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经气本标篇

 传承国粹易医武 2021-01-07

经气本标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十二经气有标本乎?岐伯曰:有之。

雷公曰:请言标本之所在。岐伯曰: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三寸中,标在 背腧。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中,标在舌本乎。太阳之本,在外踝之 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手太阴之本,在寸口 中,标在腋内动脉。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三寸。此标本之所在也。

雷公曰:标本皆可刺乎?岐伯曰:气之标本皆不可刺也。

雷公曰:其不可剌,何也?岐伯曰:气各有冲,冲不可刺也。

雷公曰:请言气冲。岐伯曰:胃气有冲,腹气有冲,头气有冲,胫气.有冲,皆不可剌也。

雷公曰:头之冲何所乎?岐伯曰:头之冲,脑也。

雷公曰:胸之冲何所乎?岐伯曰:胸之冲,膺与背腧也,喻亦不可剌也。

雷公曰:腹之冲何所乎?岐伯曰:腹之冲,背腧与冲脉及左右之动脉也。

雷公曰:胫之冲何所乎?岐伯曰:胫之冲,即脐之气街,及承山踝上以下,此皆不可刺也。

雷公曰:不可刺止此乎?岐伯曰: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藏于气海,出于肺,循咽喉,呼吸而出入也。是气海犹气街也,应天地之大数,出三入一,皆不可剌也。

陈远公曰:十二经气,各有标本,各不可剌。不可刺者,以冲脉之不可剌也。不知冲脉,即不知刺法也。

八卦针灸减肥法

一、开穴: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丰隆、临泣、合谷、内关、后溪,均是双侧取穴。如果不取这些穴,单用腹针效果不是很好。

二、腹针:脐周0.5寸,按八卦位置进行直刺,用2寸毫针针刺,共八针。再在脐周2寸按八卦位置用3寸毫针以15-30度角向中心斜刺。如果病人很胖,仍可以脐周4寸、6寸向中心进行斜刺。根据情况共扎8、16、32、48针。

三、减肥治疗隔日一次,如果病人出现乏力,可以间隔时间长些。

四、10-1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45分钟,行针时可用扇形手法,按15、30、45度角在脂肪层内行针,分离脂肪层。如果行针时间长,局部皮肤体温升高,甚至有烫手的感觉。

一针太溪治百病——张士杰(八)

(六十一)麻痹性斜视

秦某,女,15岁。于一岁时因眼疾曾来京于某院眼科检查,诊为“先天性斜视及视网膜病变”,给药后嘱返乡继续治疗。至15岁时视力仍不佳,遂再度来京于原诊疗医院及其它医院检查诊为近视、弱视、散光、麻痹性斜视,否定视网膜病变,配镜后嘱手术治疗斜视,因患者及家长畏惧手术,故于1996年7月要求为之针刺。

查:脉沉弱,舌淡,苔薄白。左眼内斜,上睑下垂,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活动受限,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头向麻痹肌方向偏斜,头正位时有复视。

援物比类:《灵枢●大惑论》:“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灵枢 ●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素问●热论》:“巨阳者, 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灵枢. 经筋》:“足太阳之筋, ...其支者为目上纲,....足少阳之筋,....支者结于目眦外维”。太阳与肾为表里,少阳为一阳初生之气属肾,肌肉之精赖肾阳以温煦,为之巨刺,取右太溪,一次目睛内斜改善,二次上睑已不下垂,眼球运动自如,头亦不再向患侧偏斜,头正位视物亦不再复视,继续治疗三次以巩固疗效,迄今仍一如常人。

(六十二)舌咽神经痛

于某某,女,30岁。患左舌咽及耳根部阵发短暂剧痛多年,五年前曾一度治愈。近二年来,疼痛又作,常因吞咽、伸舌、呵欠等而诱发钻刺、刀割样不堪忍受之剧痛,10 ~ 30秒钟歇止。因而畏惧饮食,甚至不敢下咽唾液,睡眠中亦有时痛醒,遂又往原诊治医院就诊,治疗一年有余,仍时轻时重而不已,因畏惧手术,遂要求予以针刺。

