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子》卷8逸文诗解7得常者济圣使民寿

 琴诗书画情 2021-01-07




《慎子》卷8逸文诗解7得常者济圣使民寿

题文诗:
吾未生时,焉知生乐?今吾未死,焉知死之,

为不乐也?生不足使,利何足动?死不足禁.

害何足恐?明死生分,达利害变;目观玉辂,

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乱其神;

登千仞溪,临猿眩岸,不淆其智.夫如是然,

身可以杀,生可以无,仁可以成.真情所至,

非死非生,能死能生.鸟飞于空,鱼游于渊,

知有.为鸟为鱼,不自知其,能飞能游.

知之,立心为之,则必堕溺.人之,

足驰手提,耳听目视,当其驰捉,听视之际,

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苟须思之,

而后施之,则疲.任自然久,得常者济.

周成王问:上位,使民富寿,富则可为,

寿在天乎?鬻子对曰:圣位天下,无军兵事,

故诸侯也,不私相攻,民不私斗,得尽一生.

积于德化,民积用力,妇为所衣,夫为所食,

民无冻饿,民得二生.君积于仁,吏积于爱,

民积于顺,刑罚废而,无夭遏诛,民得三生.

使人有时,用之有节,民无疠疾,民得四生.


【原文】


  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为乐也?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为不乐也?故生不足以使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恐之?明于死生之分,达于利害之变;是以目观玉辂、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能以乱其神;登千仞之溪,临猿眩之岸,不足以淆其知。夫如是,身可以杀,生可以无,仁可以成。

  鸟飞于空,鱼游于渊,非术也。故为鸟、为鱼者,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苟知之,立心以为之,则必堕、必溺。犹人之足驰手提,耳听目视,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则疲矣。是以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

  周成王问鬻子曰:“寡人闻圣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寿。若夫富,则可为也;若夫寿,则在天乎?”鬻子对曰:“夫圣王在上位,天下无军兵之事,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也,则民得尽一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德化,而民积于用力,故妇人为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饿,民得二生矣。圣人在上,则君积于仁,吏积于爱,民积于顺,则刑罚废而无夭遏之诛,民则得三生矣。圣王在上,则使人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民得四生矣。”

【译文】7

当初在我还没有出生之前,怎么知道生存的快乐现在我还没有死去,又怎么知道死亡是不快乐。因此生存不足以能够驱使我,利益怎么能够打动我!死亡不足以去禁止,祸害又怎足够让人畏惧!从死亡与生存的分别来透切明白,从利益与祸害的变化来排难实现,所以眼睛观看雕琢精美的赏物,耳朵聆听高雅美妙的音乐,也不能扰乱内在的神志攀登上高耸千仞的溪谷,面临陡峭险峻的悬崖,也不足以混肴留存的智慧。像这样,身体可以自制无畏,生命可以无欲无求,仁爱正义可以成就达到。

鸟在天空自由飞翔,鱼在水里尽情遨游,并非是它们刻意想拥有什么而去做。所以对鸟和鱼来说,也不知道自己能飞能游的原因。假如它们知道的话,有意存心地去飞翔遨游,就必定会坠落遇溺。好比人脚会行走手会捉拿,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当人走捉听看时,随时就自然做到了,又无须等待考虑好后再去施展。如果都等想好后再去施展,就疲倦啊。因此,能够听任自然就会长久不衰,能够遵循事理行事就会源源不断。

     周成王问鬻子说:我听说圣人居于上位,能使百姓富足而且长寿。让百姓富足就还可做到让百姓长寿,就要由上天决定吧?鬻子回答说:圣王居于上位,天下没有兴兵打仗的事。诸侯之间不为私利相互攻伐,而百姓之间不为私利相互争斗,就百姓可以平安度过一生。圣王居于上位,就君主积攒美德实行感化,而百姓积蓄精力尽展才能。所以妇女尽力织布做衣,男子尽力耕作产粮,就民众没有挨冻受饿,民众像获得两世人生啊。圣人居于上位,就君主积累仁爱,官吏积累珍爱,民众积累顺从,就刑罚制度废止不会因民众实行意愿而进行诛杀,民众就像获得三世人生啊。圣王居于上位,调遣人们适合时宜,而利用人们有所节制,就民众不会有疾患痛苦,民众就像获得四世人生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