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竟是瓶装天然矿泉水起源地?从唐朝就开始了,这里有证据!

 镇江风情 2021-01-07

上次出差广州时,特别去了一趟“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里收藏了一件“青花诗文罐”,制作于清代光绪年间,是清代宫廷的“御用存水瓶”。“青花诗文罐”小口、短颈、鼓腹,盖面绘有龙戏珠图案,是清朝宫廷里专用来装矿泉水的。

了解到“青花诗文罐”的背景后,我大吃一惊,原来这个物件和镇江大有关系。是乾隆皇帝搞的“瓶装天然矿泉水”,而这个创意,源自唐代。

金山脚下“中泠泉”水,早在唐代即已名满天下,用中泠泉水泡茶,一时传为佳话。唐代的张又新写过一本煮茶专著——《煎茶水记》,称刑部侍郎刘伯刍将天下泉水分为七等,其中扬子江南零水为第一。这七个地方的泉水,张又新都曾尝过,很认可刘伯刍的评定。

江水至金山,分为三泠。“泠”亦作“零”,即是水流曲折之处。这“三泠”,也就是中泠、南泠、北泠。中泠泉因此亦被称为南零水。刘伯刍将此水评为第一,“天下第一泉”的名头,也就从此叫响了。

中泠水当年位于江心,水位较低,每逢扬子江水涨,泉眼便被淹没,直至江水落下,才见泉水,故此取中泠泉水十分不易。

难得的东西,就是一个字——“贵”,这样的水就成为了奢侈品,辛苦打到水后,要放在特定的瓶子里,高价而售。

唐朝时,李德裕就安排人到京口办事,顺路带一瓶中泠泉的矿泉水回来。

在“镇江三怪”还没闯出名头的唐代,外地人来镇江一趟,回去带的名特产品,就是一瓶矿泉水吧。

到了宋朝,这水越来越考究,要用铜瓶来装,才显得珍贵。南宋的陆游有诗《将至京口》为证:

卧听金山古寺锺,三巴昨梦已成空。

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风。

城角危楼晴霭碧,林间双塔夕阳红。

铜瓶愁汲中棂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陆游来到京口,都要弄个铜瓶到中泠泉那边汲取一瓶矿泉水,请客煮茶用这个,特别显品味。

到了清朝,清高宗乾隆皇帝非常爱喝茶,太平天子的他对泡茶用水非常讲究。他读过爷爷康熙皇帝写的《试中泠泉》:

缓酌中泠泉,曾传第一泉。

如能作霖雨,沾酒遍山川。

认为镇江的“中泠泉”最好,所以不仅下江南时到镇江专门品鉴过泉水,还曾做了两篇诗文——一篇《御制试中泠泉作》,另一篇《壬午仲春月中澣试中泠泉作》,专门赞颂“中泠泉”。

乾隆的认证

“中泠泉”水什么样子?据记载,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喝起来甘冽醇厚,特别适宜煎茶。

用“中泠泉”水沏茶,清香甘冽,并且能够非常神奇的“盈杯不溢”,把泉水注满水杯,水虽高出杯口,却不见水不溢,在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也不见硬币沉底。

乾隆皇帝回到北京,仍然意犹味尽,所以提笔创作了赞颂“中泠泉”的两篇诗文:一篇《御制试中泠泉作》、一篇《壬午仲春月中澣试中泠泉作》。

高宗纯皇帝 御製试中泠泉作

大江西来源接天,流长入海于此成,奔川孕精育秀,乃少蓄结为波心,突兀之金山,五行相生本母义,讵因头陀裴氏方名,传互为其根仍妙。合山腰涌出乳窦,中泠泉古称第一,今试品松枝拾取,文火燃玉乳印心,淡无滓云浆入口,飘乎仙飘乎仙风,吹袂起左招浮邱,右赤松子平山第,五拜下风浮玉中,心洵无比而我廵,方喜遇此更惭惟,辟作福惟辟玉食,箕畴言不必高谈,到斯祗惟饮其水。

乾隆在诗中说:今天我试着品尝了一下“中泠泉”水,真不愧是天下第一泉,泉水甘甜醇厚,喝到嘴里如同琼浆玉乳一样沁人心脾,好嗨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

我今生有幸南巡至此,不去品尝美食,也不与人高谈阔论,只想饮上一口“中泠泉”水就心满意足了。

乾隆帝从唐朝,一直叙述到了当代,把这中泠泉水的好好狠狠的夸了一遍,用自己的大V号给镇江的水做了代言。

我相信他不见得吃过镇江锅盖面,也不见得吃过丹阳的鸭娇。

水肯定是喝过的,论证过!

晚清时期的中泠泉和鉴亭


瓶装矿泉水

宫中知道皇帝的喜好,特别制作了一个青花瓷罐,将乾隆帝赞颂“中泠泉”的两篇诗文烧制在罐上。然后历代御制,都会烧制这样的“御用存水罐”。

青花诗文罐的肩部,以篆书写有“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字的下面是一圈团形“寿”字锦地花纹,花纹下面的罐腹部位,以小楷书写有清乾隆皇帝的两篇诗文。

乾隆皇帝恋恋不舍的回到的紫禁城,在皇宫中,不管喝多好的茶,喝过“中泠泉”的他都觉得不是滋味。

他认为问题出在“水”上。

泡茶用水是关键,他开始想念那一口泉水。

可泉水在扬子江中,于是,乾隆皇帝试图在北京附近,寻找可以与“中泠泉”相媲美的泉水。

△《中泠泉辩》左右各陈列了沈秉成《中泠泉记》碑刻及《中泠泉》泉名碑刻。

好水的标准:乾隆认为好的泉水不仅要甘甜、洁净,水的质量还要越轻越好。

于是,他特意命内务府制做了一个银斗,对天下各地的泉水进行称重。

经过测量,乾隆发现:济南的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镇江的“中泠泉”,斗重一两三厘;杭州的虎跑泉,斗重一两四厘;北京的玉泉山水,水质最轻,斗重仅有一两。

于是乾隆下旨“若大内饮水,则专取之玉泉山也。”

终于找到中泠泉替代品的乾隆皇帝在宫中御膳房、御茶房所用的水,要全部从玉泉山运来。就是外出巡幸,只要不是太远,也要有几辆水车跟着,专门拉着玉泉山的水供乾隆爷使用。(在那个年代,这样太奢侈了)。

但这些水,都是盛放在乾隆帝赞颂“中泠泉”的“御用存水瓶”中。

又有谁知道,这个特制的瓶里,藏着皇上那份对镇江山水的情怀。

△民国时期的中泠泉和鉴亭

△如今在金山景区内的天下第一泉—中冷泉

随着清末时局变幻,很多宫中之物流传到民间。

我们才知道,原来镇江才是瓶装天然矿泉水的起源地。

当年,有多少名人,跑来镇江做过大自然的搬运工啊。

跟着唐诗看镇江:

1.写下“青山一道同云雨”的王昌龄,在镇江写过两首很牛的送别诗!

2.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3.1300年前写在镇江北固山下的一首诗,让人触摸到了大唐盛世的温度!

4.很多人来镇江,只为寻找唐诗里的“小山楼”,张祜笔下的金陵渡!

5.唐代诗人笔下的镇江:润州的城旷达,人也风流!

6.镇江有个美女叫杜秋娘:我的传奇容颜,让你难忘千年!

7.大唐的诗仙在镇江,留下过多少传奇!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