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行的双层列车

 df7086 2021-01-07

不太长的长途车,比如这到宝鸡的车上,车上的拥挤和慌张就不像很长的长途比如去成都的车那么强烈。或者是因为四川人多的缘故?所以坐火车,坐哪一辆,要看时间,还要看这车是去哪里的,时间价格和耗时等等都合适才好。

这趟双层列车,跑的是特快的速度,花的是K字头车的价格,开车时间又是周日傍晚,于是就成了学生们返校的首选。站台上满满的都是拉着拉杆箱的挺拔身影,堪比始发车。

不过照例,上车下车都很缓慢。中国的火车车厢设计,不论新式旧式,车门都很狭窄。这使得上下车都很耗时,非常慢。德国的火车都是双开门,快上快下,有多大行李都能快捷地上车下车。只有最老式的火车,在区间短线上跑的个别车辆,才是和中国火车一样的窄门。

这种设计理念何以中国就坚决不采纳?窄门就一定比宽门安全吗?在已经使用电子门的时代,宽窄对于安全的影响应该已经不大,仅仅是个感觉问题而已。而在中控门的时代,这样的感觉早就已经是个遥远的笑话了。

双层列车上几乎人人都有座位的文明的格式,让人想起那些年的城际列车。曾经有好几年时间,这样代表了一种新时代的新气象的双层列车,一直是人们对于社会进步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坐得起的实有之物。

然而就在人们纷纷感慨赞叹时代终于进步了没有多久,一次又一次的火车提速之后,特别是客运专线上的高铁动车开行以后,绝大多数双层的城际列车就都退出了运行,这是在为高铁的客源“让路”。据说在高铁刚刚开通,高价格还不为人们普遍认头的时候,还有另外一种让路的方式:让还在普通线路上运行的普通列车普遍晚点,然后诱惑着人们免费退票以后去买高铁票。

这些关于火车的故事任何一个经常坐火车的人都能说出一箩筐,但是对于双层列车的好感却是普遍的。人们今天的选择,除了时间价格因素之外,这个“双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双层车可以满足人们对楼上楼下空间更多更大的天然喜爱;如果是白天的话,上层还有更高的视野。双层车,没有座位的人可以坐在楼梯上,比单层车直接站在车厢连接处或者扶着别人的座位倚在走道上要体面,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很现代很时髦的味道。让坐在楼梯上的人和看见他们坐在楼梯上的人,都不大尴尬,都还有尊严感。

在双层列车的上层,反而更能清楚地感受到车轮的震颤,比下层还明确。这种明确的震颤给人以火车时时刻刻都在卖力地奔跑的直接感觉,这种直接感觉让坐车的人每一秒钟都十分知足,都充满了希望。想到不管自己以怎么慵懒甚至昏睡的姿态待着,甚至是站起来上厕所的时候,火车都在不停地以这样毫不衰减的速度奔跑,一点都不犹豫,一点都不偷懒,果断而强悍,就非常惬意,就很有成就感。

当然能感觉到这样的宜人的震颤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火车里得比较安静。夜行列车上的安静着的时候,没有人说话,都低头看手机或者睡觉的时候,是很容易让人有感觉的时候。像是在国外人越多越安静的火车上,公共场合里大家的普遍安静,为人类的文明提供了一个最直接的参与现场。

中国火车上,中国的双层火车上,偶尔会有在高声者没来,或者大家只顾看手机、睡觉而不说话的时刻,没有高声甚至没有低语的时刻,就也体现出这样罕见而让人惬意的文明状态。

窗外黑沉沉的夜色里,有一串灯光按照规则的排列方式在远方延伸着,给暗夜画出了一道方向和纵深,也标示出了火车前进的速度;让人突然意识到灯火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它们在漫漫长夜里代表着温暖,代表着人类互相之间的依靠和情感。这时候,外面白昼里一览无余的缺陷全部隐没,只有自己的心是明亮的,是炯炯有神的。

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多少个夜行列车上临窗而坐凝神外望的时刻啊!半价的慢车,牛步喘行,却负载着一个年轻人生命里最新鲜的诗意,蓬勃而又若有所思的诗意。生在什么时代,受到什么样的环境的制约,不由人自己;却也依凭于人的创造。造物和自己努力,造就了一代新人的新的诗情,或者扼杀了年轻的健旺的思绪,其中的关节点,似全凭偶然,又充满了自身的逻辑。

是什么让人一直在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又是什么可以让人拥有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回首俯瞰的时候,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已经呈现在了那里。

这是夜行的双层列车上的额外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