要达到的效果,然后根据要达到的效果,逐步丰富,反复打磨。

写到这,必须告诉大家,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舞台背景音乐风,这是小E临时起意,杜撰的一个风格。整个写作过程,就是一场从无到有的创作。现在,你相信这个风格是存在的吗?

伙伴们有什么想要品鉴的歌曲?

轰炸我们的评论区,小E陪你奋战到深夜

附赠AIWAYMA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