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硕士放弃百万年薪, 资助2万名艾滋遗孤上学, 他说, “教育, 是立身之本”

 鸿凯泰收藏 2021-01-07


30岁以前,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士,是哈佛大学东亚所硕士,是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是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30岁以后,他一文不挣、全年无休,成了2万个艾滋孤儿的“爸爸”。

今年,他53岁了,在这项清苦的慈善事业上坚持了整整23年。回顾过往,看着那些原本连活下去都成问题的艾滋孤儿,在他的帮助下,上了大学、有了傍身的技能,他说,“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你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他让多少人得到了成长,又创造了多少感动。”

他,就是「智行基金会」创始人杜聪。

本文来源:公众号“蓝橡树”

ID:blue_oak

很小的时候,杜聪时不时跟着祖母一块儿外出吃饭,餐厅外面有不少乞丐,每次吃完饭出来,祖母都会在他手里塞一些钱,示意他送给那些穷苦人,“我刚开始参不透她的意图,以为她懒得自己过去罢了。”

可当杜聪再跑回她的身边,祖母会说,“你看,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等你长大了,也要去帮助这些人。”他才理解祖母的良苦用心。

祖母在杜聪9岁那年辞世,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陪伴,祖母的乐善好施却在他心里根植了善良的种子。

长到11岁时,父母离婚,妹妹跟着母亲过,杜聪则跟着父亲,原本圆满的四口之家一分为二,对正处青春期的杜聪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成天郁郁寡欢,成绩也眼见着一点点落下来。

见状,姑妈每天都跑来家里辅导杜聪的功课,功课做完了又带他去户外玩,还教会他骑自行车,“我姑妈是个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见过很多像我这样大的孩子,懂得陪伴的重要。”时隔多年,谈及姑妈,杜聪心里仍是满溢的温暖。

也正是因了姑妈的关爱,杜聪很早就知道,每个身处泥潭的人,都渴望有人来拉自己一把。

我的成就不是因为努力,

而是因为幸运

90年代末,彼时已是UBS(瑞银集团)联席董事、法国某银行副总裁的杜聪,受邀出席一场关于艾滋问题的学术会议时,遇上了一对感染艾滋的父子,父子俩来自僻远的河南农村,看起来也老实本分,“不涉黄涉毒,按理说,俩人没有感染艾滋的条件啊。”

再一追问,才知道这是由“卖血”导致的。上世纪90年代,在一些穷困的农村,不少农民迫于生计会卖血补贴家用,而很多血站非法经营,共用针头,甚至在提取血浆后,把被污染过的血液注回卖血者体内,导致许多农民感染艾滋病病毒。

14岁那年,杜聪随父亲移民美国。在美读高中时,其中一位老师就因为艾滋去世,那是杜聪首次领略艾滋病毒的无情,“那位老师教了我们一年,他的去世让我很受触动。”自那以后,杜聪一直很关注艾滋领域。只是那时的他远远想不到,这将成为他余后很多年里为之奋斗的事业。

与河南父子相遇一年后,由于心里始终放不下,杜聪干脆去了父子俩的家乡。而亲眼目睹村里的状态后,他才发现一切要比想象中糟糕得多,“村里一千人左右,因艾滋死了一百多人,还有两三百人在感染中。”

三代同堂的家庭,通常由年轻力壮的父母去卖血,感染艾滋后,要么已经死掉,要么正躺在家里绝望地等死,屋里站着无助的老人和瘦得一把骨头的孩子,“惨不忍睹。”

因为曾和患艾滋病的老师共处过一年,杜聪早就克服了对艾滋的不理性恐惧,看到村里遍布的患者,他没有害怕、退却,唯有深深的同情。而村民们看到他如此真诚,更是把他当成了救命菩萨,有母亲拉着他的手连声祈求,“救救我的孩子。”

患艾滋的母亲坐在床边,早已瘦得肋骨凸出,却还在担心患病奄奄一息的儿子,及没钱读书而前途未卜的女儿。

河南之行结束后,杜聪如梦初醒,“其实我过去的成就,并不是因为我自己的努力,更多是因为我的幸运。”

从前,杜聪有过很多理想,“小时候想当消防员,看起来很威风;奶奶癌症去世后,一度想当医生;后来在华尔街待了一阵后,我想做个成功的金融家......”而这以后,杜聪觉得余生仿佛只剩下了一个使命:去帮助这些艾滋群体。

1998年,杜聪创办了智行基金会,意即“智慧与慈悲”,主要帮助那些受艾滋病影响家庭的孩子。

两年后,他干脆辞掉了年薪百万的投行工作,全心全意扑到公益事业上来,他说:“这世界少了一个银行家照样运转,但眼看这帮孩子不救,就晚了。”

教育,是立身之本

上大学时,杜聪在华尔街金融行业做实习生;27岁,被派任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29岁,就职荣膺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回顾杜聪的前三十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成绩斐然。

当他决定放弃这一切时,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父母,“其实父母一向不会限制我的任何选择,但这一次他们担心我是三分钟热度。”

身边的朋友也表示不解,问他为何不继续在报酬高的金融界工作,用赚的钱资助基金会?杜聪的回答令我动容,“因为这班艾滋孤儿缺乏的不只是金钱,而是面对贫穷、疾病、歧视的三重打击。如果我是做兼职,不是全身心做,我一世都不会安乐。

在杜聪看来,物资、金钱的给予都很容易,但对这些孩子最大的帮助还是让他们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当年随父移民美国时,杜聪就曾因为自身的黄皮肤、黑头发,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美国同学的奚落与孤立,这一度成了他记忆中最沉重的部分。“歧视”带给孩子的伤害,他太感同身受了。

