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汲店的风景

 df7086 2021-01-07

在华北平原上,冬天里的城乡之间都是没有什么风景的。这一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已经习惯,只有那些乍从南方来到这里的人才会惊叹,继而会感慨,在这么一片灰茫茫的无颜色的大地上,人们究竟是怎么熬过这漫长的冬天的呢!

其实总还是有些风景的,即便是在冬天,即便是在雾霾肆虐而且干旱越来越严重的华北平原上。比如已经成为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比如原来富水的保定硕果仅存的这河流汇集之地,大汲店。

说大汲店有什么风景,本地人肯定不太以为然,长期生活在这里一切都已经熟视无睹,觉着本来就应该如此。但是,只要是稍微有点距离的,保定城里的来的人,从二环上一拐弯就会有一份惊喜:水,河道里的水,湖面上的水!当然这个季节是是冰,河道里的冰,和湖面上的冰。水边上有柳树,柳树一颗挨着一棵,柳树树冠在空中的形成了一道道树冠的走廊,站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四面八方一看,就会惊喜地发现,整个村子都是被这样的树冠的走廊和下面的河道环绕着的。

古代的时候这里号称南北交通的重要驿站,南边的白草沟河和北边的两条季节河在村头相汇,形成了河水相激的壮观场景,所以被称为大“激”店,后来又因为白草沟河里的水流丰沛,汲水非常方便,所以又转意为大汲店了。

这里的水域和这里的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一起,成就了其百多年的繁华。庙宇道观戏台衙署码头商铺鳞次栉比,翘角飞檐的古建筑点缀在柳树团状的树冠丛中,下面的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车辆碌碌而过,是农业社会状态中一片繁荣昌盛的好地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更加宽敞快速的马路时代,很不幸(也可以说是很幸运)的是107国道绕开了这里,虽然距离村庄只有几公里,但是就是这几公里距离使这里衰落了下来,沉寂了下来。而阴错阳差,使大汲店成为大汲店的河道与柳树,也因为不再众人的视野和经济运行的轨道上而被视而不见地保存了下来。

大汲店再次以较高的频次进入社会话语的层面是从其旁边农业生态园的建成开始的,还有生态园边的大汲店公园广场上一年一度的国际摇滚音乐节的举办。它的知名度和它原本作为一处适宜人居的平原水乡的风景,好像这才突然被更广泛地认知到。而围绕村庄周围的地产开发是如今很多城郊村庄都绕不开的事情,大汲店再一次独辟蹊径,正在修建并且已经修建成了艺术家村性质的特色地产建筑群落。这个群落与周围环境的贴合,不仅使它没有成为对环境天际线的破坏者,而且还引进了很多具有现代文明色彩的公共或者半公共设施:美术馆、咖啡书厅,还有不用办卡不用交费连茶水水果也都免费的书院图书馆。

如今在大汲店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们,未来一定会对自己的童年有较高质量的回忆。夏天的水边柳树下的阴凉,冬天冰面上的滑行,一年两次的国际摇滚音乐节的熏陶,还有美术馆图书馆的自由出入与惬意享受,都会成为他们成长的优质背景。这样的背景即使拿到国际上去也是不逊色的,比之保定之类的城市环境就要强出很多了。毕竟这里人少车稀,每个人的空间密度都更适宜,更让人没有压力。

大汲店整个村庄的高度显然都是有规划的,房屋基本都在二层以下,街道两边的店铺普遍使用复古的招牌格式。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比如古戏台都妥善保护着,而那些仅仅剩下了一个名字的古建,也还将过去的石碑竖立在路边,以示它们曾经的存在。不仅村前村后河流相绕的百步三年桥的地方是公园式的环境结构建筑和风景区,顺着河道也修建了步行路径,让人们可以沿途一边看水一边走路,一边在不知不觉之中做了环村之行。漫步期间,那鳞次栉比的老柳树和蓬松的灌木丛伴着长长的水面,伴着水边一家一户的院落,院落开向河边的门口。这样的景象,将人与水古老的伴生关系一点一点地绵延开去,让人很是恍惚,恍惚已经到了江南,到了白洋淀水乡,到了梦里那最适合我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在汽车时代,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之内的抵达和游历,已经越来越方便。就是居住,也大可以避开人口密度过大的城市,选择远离尘嚣的宜居之所,选择这样有风景的地方了。这是现代人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福气,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福利。其实即便我们只是想象一下在大汲店这样的地方这样的风景里的居住与生活的场景体验,也已经是莫大的收获,也已经可以抚慰我们日趋单一化的了的心。

发现就是喜悦,诚哉斯言也。任何所谓客观存在的东西,假如不经过我们每个个体的人的具体的经历经验,便依旧没有被你自己发现,也就无缘于这样的喜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