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家的出家生活

 df7086 2021-01-07

不抽烟不喝酒,更不打牌不看电视,不在微信群里闲聊,晚上九点睡觉,早晨五点起床,上午十一点以后会小睡一刻钟,整个一天都精力充沛,炯炯有神。酒席能躲就一定躲,婚丧嫁娶可以随份子但是不去吃饭,总的原则是能不在饭馆吃饭就不在饭馆吃饭,包括单位食堂。

早饭晚饭在家做,中午饭做好了带到单位;除了鸡蛋和鱼之外,基本吃素。避麻辣,只吃应季蔬菜,不吃高油高盐。每天快步走着四十五分钟上班,快步走着四十五分钟下班。周末坐火车回老家和老父亲一起生活两天,周日晚上再回来。

阳光好没有雾霾的时候会出去走一走,骑车或者坐公交车,汽车已经放了很久很久;不去景点而是到无人的山野或者大地深处的旷野,随着手机里的音乐徒步而行,让四季的细节和人生历程的点点滴滴一起在身体的运行之中糅合生发,生发成画面和文字,生发成可以作为审美对象的有意味的片段。这样一来,每日所为,不是阅读就是书写,图书和稿子,电脑和手机,是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几样东西……

蓦然回首,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像是出家人了。这不是出于什么清规戒律的信仰,而完全是自然而然的随意。随意,随着自己的意思,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与出家人很相像的生活格式。在这样貌似寡淡的生活格式里,我却经常能分明体会到身心充盈运转正常的愉悦。

每天早晨醒来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愉快,想笑,想赶紧起来,去迎接自己头脑里产生的新念头,将梦里的一闪念,将半梦半醒之间的只言片语,通过手指在键盘上的飞舞,将它们一一安放在电脑屏幕上。即便没有这样功利的急着要办的具体事情,也还是经常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像是婴儿一样,仅仅是因为生活生命还在持续而来的由衷的愉快。

这样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的形成,其实是拜年龄所赐,拜多年的各种不健康的生活对自己的伤害而慢慢形成的。这是诸多趋利避害的选择的最后集成,是年轻时候熬夜生活胡吃海塞的生活之后的一种自觉回归。那种早晨起来,甚至连学校食堂的中午饭时间都已经错过了的事情,现在想来实在是匪夷所思。所谓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事情,不是浪漫而完全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无知损害。

当然,如果让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要过这样出家式的日子,大抵是不会成功甚至还会有不屈不挠地反抗的。身强力壮精力无限的错觉会让人觉着时间是没有边界的,挥洒只会由着性子完全不计什么生物钟或者饮食规律的束缚。所谓出家人的生活,出家人的清规戒律,一定是在总结了无数人的人世起伏,痛定思痛之后的超拔,是人在天地四季之中的最佳选择,是最健康最恒久甚至最美的生活格式。不过,除非悟性极高的天生得道之人,每一个个体的人都需要用自己的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来进行自己的认知而已。只是,这样身体力行的认知过程是有一个度的,过了这个度,对自己的身心损害已经无以复加的时候,人也就没有再重新选择的机会。

有人肯定认为如此循规蹈矩的生活格式一定是乏味的无聊的刻板的没有变化的缺少生机的,其实正是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按照生物钟的运行的依存于天地秩序的所谓一成不变的生活,我们才有了对于偶尔的改变的期待和想象,才使生活变得更加有味道。一个人终究要过怎样过的生活,按照怎样的时间秩序来安排自己的作息和好恶,肯定是有很多客观的限制的,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选择符合自己的情致和旨趣,又比较于身心有益的方式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时间,大约就是善的,甚至是美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