而如何让这些孩子避免歧视,杜聪认为根本就在于“接受教育”,让他们获得安身立命的技能,“我不希望这些孩子重蹈她们父母的覆辙,也相信教育可以改变问题的源头。”

1968年,杜聪出生于香港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老一辈大学生,191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非常重视家里后辈的学习。如今祖父虽已去世多年,杜聪仍记得他当年的耳提面命,“如果你给一个人很多财富,可能很快就会挥霍掉,但如果给他好的教育,教育能伴他终身。”

杜聪的父亲读中学时,为了在当时香港最好的中学之一皇仁书院读书,不惜每天坐车、坐船、坐车地倒好几趟交通工具,“父亲当时住在九龙,学校在香港岛,两地间没有海底隧道,不像现在可以坐地铁,几分钟就到了。”

在这样的家风浸染下,杜聪自小便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杜聪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所。

今年是杜聪成立智行基金会的第23年,这23年里,基金会共花费2亿元,资助了2万余个孩子接受教育。

因为智行,杜聪比辞职前更忙了,而且全年无休,还一文不挣,但这一切对他来说都值得——

资助的孩子中,考上大学的有2510个,其中还不乏毕业于诸如北大、上海交大这类名校的,更有孩子走出国门,去了美国念书。而这些孩子毕业后,又大多自愿回到基金会,以过来人的身份继续为艾滋家庭这个群体服务,令杜聪倍感欣慰。

当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读书,对于那些不爱上学的孩子,智行会资助他们去技校里学习手艺,“我们培养了很多做面包的师傅,出来后能找到一份做面包的工作。”

在杜聪看来,慈善绝非施舍,要授之以渔,慈善才能延续。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杜聪在上海成立了海上青焙坊village 127(因为基金会第一年共资助了127人,故有此名),先后有200多名艾滋遗孤在这学习烘焙,进入五星级酒店工作。

那些从前吃不饱饭的孩子学会了烤面包,还在世界级的面包比赛获了奖


而Village127的咖啡店的全部收入,也会用于智行基金的日常运营。


那些他曾担心活不下去的孩子们,如今一个个都勇敢地站了起来。

尽管如此,杜聪依然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几十万艾滋遗孤他根本帮不过来。但白先勇的一番话开导了他,“只要帮助了一个人,就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杜聪与白先勇先生的合照

是啊,海滩上搁浅了数不清的海星,尽管无法一一抛回大海,但每救一个,对被救的那只海星来说,都有着无上的意义。

........................................

如今,智行基金会已经成为民间艾滋救助力量中,最正规、最有效的楷模。2021年1月,NSDA公益月,将邀请「智行基金会」CEO杜聪进行直播讲座

此外,还有另外三场公益直播讲座,将分别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江燕、益领未来负责人张申守、复旦社会学教授俞志元,及WABC无障碍艺途创始人苗世明带来。

时间公益讲座嘉宾主题

1/9

19:30

智行基金会CEO 杜聪

艾滋遗孤帮扶

1/16

19:30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 刘江燕

海洋保护

1/23

19:30

益领未来负责人 张申守

复旦社会学教授 俞志元

社会实践

1/30

19:30

WABC无障碍艺途创始人

苗世明

艺术疗愈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收听讲座直播 

扫码加NSDA君君为好友

备注【蓝橡树】即可

小提示:所有学生、家长、社会热心公益人士皆可参加

* 以下机构及主讲人介绍按讲座时间进行排序。  

#
 公益月第一场:1月9日
主题:艾滋遗孤帮扶


主讲人

智行基金会

CEO 杜聪

智行基金会成立于1998。“智行”的含义,便是把智慧付于行动。

智行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项目」,专注服务受艾滋病影响家庭的学生为主,但亦照顾一些受贫穷、疾病、歧视影响的学生。通过关爱和心理社交项目,以及学费资助 ,帮助这些儿童克服目睹挚爱双亲被艾滋病折磨的童年创伤,以及因来自艾滋病家庭而受到村民的歧视。

最终目的,是期望透过教育,帮助他们过自立、自信的生活,并有乐于助人的精神。

智行基金会的创始人杜聪先生,可谓一名“传奇人物”。出生于中国香港的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士,也是哈佛大学硕士,师从儒学家杜维明。他在华尔街工作十年,曾经的理想是“成为华尔街最出色的银行家”。

27岁,他就任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29岁,荣膺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而在1995年,他调职香港,因工作到河南农村考察,从此,人生幡然转变……

杜聪说,既然他因教育而受益,便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帮助更多人因教育而收获更好的人生。

1月9日,NSDA公益月第一场直播讲座,杜聪先生将为我们带来他的故事。

#
 公益月第二场:1月16日
主题:海洋保护

主讲人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常务副会长 刘江燕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海洋保护为主旨的中国民间公益社会团体,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事业。既是海洋环境保护者的民间平台,又是联系海洋生态保护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江燕女士曾多年从业于银行、保险、通信等领域,出于公益之心,对于环保、教育的热爱,让她毅然决定投身公益事业,成为一名海洋生态保护的工作者、传播使者、教育者

她向我们阐述了她对于“社会责任感”的理解——社会责任感听上去是个大概念,但也可以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比如,作为孩子,在家庭里慢慢成长,参与家务劳动,为父母减轻负担,是我们在家庭中的责任;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功课,与同学友好相处,是我们在学校中的责任;走向社会后,做好本职工作,团结同事,完成工作目标,向上奋斗,这是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