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职场失意,被老婆严重家暴而抑郁,但他还是成了中国科技史上最牛逼的人!

 镇江风情 2021-01-07

正史里面对沈括是这样评价的:“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

他职场失意,被老婆严重家暴,抑郁成疾,但他被公认是中国科技史上最牛逼的一个人!

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很难回避的一个奇人。按说北宋的文化环境要比后来的明、清要好得多,但也是个读经填词的主流时代,士大夫们主要还是以道德文章为主。而沈括却花了巨大精力,从事的研究领域极为宏阔,视野上是超脱同时代的人的。

翻看沈括的生平,以及他的著作《梦溪笔谈》,就会发现这人是个全才,金庸小说里的宋朝有个黄药师,如果说非要有个原型那必须是他了。

他一生很有争议,但没有人否定他的才能,他公认的不但懂得多,而且博而精,博得前无古人,来者超过他的也不多。

梦溪园(位于镇江市梦溪园巷21号,占地面积近2亩)

镇江梦溪园中的沈括像

沈括像,作为一个镇江人从小听多了沈括的故事,所以必须写一写。

01

他的起点很高,做了很多牛事,是公认的牛人。

话说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创立伊始就有一个弊端,官僚机构庞大臃肿,“冗官冗兵”众多,国家财政上的压力巨大。

糟糕的是北宋是以士大夫立国,士大夫代表地主、官僚阶级利益,“不抑兼并”的政策就使得兼并土地严重,地主官僚又享受不纳税的特权,国家负担就转嫁到社会底层的农民身上,加上五代十国被武人祸害久了,宋廷防范武人,军队的战斗力就比较渣,对辽国和西夏处于绝对的优势却经常被打败,所以到了宋神宗一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我们现在知道,政府发生财政危机,到了一定程度必须进行改革,否则会激化社会矛盾的爆发。但当时的朝廷上,在对待民生、解决危机的路线问题上,却有王安石一派和司马光一派的路线之争。

此时的王安石已得到宋神宗的信任与支持,改革方案也是势在必行,这时候王安石最需要的是一个技术型助手,协助他落实这些改革方案。

因此,他选择了沈括做变法运动的助手。

所以说,书读得再多没用,最后还是要找个能干事的人才行。

沈括像

沈括在王安石的支持下,运用渊博的才识,做了不少很牛的事情:

· 先在司天监(天象机构)进行变法,罢免了六名墨守成规的旧历官,把平民出身的盲人历算家卫朴破格提拔,进行改革历法工作。

历时五年,沈括主持修成了《奉天历》,这个历法既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也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实践活动。

这个工作不仅技术含量高,在过去解读天象是有特殊意义的,这个新历改革的事如此完美解决,相当于拿到了上天的解读权。

·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农田水利法”,旨在兴水利,扩大生产,开源收入的举措,但如何增产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

1072年,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整治。

汴河北宋首府东京经淮河入运河,到达江南的惟一水上通道,可以说是水上命脉。但古代运河一经多年就淤积严重,不仅后来起不到农业灌溉和航运的作用,还经常闹水患。

沈括实测了汴河下游到淮河两岸共840多里河段的地势,采取分层筑堰技术,用了四五年时间,造淤田一万七千多顷。

这样的政绩真是让变法派收获了大量的民心。

· 手下有这么能干的帮手,那就要多用,1075年,沈括又被派出出使辽国,处理边界交涉事宜。

宋、辽两国在两国边境的归属问题上,一直都是有有争端的。因为当时国境线划分比较模糊,辽国就常常闹矛盾,辽使萧禧跑到东京,提出黄嵬山一带三十里地方应该属于辽朝的领土要求,要求宋廷确认。

朝中都是文官,明知道是辽国的无理要求,又没法推翻,于是只能打口水仗。

沈括被派去谈判,到了辽国,宰相杨益戒出面上谈判桌,发现沈括很能谈判,辽方提出的问题,沈括一方都对答如流,而且有凭有据,原本比较蛮横的辽国就尴尬了。

这时候,沈括拿出一份自绘的地图说,“过去两国的协议是以古长城为边界,辽国这次明显越界了三十里”。

有理有据的谈判,怼得辽方哑口无言。

经过十三天六轮的谈判,辽国上下只得放弃领土要求,没法子谈啊。

· 在南下归途中,沈括还记录了沿途的民风习俗、地理形势、关隘险要,绘成地图,做成立体式地图。随后,沈括又完成了《熙宁使虏图钞》这部重要著作,相当于战略先遣图。

宋神宗认为沈括建有大功,不断提拔,经由史馆检讨、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右正言、知制诰,直至拜翰林学士。

