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高手,在于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下)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21-01-07

03

结硬寨,打呆仗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战斗力极强,大清国20万八旗兵和60万绿营兵在其面前都不堪一击,可最终却毁在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手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曾国藩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文人生涯,从 6 岁读书到 27 岁中进士,一直做到大学士,是当时的学术领袖;

第二阶段是军人生涯,太平天国运动中,自己组建湘军,缠斗 13 年,愣是把悬崖边上的大清王朝拉了回来续了命;

第三阶段是引入西方科学文化。他组织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引入第一批西方书籍,送出去第一批留美学生。

前后两阶段都是文人的事,但一介书生怎么战胜当时战斗力爆裂的太平军呢,这是个有趣的战略研究。

不了解情况的一定以为曾国藩是一个熟读兵法、足智多谋的战略家,其实恰恰相反。

在他带领湘军之前,并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经验,也不懂什么用兵之道。之所以能赢,其实就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从来不与敌军硬碰硬地短兵相接,即使在胜算很大的情况下也从不主动发动攻击,而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在城外扎营,然后挖战壕、筑高墙,把进攻变成防守,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太平军是非常骁勇善战的,总想跟湘军野战,而湘军就是守着阵地不动,就算太平军再能打,碰到这种路数,也是毫无办法。

只要一有时间,湘军就开始不停地挖沟,一道又一道,直到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断草断粮,等到城里弹尽粮绝之后,再轻松克之。

就这样,一座城接着一座城,一点一点地挖沟,一步步地往前拱,就把太平天国给拱没了。

湘军每打一个城市,都不是用一天两天,而是用一年两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挖壕沟。

当时的湘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施工队,被湘军攻打过的城市,如安庆、九江等,城外的地貌都被当年所挖的壕沟改变了。

湘军与太平军纠斗 13 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数几次有超过 3000 人的伤亡,其他时候,几乎都是以极小的伤亡,获得战争胜利。

这就靠曾国藩六字战法:结硬寨,打呆仗。

《孙子兵法》中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所谓 “结硬寨,打呆仗”,简而言之,就是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曾国藩是一个爱用“笨”方法的人,他不喜欢取巧的东西,也不相信什么四两拨千斤的事情。

因为胜利果实从来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它熟透了,自己掉下来的。

《孙子兵法》里说,“胜可知,而不可为。”

美团王兴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是错的,战争不是由拼搏和牺牲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组成的。”

无论是战争、商业还是个人层面,道理都一样,要想走出困境或者取得胜利,靠的都是耐心,而不是某个突发性的、奇迹般的胜利。很多时候,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等时机来临时,一切都会有所改变,只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04

结  语

最后,我希望能和你一起,记住这些精彩的故事,汲取前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无论外界环境优劣、不管运气好坏,都不怨天尤人,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天进步一点,到来年这个时候再回头来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走出了很远的距离。

林肯有句话说得好:我走得慢,但我绝不退后。

真正的高手,在于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金融交易的境界场上,也是同理!

编辑:亿杉助理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