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

 高骏森 2021-01-07

第一次

文/杨淑琴

人从出生到离世,会经历过许多第一次。如婴儿生下来第一次喝水、第一次喝奶、第一次会笑、第一次能笑出声来、第一次迈出第一步、第一次会说话、第一次……长大后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受表扬、第一次挨批评,在不经意间发生的第一次数不胜数。

经历过多个第一次时感受也不同,有忧有喜,有哀有乐。今天我要说的第一次是在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病房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桩让我感动不已的小事。

今年我真是走霉运,除了与全国、全世界人民在新冠病毒的肆虐中共同抗疫外,本人的运气也是差到了冰点以下,感到心寒得无处躲藏。

2020年元月六日因病住院,四天后出院,中间的6月初、10月初、12月初,我又因其他疾病分别再次住进了不同的医院,一直到2021年的元旦将至才彻底出院,这中间,时间最短的是4天,最长的28天。七十多年来,人生中住院的次数都在今年给用上了。

在经历了四次分别在三家医院中住院的日子,我亲眼目睹了医生、护士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尤其是疫情期间对病房严格消毒管理,对病人异常关心。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医生们对病房管理也异常严格,入院需要做核酸、抗体两项检测,只有两项皆合格者方能住院治疗。在此期间,家属及外人一律不准进入病房区,病房里的患者一律不准随便出病房区,只有做B超或CT等检查时才可以被护士或医生带着出入病房区域。病友们戏称我们住院叫进了“拘留所”、“监狱”,把出病区做检查叫做“放风”。

正因为如此严格管理,才使病毒在病房里无处落身,使患者的心里不恐慌,能够安心治病养病。

在多次长期的住院期间,我亲眼看到了医生、护士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很少看到有医闹现象,医护关系相处的都尚好。

十二月的最后一次我住进了同仁医院的呼吸科病房,感受到了我住院以来最感动的第一次。

负责我的是王新茂、崔雪晨二位医生。二位医生不厌其烦地询问我的病史,详细告知病情及医疗方案。各位护士在护士长曾宪红的带领下,经常去到病房巡视,看看患者有什么困难就及时给予解决,有什么治疗上的疑问就及时给予解答。护士们尽职尽责的为患者服务,甚至连打饭她们都亲自参与,把饭菜送到行动不便或正在输液的患者手边。患者纷纷赞扬说:“这是我们住在其他医院里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待遇,这是第一次”。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两位护士亲自为我洗了一个舒舒服服的头。

因病住院时日长,胳膊上又埋有针头,自己无法洗头。近日感到头痒极其难受,但自己又解决不了,心里十分懊恼。

护士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周一早上,两个护士拿着脸盆、洗发露来到病房,我看着她们手里的脸盆,心里狐疑不止。护士看着我疑惑的表情,说道:“我们给您洗个头吧,让您舒服舒服,您住这么多天的医院了,想必,头发一定很难受!”

听她们这样一说,我疑惑的心马上就放松了下来。表情转喜后,护士也笑了。这时,一位护士已经打来了一盆热水,让我坐在床边。她们两人一人端着水盆,一人给我洗发。洗头的小护士手法真不错,时而轻揉,时而轻挠,时而轻搓,时而冲洗,感觉是在给我做头部按摩!

洗完后,她用干毛巾给我擦干了发上的水分。我摸着洗后顺滑的头发,感到极其的舒服。两位护士同屋里的病友全部都微笑地看着我,我满肚子里的感激话语却不知道为什么,一句也说不出来,也只是看着她们傻笑。

这是我人生70多年以来,第一次见护士主动提出来给患者洗发,心里是从里到外透着舒服和感动。后来打听才知道,两位护士的名字叫王洁、刘颖。谢谢你们两位美丽善良的白衣天使。

12月18日,和我住同一间病房的病友出院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这个人适应环境较强,有随遇而安的心理,所以,并未感到孤独。可护士不放心,她们生怕我有什么不方便和感到孤独,一会儿一个护士来看我:“夜里您可得小心啊,千万别从床上摔下来。”隔了一会儿,又一个护士来看我:“您有什么事可及时的与我们联系,千万别怕麻烦我们,憋着不说。”不一会儿,一个小护士又来对我说:“我把大灯给关了,把小灯打开,这样,您夜里要是有什么事,会方便许多。”临睡觉前,一个小护士进来,用疑问的眼光问我:“晚上您一个人能行吗?”我回答了她的话后,她临走时,把门、窗帘都给我关好了,又嘱咐了一下我,才离开。

护士们的行为让我十分感动,真像是家里的儿女对我在生活中的千叮咛万嘱咐一样,感到十分亲切。

多次住院的我第一次感到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她们的举动让我不觉孤单,与在家里生活无二。

她们的举动让我心里温暖,病情好像一下子转好了不少。

她们的举动让我放下了病魔缠身的包袱,心里霎时轻松了许多。

我想,要是所有的医院医患关系都像同仁医院这样好,“医闹”一定会少,甚至不会出现。

同仁医院呼吸科住院部的医护人员的工作,体现了他们完全是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的医者仁心,以“换位思考”的理念来理解、帮助患者去除心病与身体病痛,这样的行为是值得称道的!

这是我今年生病多次住院以来,第一次有了本是住院却不像住院的感觉。这种感觉也从未听过任何住过院的家人及朋友讲过,这是我切身经历的第一次,印象颇深,感慨良多。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所以,心催着手赶快拿起笔把他们给记录了下来。

或许,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区区小事,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有许多小事、细节都是可以反映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先进的程度。“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大多数人都认同的一个道理。有许多国人出国回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某某国家细节做得特别到位,从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歆慕与佩服!而我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同仁医院呼吸科住院部的全体医护人员为患者做的点点滴滴,也看到了中国医院医护人员的崇高素质素养并不比外国医院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北京同仁医院做出了表率,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全国其他医院以及各单位,甚至个人,都能以同仁医院为鉴,把为人民的服务工作做好,做到人人都满意,到那时,我们听到的,不再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人对国外人的夸赞,而是对我们自己国人的夸赞,甚至,外国人也开始高赞中国人的素质素养了,并向我们学习!

             2020.12.18  初稿

             2020.12.20  定稿于北京同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