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半瓶水1955 2021-01-07
原创东方文化杂志2020-09-14 09:23:40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古斯塔夫·艾克

文:果然

收有黄花梨家具的朋友们,特别是海南黄花梨家具,那肯定是家里最重要的传代宝贝。它们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有迷人的纹理,有古人的睿智巧思,让人们在闲适的境界中,可以细细琢磨它的文化情趣、欣赏它的优雅艺术、品位它的内敛品质。在愈加迷恋之余,还特别想完完全全地去了解它,那就来看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这本书,此书是中国乃至世界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范本与必读宝典,1944年出版,作者是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é)。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古斯塔夫·艾克

说到花梨木,古书里的记载是,“花梨木,紫红色,与降香相似,有微香,于梨山中。”(出自清刊本《琼州府志·物产·木类》)还有老话的“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这里的“花梨”即黄花梨,是木材的最高境界之一。

花梨在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称为“榈木”,即“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清两代时称之为“花榈”。但在民间,花梨的叫法在明代时就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称谓了。至于“黄花梨”的说法究竟始于何时,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20 世纪初著名学者梁思成在调查古代建筑和研讨明清家具时发现,明代所用“花梨”木与近代所用的“新花梨”并不是同一木材,为了区别这两种相近而价值不同的木材,便将明代所用的“花梨”木加了一个“黄”字,谓之“黄花梨”。

这一叫法,在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也有提及,即中国家具中所使用的“高级花梨木”可分为:黄花梨,包括优美的明代和清初家具的黄花梨;老花梨,在较晚时期,特别是19世纪初叶的简朴家具中常用的、幽暗的褐黄色老花梨;新花梨,属于红木群的新花梨,新花梨成为近代行业俗称。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黄花梨作为明清两代最优良的家具用材之一,因为其具有麦穗纹、山水纹、水波纹、鬼脸纹、虎皮纹等迷人的花纹,早期主要用于贵族家庭的家具制作。明朝时期,特别是文人的参与设计,与一般工匠直接设计不同,文人们往往将自己的志趣和审美融入到家具中,使其不仅造型简练,线条沉稳,具有疏朗空灵的静态美,也使其带有浓浓的文人气息,制作工艺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入清以后,黄花梨木日趋匮乏,黄花梨家具也随之减少。清乾隆时期,紫檀家具取代黄花梨,成为宫廷家具中的主流家具。由此,民间也得以拥有优良的黄花梨家具。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黄花梨大理石面书桌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黄花梨二屉闷户柜

明式黄花梨条凳

当深受人们喜爱的明式花梨木家具发展至20世纪初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传统家具行业已是落魄不堪,只有少数工坊还在苦苦支撑中,大量破旧的工艺家具散落在市场上,价格十分低廉。就在这个时期的1923年的一天,厦门港的轮渡上走下了一个年轻人,鹰钩鼻、眼神坚毅、身上似乎还有着些微军人的气息,这个人叫古斯塔夫·艾克。27岁那年,他来到了中国。

艾克先后在国内的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任教,对明式家具、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及绘画颇有研究。任教期间,他又有幸结识了张星、陈万里,梁思成、刘敦祯、杨耀、邓以蛰等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他们所从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对艾克的影响极深。1935年,艾克加人中国营造学社,成为该会唯一的外籍研究会员。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艾克还认识了一批北京鲁班馆的匠师,这让他有机会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并展开研究。同时结识的杨耀先生对艾克的帮助很大,他十分精通制图,艾克遇见他,在研究明式家具上可谓是如鱼得水。艾克在《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致谢辞中说到:“我有幸得遇杨耀先生,一位艺术家和天才制图人。他以线条图传达出中国家具的精髓。”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插图

艾克在中国的几十年时间里,十分痴迷于明式家具。他用大量的精力寻找散落在民间的明代家具,然后将它们分解,观察并记录其中的榫卯结构,又将大量数据再进行分类,最后拍照记录在案。1940年艾克发表了《关于中国细木工所用的几种木材之研究》重要论文。1944年,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在北平出版,由此造就了他在中国硬木家具研究界第一人的地位。书中第一次将中国传统家具用近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再从意识、工艺入手,而是从造型尺度和榫卯结构进行分析,这样的方式具体、量化、具有一定的辨识度,成为解读明式家具的物质、工艺最科学有效的方法。