· 沈括写了一本《边州阵法》的重要军事著作;研究过熟铁和钢铁的性能,改造了军器,制造出“柔薄而韧”、“强弩射之不能入”的铁甲,对神臂弓有很多改造。

· 为了军需粮草的供应和部队的调动,沈括研究了“隙积术”“会圆术”等数学命题和计算方法。

……

读到这里,哪个不拍案惊奇,这是个妥妥的国士之才、麒麟才子啊!

宋朝时候的天文器材

《梦溪笔谈》中提到的石油

02

他一步一步走向职场失意!

后来,沈括被任命为访察使,又委为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权三司使,四处去考察新法执行的情况。

四处访察的经历,给了沈括命运上的转变。

大凡一个人读书读得非常多,思想上就会觉悟,理解事物的眼界就和常人不一样。

在王安石眼中,经过变法之后,城乡就应该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市肆是一幅繁荣昌盛的极乐图。因为王安石已经服下权力的毒药,周围的人给他的信息就是这样。

而沈括考察新法在民间的情况,看到了很多真实的一面,成为了一个知道真相的人。

于是他变得纠结,该如何报告这些信息。由于文人的软弱性,他只得平时对王安石汇报一些好的方面,和其他改革派官员一样,隐去了改革弊端的方面。

这一幕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过很多,比如晚清的官员明知道义和团不是真的刀枪不入,但仍然告诉慈禧虚假的情况。

真相有时候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想听什么。

另一方面,心里面知道变法后下层真实情况的沈括,和守旧派有了思想分歧。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王安石被罢相了。

王安石在位的时候沈括不敢说,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之后,沈括提交给继任的宰相吴充一个秘密报告,将新法的种种弊端解读了一遍,相当于跟新领导交了一次心。

新领导吴充拿到就把他给卖了——把这份秘密报告递给了宋神宗。

王安石的改革派阵营一片哗然,鄙视沈括是个叛徒小人(当然王安石的团队内斗也特别厉害),宋神宗也“始恶括之为人”。

沈括的本意是根据之前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政治这个东西很微妙,你怎么知道王安石就不能翻盘?王安石复出后,沈括在政治上就混不下去了。

几年后,沈括又有了一次翻盘的机会,因为他懂军事,所以他被任命管理延州,并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这是朝廷经略陕右,对抗西夏的大战略。

1081年11月,宋军在庆州一役大败西夏军,占地两千多里。

宋朝对西夏那是一直败多赢少,这一场大胜仗让宋神宗跟打了鸡血一样,下令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再于次年分兵合击,想要一次性解决西夏问题。

于是宋军在永乐川建永乐城,城距西夏国首都银州仅二十五里,用堡垒战术围住西夏,步步推进,把西夏一点点的困死。

西夏方面知道这次是决一死战的国运之战,于是动员倾国之师来争永乐城。

他们找到了宋军的死穴,跟守街亭的马谡一样,宋兵的痛点是后勤水源等问题。于是西夏截断流经城中的河流,先把宋军渴死者大半。然后不断围攻,乘夜攻陷永乐城,徐禧、李舜举和李稷以下数万官兵全部死难。

史称永乐之役

永乐之役,让宋朝平定西北的梦想变成泡影,宋神宗接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涕泣悲愤”,指责“边臣不可信”,他心理上大受打击,焦虑成疾,两年后崩逝。

战后追究责任,倒霉的沈括以先前附和徐禧筑永乐城,后又驰援不力的罪名,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虽然中途有过短暂的起复,也仅是光禄寺少卿之类的虚官。

沈括以罪臣的身份,等待最后赦免的机会。

梦溪古门额,解放前在镇江城内发现。

梦溪园北展厅

03

他写了一本牛逼的书,但他写作期间,被老婆恶劣的家暴,抑郁成疾!

