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一座很早就在全国影视服装、道具行业搞得风生水起的城!

 镇江风情 2021-01-07

不少人知道镇江的影视服装、道具在国内业界很有名气,其实早在1992年镇江就成立了“镇江市影视剧服饰道具研究所”,这是国内第一家专门研究影视剧服饰和道具设计与制作的机构。

我接触过这个行业,业内的朋友低调而有内涵,一直就很想写写这块,但资料很匮乏生怕写错。最近又陆续找到了一些资料,相互印证,又有了一些感悟,所以写点东西分享分享。

01

镇江在七、八十年代影视剧服厂就开始起步了,但底子很薄,在大西路一带刚起家。

八十年代时,有一个契机,镇江人王扶林执导《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当年的剧装一般是在北京的剧装厂、苏州的剧装厂做,因为这个关系,很多服装道具一下子拉到镇江来。

剧装厂非常能吃苦,也一直帮剧组的忙,80年代拍《红楼梦》等名著是有很多困难的,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首先就是人手不够。镇江的剧装厂有个业务员叫戚杰的,在《红楼梦》剧组待了三年,最后都被称为剧组成员之一。

后来,王扶林提到这段往事,连声说“我们是共过患难的”。

因为彼此之间有了感情,剧组也帮镇江方面的忙,给他们厂增加了活。很多服装,光是王熙凤的当时就做了60套,别的十二钗的服装,其他丫头婆子的,一大堆服装都是他们做的。

不得不提的是,镇江对这个业务非常重视,而且展现了镇江人肯吃苦的精神,加班加点的认真制作,这些服装被剧组奉为经典。

当年镇江剧装厂负责人戚伟峻和著名导演王扶林在《红楼梦》剧组。

后来《三国演义》就更不得了了,这个剧总投资当年达到1.7个亿,其中盔甲、刀枪剑戟,全是镇江做的。

道具部分依据汉代资料设计,兵器则依据《武经总要》设计。全剧近7万件道具包括木剑、竹剑、案、榻、几、车辆、灯具、熏、鼎、屏风等。镇江这个剧装厂,对《三国演义》的拍摄,起了很大作用。

因为王扶林和镇江的感情很深,所以《三国演义》拍摄的时候,原本可以不在镇江拍,因为拍摄主要的景点在无锡的太湖边,赤壁大战都在那边拍的,也建了“吴宫”。但后来很多场景都拉到了镇江的“三国城”去拍摄,很多镜头都是镇江的“吴王花园”,可惜后来这个地方成了镇江第三人民医院所在地。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的服装是得了飞天奖的,这里面的(服装)设计是很重要的,但制作也很重要。

当年戚伟峻和著名导演谢铁骊在《红楼梦》(电影)剧组。

02

90年代,大陆的影视剧服行业和国际开始接轨了,镇江的戏服不仅在国内打开了市场,还慢慢走出了国门,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要拍古装戏,也要请他们来制作戏服呢。

2000年之后,镇江的剧装厂慢慢发展起来。那时我记得2006年左右黄山南路通往李家大山的路上,有一家很繁忙的剧装厂。后来好像搬到了龙吟坊后面。

拍古装剧一定要穿古代服装。而秦皇的龙袍、武则天的头饰、皇阿玛的朝服、夜华的盔甲、贾宝玉的服装……

这些戏服,大多都是来自镇江,我们看到的《琅琊榜》、《锦绣未央》、《大秦帝国》,更早还有《雍正王朝》、《康熙大帝》、刘晓庆版《武则天》等等,服装也是镇江做的。

镇江的影视服装是从普通服装起家的,但是,做戏服跟做普通服装完全是两码事,很多时候只能靠手工制作,由于不能量化,机器也帮不上忙。

首先这个戏服是要注重的效果,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表演,效果是第一。

其次要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背景,不能跟时代脱节。

在工艺上面,它好多东西是用手工去操作的,比如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盔甲啊,造型复杂的帽子啊、头盔啊、头饰啊,没办法用机械来生产。

所以有次我去镇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镇江三戚舞台服饰道具厂看到,确实看到有很多工艺师傅在手工制作,古装制作很耗费工时的。(特别感谢美丽的戚晓丹女士对我的指点

许多情况下,精心制作的戏服,有时候主角只穿了一次就用不着了。很多剧组的戏拍完之后,服装道具要处理,镇江这边的厂就过去回收,所以镇江做影视服装道具行业的厂都有大型服装仓库,一接到单子赶紧翻仓库。

03

因为行业的关系,镇江和国内很多著名导演、剧组联系比较密切。

主角的衣服,比如范冰冰、陈道明,这些大牌明星的话,必须要去试衣。试了以后,还要再去修改。

据了解,《武媚娘传奇》范冰冰登基时穿的那套衣服,好想修改了前后不下20次,一般很少用市面上的面料去做。

镇江搞影视服装、道具的时间一长,很多师傅就成了老行家,每当横店等新戏开拍了,都要来镇江邀请我们的专家过去。

目前,镇江的剧服、道具已经能做到国内同行业的龙头,现在,就连日本、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只要是拍古装戏,也要请镇江来制作戏服。

戚伟峻和张艺谋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

在《鸦片战争》剧组和谢晋导演合影。


如今镇江的影视服装行业百花齐放,有在丹徒工业园的镇江影视服装工艺厂,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镇江三戚舞台服饰道具公司,还有历代服饰工艺、皇朝影视舞台服饰、金霓影视服装道具、中环、丽爱等从事影视服装道具行业的企业。

每当我们看到一部好的电影电视作品时候,被那些磅礴的气势、恢宏的场景,或抒情的意境、生动的细节所赞叹、感慨、惋惜、落泪的时候,不要忘了,镇江元素已经深入到这个业态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如今,镇江也开始重视影视剧产业,在镇江新区的宜园等地方,开始孵化相关影视拍摄的创意创作工作。

我有时候也想,如果镇江的这个行业能够集中起来,打造一个类似大型博物馆(或基地等)的话,是不是又是一张很赞的镇江名片,会吸引更多的人来镇江研学、洽谈,对镇江的文化和旅游有利。

(因为对这个领域只是了解,谈不上很深的学习,所以可能有写错的地方,请行家们留言指点,勿怪!)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故事,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最好再留个感言,万分感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