翻开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其中有30余张精确的测绘图纸,共收录了122件(套)明清家具,其中,大部分为当时在华的50多位欧洲上层人士所珍藏,艾克夫妇自己收藏的有38件,这些都是后人学习与研究优秀的明式家具的宝贵文献资料。书中的这些家具大多是清晚期至民国初期的动乱中,从王府贵宅中散佚出来的精品,有些甚至是极为珍贵的孤品,具有宝贵的鉴赏价值和文献价值。比如,恭王府流出的明代黄花梨圈椅、明代黄花梨理石面长条桌、明代黄花梨小条案一对、明代黄花梨双人凳一对、明代黄花梨二连橱等等,其中有5件是《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中的示例。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测绘图纸 艾克先生指导 杨耀先生测绘

1944年6月,《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在北平得以出版,但由于条件有限,当时只有英文本,而且只印了200册,现在已成了收藏级的书籍。1962年后这本书再版多次。1985年,陈增弼先生在得到曾佑和女士的首肯后,由薛吟女士翻译成中译本,并于1991年在地震出版社出版。

曾佑和女士是艾克先生的夫人,16岁时考取辅仁大学女校美术系,17岁时,从辅仁女校毕业,成为了艾克的助教。她看到艾克开始买一些稍微破旧或者残损一点的家具——因为再找匠人修复,会比直接买品相完好的价格要更加便宜一些,也就能多买一些家具进行研究。1945年,49岁的艾克和20岁的曾佑和在大翔凤胡同12号(艾克住所)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1948年,两人移居美国。艾克先生在离开中国之时将自己珍贵的黄花梨家具藏品也一同带往了美国。这些家具不仅见证了这对学者夫妇的学术成就,也成为了曾佑和女士故土的象征,陪伴了她半个多世纪的海外生活。1971年,艾克去世之后,曾佑和保管着艾克的生前所藏。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古斯塔夫·艾克和曾佑和

2003年6月,恭王府准备筹建国家级博物馆,为填补展陈空间实物空缺的现状,恭王府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其中尤以明清家具为重点。2006年,当恭王府文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征集文物来到香港时,在鉴定当地一位古董商的明代家具实例的过程中,无意间在修复车间看到了与《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著录示例相似的几件明代黄花梨家具,经问询了解后,证实这些家具正属艾克旧藏,于是恭王府一行工作人员马上与曾佑和教授取得联系,希望能借展这批珍贵的家具,以飨更多喜欢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者。

2006年9月20日美籍华人曾佑和决定将其夫妇收藏的7件明代黄花梨家具无偿捐赠给中国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其中有黄花梨条凳一对,黄花梨大理石面书桌、黄花梨寿字纹圈椅、黄花梨夹头榫带屉板小条案、黄花梨二屉闷户柜、黄花梨带束腰霸王枨小条桌各一,前5件家具均收录在《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中,极具文献价值与研究价值。对于此次捐赠,曾佑和说:“我已经80多岁了,这些家具我也不能带走,还是留给大家,留给中国吧。”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设展区所陈列的7件明式家具,为曾佑和、艾克捐给恭王府之精品。

2006年7月,恭王府举办了文物特展,这些珍贵的明式黄花梨家具得以与观众见面。曾佑和应邀出席展览开幕式,回到了这个她曾熟悉的地方——这里承载了她最美的青春时光,也正是在这里,她与艾克相识、相恋,并最终结为伉俪。

对于与艾克的这段跨国婚姻,曾佑和说:“他在中国研究的是明代家具,在德国是研究美学,之后又研究了许多,建筑、器物、音乐、文学等。我觉得他身上有学不完的东西,很佩服他,很愿意为他做事。是他让我重新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从而更深地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我们结婚一共有27年,过得很和睦。”

在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书里面有一件黄花梨三角圆几,写着曾佑和小姐收藏。在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序言里,曾佑和女士写到:

艾克将自己收藏的家具拆散解剖,严格测量,将节点构造按比例绘出,启发明代家具榫卯斗拼之关系,立本模范,可为家具制造业所效仿,使得如此精巧的细木工技术得以传世,获世界瞩目和赞赏,艾克的开拓性研究,弘扬中国传统工艺之精华,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600多年前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一位老外把它全记在这本书里
收藏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