之前沈括被朝廷任命巡察四方的时候,接过一个绘制《天下州县图》(又名《全宋图》)的全国地图绘制工作。

1088年,历时12年时间沈括绘图二十幅,其中最大的全图高一丈二尺,宽一丈。《全宋图》绘制精详,比例得当,内容丰富,不仅是研究北宋地理的第一手宝贵资料,还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端的绘制地图。

沈括获准把《天下州县图》上呈宋哲宗,宋哲宗大喜,赏赐他100匹绢,允许他自由选择居住地。

于是,沈括带着全家来到润州朱方门外定居,住宅名叫“梦溪园”。

梦溪园的南展厅

关于沈括晚年定居梦溪园的缘由,沈括在《长兴集·自志》中说,他三十多岁时曾梦见一处有山、有水、有花、有木的处所,景色非常优美。他在梦中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打算在此居住。而自那以后,这个地方经常在沈括梦里出现,熟悉地如同亲身游览过这个地方一样。十多年后,当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沈括亦于1077被宋神宗贬谪为集贤学士、知宣州。

当时有一位叫无外的道人对沈括讲了京口的山川之胜。刚好京口有人要出售园圃,沈括便花30万钱买下,但当时并未见过这个园圃。

直到后来经过京口,见到以前买下的园圃时才猛然发觉,这里的场景与梦中所游之地一模一样。沈括于是在这里修了一套房子,以待将来居住。

在这里,沈括写了一本《梦溪笔谈》,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也让沈括后来成为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个传奇。

现存《梦溪笔谈》分为二十六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个门类、共六百零九条。

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

在数学方面:开创了“隙积术”和“会圆术”。

天文方面:指出极星不在天极;得出冬至日长、夏至日短等结论;对很多天文仪器也有所改进;提出《十二气历》。

地理学方面:以流水侵蚀作用解释奇异地貌成因。

物理方面:记载了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实验和声音共振实验。

书中还记录了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炼铜、炼钢、石油等古代发明。其中“石油”一词是在该书中首次提出的,并且沿用至今。

这本《梦溪笔谈》后来被一位英国的科学史家李约瑟教授发现,读完这本书后他激动了,连声说沈括简直就是“中国科学史的坐标”。

都是坐标了,称为奇人没错吧?

但更奇的是,这本书还是沈括在梦溪园被老婆家暴的环境里面写出来的。

最初,沈括第一任妻子叶氏去世了,沈括的老领导张刍得知沈妻病故后,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沈括作继室。

不要以为过去的小姐都是温柔贤惠的,娶了张氏之后才发现这是个性情凶悍,而且有虐待癖好的女人。每次发怒,都要打骂沈括,但沈括怕老婆得不得命(宋代好像文人流行怕老婆),见了张氏,腿都发抖,大气也不敢出。

沈括与张氏一道生活了二十多年,被虐待了二十多年。

张氏虐待沈括到了什么层度?她有一次殴打沈括,上前疯狂的揪住他的胡须,狠命的一拽,连皮带肉的一把抓住胡须扯将下来,扔到地上。弄得沈括脸上血肉模糊,但他也不敢喊痛。儿女们看到这惨不忍睹的一幕,吓得抱头痛哭,就跪求张氏息怒。这件事情被记录在《萍州可谈》中。

沈括的长子沈博毅是前妻所生,张氏将他赶出了沈家。 沈括去看望儿子,并接济他。张氏知道后跑到秀州衙门去,状告他们父子。

1094年,张氏病逝。大家都认为沈括解脱了,本想帮他庆祝一下。

不料剧情反转,沈括居然哭天抢地的要死要活,说张氏死了,嚎啕说他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自张亡,恍惚不安”。沈括整天郁郁寡欢,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有一次,一老友陪他到江上散散心,船过扬子江时,沈括竟几次要跳江自尽,“左右挽持之,得无患”。

第二年,沈括在六十五岁的时候,真的因为思念张氏过度而病逝了。

《梦溪笔谈》中的指南针

梦溪园的庭院

宋代时的梦溪园复原图

奇人、奇书、奇事,沈括给了我们一个传奇的人生。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如感兴趣,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最好再留个感言,万分感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