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1】“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李朝俊作品

 早6点半 2021-01-07

母亲的课本

李朝俊(北京)

人生初始,一张白纸。

我的人生白纸,烙印着母亲的课文,绘成了一个农家子弟,最新最美的图画。

母亲的课本很簿,簿到看不见摸不着。如不上心入耳,随风飘去无踪影;母亲的课本很厚,厚到前三皇后五帝。若开蒙文字,少年不知个中味。时间越久远,越感知无穷慧根。

母亲的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室。

锅台前,灶火旁。我烧着旺旺的灶火,母亲炒着味道香美的菜,母子俩一问一答,一堂课文就在饭菜飘香中,伴着美食的诱惑熟知于心;母亲擀着面条,我静静地吃着从面皮中切下的一角,带着炉灰的温度有些焦糊味的"麻叶子"。伴着母亲手中的一团白面,在欢快的节奏中慢慢变大变簿,直到占满宽大面台,母亲三言两语的点题,我心中的无解"面团",似乎就真的慢慢展开,成为了精神上可口的"麻叶子",在咀嚼中感觉味道纯香无比,至今还在舌尖上回味无穷。

织布机,飞梭中。织布中机杼断线,母亲边细心的接断头,边对我说上学就同织布,一个线头断了不随手接好,一匹出了纱()眼的上等布,就卖不出好价钱。人读书不用心落下功课,害处一时半会儿看不到,老古言说的"老大徒伤悲",就是让人明白这个理。为啥有的人,看着机灵,办事蠢呢,就是读书少,心里没磨转(智慧)。印象深刻的孟母三迁故事,就是母亲这次讲给我听的。

田野里,地埂上。麦苗和韭菜,蓖麻和棉花,荆芥和芝麻,是童年最难搞定的事。族人长辈劳作之后,树荫下抽袋烟说"冒话"时,我们这群八、九岁的孩子认"庄稼苗",就成了欢笑解乏的必备节目。小孩子说错了,有的大人觉得掉面子,对孩子拍一巴掌解围;有的大人不闻不问,根本就不当个事;我的"节目"在赢得哄堂大笑之后,母亲总爱和风细雨地说:"你庄稼苗认不全,长大会饿肚子呢!"母亲阵阵笑语中,从不动我一指头。

随母亲到菜园里摘菜,母亲让我掐荆芥。掐之前让先用鼻子闻味道,又让接近菜叶,细看看长的啥模样;锄地时,母亲让我看芝麻的长像:鲜嫩宽大的叶子,长在挺拔向上的主干上。时间长了,找出门道:荆芥叶瘦,味道浓。芝麻叶肥,没气味,枝节较长,会开花。打这"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道理,在我心中落地发芽生根结果。庄稼地里青苗全熟知,菜园子里瓜果蔬菜能认全。最难认的稻田稗子,一眼就能被拿下。母亲说每个庄稼,都有自己的"小名"。将小名当记号,心里就敞亮了。知道了小名,再难认的庄稼苗,打眼就能叫出来。遇事总爱找特点,成了多年的习惯,无疑是"童子功"使然。

菜园东边,有片竹林。新出的竹笋,竞相挺胸抬头,从老竹群中挤上高处。母亲指着竹笋说,别看它露头比跟前的竹竿晚,因为都直溜溜的比着往上长,它们很快就出人头地,看到天上的太阳,喝着清凉的雨水。你看就连竹林中杂树野草,都是直溜溜的比着长呢。小孩子家要跟读书好的同学学,别总跟在爬高上低,捉雀掏蛋人屁股后头跑。读书多了之后方明白,母亲竹林讲的课文,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道理。

县里干部下乡在我家吃派饭,县委书记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却是操心我家饭碗的事。母亲说,人要凭本事吃饭,靠流汗出力站稳脚跟,接人待物,少看表面现象,多看内涵品德。

"八十岁老母捡黄蒿,一日不捡没柴烧。"是母亲的至理名言。大姐亲口对我说"悄悄"话:妈年轻时可"狠活"了(拼命干),常常借助月亮头织布。宽6寸长3丈的土布,一天一匹,一夜一匹,就如同家常便饭。

八十多岁之后,母亲依然不惜力,农忙时给子孙掰苞谷、摘花生,大拇指甲与肉脱离,竟然不知道。同年轻人一样赶活儿,一天仅吃两顿饭从不说饿。

母亲爱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主张理让三次,不搞正面冲突。常常教育子孙:懂礼的人让过三次后,他就能醒悟事理。

春天青黄不接,是家庭生活一道""。谁家缺粮少米,登门向母亲张口,总不让对方话""地上,能帮多少帮多少。理解同情弱者是本愿,母亲不止一次的对我说:"开口说话求人难,不逼到万一,谁愿意呢!"秋天丰收,对方来还粮,母亲宁愿吃亏不多留,总爱给人家"回礼"十斤八斤,说是给孩子们捎个""。还说多帮帮命苦的人,是给我们后人留余粮呢。

我童年调皮好动,外边受委屈回家又不敢吱声,母亲看到眼里也不说破。拿故事和讲笑话,排解我的小郁闷。屠夫和肥猪的故事,是我人生哲学课程的开篇:弱小者对待强势者,弱小者就是把米糠,强势者好比山吃海喝的猪。米糠看似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被拱来拱去,天天被猪生吞活剥。长着獠牙的狂猪,吃米糠不满足后,就会到处糟蹋啃食田地里的青苗,遭恨引来众怒的同时,必然招来杀猪匠关注的眼神和霍霍磨刀声。

母亲的课本,对少年的我:是思想飞出山巅的翅膀,是理想随小溪漂流远方的小船,是志气树苗扎根沃土必备的阳光雨露。

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王莽撵刘秀……母亲课本上这些神话故事,从童年到少年,从青年到壮年,成了我走出大山,步入海洋,足踏世界,报效国家,一生一世取之不竭,做人做事用之不完的智慧源泉。

有个会讲故事的母亲真好。

有母亲课本的孩子真好。

我常想。

作者简介李朝俊,河南桐柏县毛集镇人。1981年入伍,历任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宣传处新闻干事、秘书处秘书、组织处科长,海军中校军衔。2004年转业到北京市某委工作,现为处级正职公务员,散文作品先后在《人民海军》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刊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