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碑林

 df7086 2021-01-07

在广州住上几天以后,人自然就会有了本地化了的相对比较懒散了的脚步。以这样的脚步走在这个亚热带的城市里,是最妥当的。因为走快了就会出汗,消耗太多。自己那种大步流星的走法显然是从寒温带带来的习惯,要适应着放慢,还需要明确的自我意识。不过以这样悠闲下来的步伐上白云山,是最恰当的,不需训练就已经三步一停、五步一看了。

白云山是这个庞大而喧嚷的城市的最悠闲的一面,每一个位置上都风景无限。挂满了连心锁的顶峰摩星岭之下,还有祈福亭,亭中有钟。人们至此都要敲几下,像有强迫症一样,可能主要原因还是这里敲钟是免费的。不过,这悠扬的钟声所显示出来的古老的和缓节奏,正是白云山赐予人们的内在韵律。以这样的韵律继续慢慢欣赏着,就到了广州碑林。

这一次,如果望文生义,看到碑林两个字就直接与冷硬的石碑和漫漶的刻字联系起来,那就大错特错了。广州碑林不同于我们从西安碑林或者任何其他地方的碑林里获得的那种千篇一律的古板印象。广州的碑林没有围墙,也不在市中心,甚至不在城市里,而在山上。与国内著名的不著名的其他碑林绝对不同,广州碑林是一处树木比碑碣更多的山林。

广州碑林在白云山近顶处的山坳里。是山中有庙,庙中有神的想象之境的一次具体实现。过去这里也确实是庙宇,庙宇毁弃以后几经辗转波折最后建成了碑林。

这一片在寺庙遗址的基础上建成的遍布由下而上的整个山谷中的森林建筑,错落于高高的树冠和纷纭的藤萝之下的悠然庭院和起伏碑廊,俨然有理想中、有想象中的禅境画意。不必细究碑碣上的文字,只这些碑碣所在的环境就已经足以让人留恋不已。在这样的环境里,所有的碑碣不论是哪个朝代写的什么,如今都已经从形式感上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象征。

顺着山势向上到了山谷中一块稍微平展的位置,有一处门外有大树,门里有古阴的庭院,仙墨轩。这里,藤如蛇,缠着碑;叶如伞,盖着碑。一进院落一个高度,每个高度之间都有回廊连接,都有荷花缸和金鱼池;精巧回环,雕梁画栋,又处处与周围的山林相应相合。不知不觉之中就感觉自己已经进入到了理想中的桃园。

建筑被林木覆盖的速度在广州是非常快的,这很容易让北方人产生错觉,以为这山中的庭院自古而然一直绵延到了现在,否则大树巨藤何以与建筑如此贴合?

在广州的旅行预期中,是绝对没有这种可以安心看书学习的环境氛围与心境氛围在内的。这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由得不让人安心,安心于笔墨、安心于人与自然完全融合无间的沉默。这种格局,这种建筑安排和选择,仿佛真是第一次在现实里见到。一时间竟然有了住下来不走了的念头。有了这个念头立刻就开始想象自己住在这里的昼夜晨昏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光影之间山林气息的浸润与超拔的享受。像是入了白日梦一样,又一切都可见,甚至可以触摸,亦真亦幻,叵耐流连。

没有想到熙熙攘攘的大都市广州之上近300的地方,居然有此化境。盘桓之间,有一老者似是工作人员又似是隐居者,从我这唯一的游客身边飘然而过。自己欲言而止,终于抑制住了和他聊上几句的冲动,以让这里亘古一般的沉静继续保持下去。晾在报纸上的两小堆儿大约是槟榔的南方果实,让我得以判断他的确不是神仙,而是和我一样的凡人。

他即便是双脚离地,飘然而至又飘然而去的神仙,我也一点都不会惊讶的。白云山这样的地方就应该有广州碑林这样的理想之境,广州碑林这样的理想之境中就应该有神仙。

也许神仙不神仙的属于妄谈,从最切实的角度上看,生活在广州的人们,可以徒步,也可以驱车上山,来广州碑林下的白云寺九龙泉这样大树浓荫的好地方坐定了喝喝茶聊聊天,俯瞰一下山下的白云,白云之下的楼宇,楼宇之间自己一向的生活,那就实在已经是人间天堂的好享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