查:脉浮弦沉弱而数,舌绛少津,苔薄白。援物比类:《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 循喉咙,挟舌本。”《灵枢● 经别》:“足少阴之正,直者系舌本。”《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灵枢●忧恚无言》:“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为之调肾以既济水火,用巨刺针右太溪,12次痛止,逾三载,仍未发作。

(六十三)胸痹心痛

赵某某,男,56岁。患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三年。每逢发作时,有自心前区向左肩背肘臂放散之感。数或数十秒钟即止,而手足厥冷却需持续较长时间方已,平时短气时而心悸,食纳及睡眠亦欠佳,做心电图及运动试验等检查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服药三载,始而有效。近一年来发作又频繁,每月二、三次。虽加服中药亦未获明显改善,故要求针刺。

查:脉浮弦沉涩,两尺微弱,舌淡暗,苔白滑。

考《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脉急甚者为瘛疭, 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微大为心痹引背。”《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手心主之别名日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取之两筋之间。”《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是主骨所生病者,...烦心心痛。”少阴为枢,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则痛。

援物比类取肾原太溪,以调坎中之阴阳,使水火既济,间日一次, 共针十次,愈一载,仍未发疼痛。

(六十四)噎膈

王某某,男,51岁。患食道癌一年,经中西医治疗罔效。近日来饮食愈益哽噎难下,即使强为下咽也入而复出,且伴有大量痰涎。故要求针刺,以缓燃眉之急。

查:脉沉弱。舌淡暗体胖大,苔白滑。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皮肤干枯甲错。

援物比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灵枢●上膈》:“气为上膈者,饮食入而还出。”《素问●阴阳别论》:“三阳结谓之膈。” 宋●严用和《济生方》:“素问云:阳脉结谓之膈,..结于胸膈则成膈气,留于咽嗌,则成五噎。”明●. 李中梓《医宗必读》:“按反 胃噎膈,总是血液衰耗,胃脘干稿,稿在上者,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名曰反胃,二者总名为膈,故内经上有三阳结谓之膈一语。”.明●赵献可《医贯》:“噎膈者,飢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明●张介宾:“噎膈者,膈塞不通,食不能下,故噎膈....食不得下者,以气结不能行也,..内经曰:三阳结谓之膈,...引内经之言三阳者,乃止言小肠膀胱全与大肠无涉。盖三阳者太阳也,手太阳小肠也,足太阳膀胱也。小肠属火,膀胱属水,火不化则阳气不行而传导失职,水不化则阴气不行而清浊不分,此皆致结之由也。....盖噎膈由于枯槁,本非实热之证。”

现代中医文献则将此病分为痰气阻膈、瘀血阻膈、津亏热结、气虚阳微等类型而辨证论治,而根据上列《内经》等论述,总不外乎水火不济,因之气结而已。三阳与二阴(少阴)为表里,少阴为枢,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调肾以治,针双太溪,得气有如鱼吞钩饵,吞咽功能立即改善,当日即能食用水饺,继续治疗五次后已可进食馒头。遂返西安,3个月后因恼怒郁闷等因噎膈又作,于当地靠补液等维持2周后辞世。

按:疗效仿佛之案不再列举,仅此一例亦可 说明应用针刺治疗噎膈之疗效。即使是食道癌也能使之噎膈明显缓解一个较长的时期,岂不也很难能可贵吗?

(六十五)背肌筋膜炎

赵某某,女, 46岁。三年来,项背部酸痛、发僵,颈项活动不自如,劳累或天气变化时,症状加剧。于某院诊为背肌筋膜炎,予中西药物及理疗,病情好转,数日后疼痛又重,反反复复,二年不已,遂来针刺。

诉:项背部僵痛,颈项活动不自如,过劳及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

查:脉浮弦沉涩,舌淡,苔薄白。项背部肌肉僵硬,肩胛上部及两肩胛内上缘有明显压痛,沿骶棘肌向上,于相当于肺俞处,可触及条索状改变。

援物比类:《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素问.玉机真脏论》:“冬脉太过, 令人解体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灵枢.经脉》:“ 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灵枢●卫气》:“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故为之针双太溪,以调坎中阴阳,未及十次,病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