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氏笔记:县城里对比出来的舒缓宽松

 df7086 2021-01-07

梁东方

在一向的骑车漫行中,不知不觉地就形成了一种模式:更喜欢向北走,不大喜欢向南走;这不仅因为自己住在城市偏北的位置,还因为南边的绿化与乡间格局似乎不如北边,至少在新农村建设上不如北边,雾霾好像也更重一些。

但是一直向着一个方向的骑行总之是有缺陷的,那就是过于熟悉以后的缺少新鲜感,一切正如所料,即便是在人类活动打扰相对较少的乡间,也还是会逐渐让人有了希求改变的念头。

而向南走的第一个县域就是元氏。

元氏县城距离市区26公里,但以前除了偶尔开车坐车途径之外,竟然从来没有进来过。这样骑车而至,在一个全新的地方走走看看,坐下写写笔记,盘桓一番,像个外人一样盘桓一番,很有长途骑行的妙感。

因为是穿越一个个村庄,从青纱帐覆盖着的大地上而来,没有走国道省道之类的公路,所以感觉从乡村到县城,环境的改变就已经是翻天覆地。城市建筑多了,容人坐下的位置也就多——当然这是就元氏这样的县城说,更大的城市未必会有这样的规律。寸土寸金的房地产经济使建筑缝隙里的人没有立锥之地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槐阳镇上的大法桐树林荫道说明这里的建城历史已经很长,绝非那些只有小树的新城区所能比,即使县政府所在地段,也没有这里成熟的生活气息与深厚的繁荣之相。

县政府对面的广场叫做常山广场。常山,是元氏和正定都在努力要使用的自历史脉络里的名字。它不仅和赵子龙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同时是本地历史深处一段灿烂过的辉煌。

常山广场与城里的广场貌似一样,都是政府在北边,隔着一条马路,广场在南边;但是这个广场是可以骑车进来的,这种方便是因为乡间的不大讲究的习惯,也更是因为县城还没有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的诸多特征中有一个就是为了管理的方便,而让人不方便。

眼前的常山广场上,经常有骑电动车、自行车的人穿过广场,其中大多都是用带着孩子的,走走停停,边走边玩。在这些孩子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印象之中,常山广场这样广阔而自在的地方,或许会成为一种既往生活模糊而永恒的背景。

好像在自己的长住之地,也很少这样在广场上盘桓,因为没有这样异地的新鲜感觉;只有以外地人的眼光到了另外的地方的时候,才有这样的眼光和能力。是长居的地方糟糕到了不忍让人多看一眼的程度了呢,还是自己的心态问题,或者二者得兼?

这样到了异地的广场坐定了,因为旅程的不确定性的异样而有丰富的感觉,可以激发更多的想法,这就是旅行的妙处。骑车漫行几十公里到另外的小镇、县城,吃点不一样的饭或者准确地说是在不一样的地方吃点可能并无太大区别的饭,到处转转,这种旅游方式虽然不登大雅之堂——基本上不会有谁到一个没有景点的县城里来旅游——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大致上已经是一种神仙状态了。因为所谓景点旅游,不过是旅游的初级形式而已。人在大地上的漫游,其中包括在城市中的漫游,才是旅游的终极内涵。

在这样的漫游中,很多断片的句子奔涌而出,这像在地上捡钱捡了一个还有一个,捡了一张还有一张,比中了彩票还让人高兴。因为中了彩票就高兴一次,而这是连续不断的,一个接着一个,每一个都使人更其充盈。

以前自己的骑车旅行,总是有意避开城市,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错误的。城市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也同时有很多优点。那些不经过城市的乡村漫游,反而难以找到这样可以长时间坐下来的机会。在城市里,不仅有公共场合,广场公园,还有一种自己不作为外人的融入状态;在人少的乡间,别人一眼就能发现你作为外人的存在。

即便是元氏这样一个小县城,也依旧是有市政的公园绿地,在围着柳树的一圈木椅上可以坐,可以躺,可以有一个长时间坐定了休息的地方。不管是流浪汉还是骑车旅行的人,能在这样的位置上歇一歇,都已经是最好的位置选择。这在乡村里是没有的,在纯粹自然环境中当然更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小睡一会儿,醒来重新意识到身在何处,真正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躺在中间一棵树的椅子上,前面一棵树下已经躺了一个骑着一辆很单薄的自行车来的汉子,后面的一棵树下则是两个花白头发T恤上满是汗迹的老人,在用很高声的家乡话说着什么。

一个地方的人,不仅口音相同,连发音位置也一样,所以很多人都像一个人。嗓音如果也有指纹一样的辨别标志的话,相似度已经在99%以上。以前有过一个元氏的同学,今天在下猫城记而美好街头偶尔听见有人这样说话,几乎就完全是那同学的声音再现。

似乎是其中一个老人的家里人在这里住院,他提着刚买的一塑料袋水果,临时在这里坐一坐,和一个显然也是刚认识的老人在诉说自己的境遇。他的激昂显得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其间的焦灼却是确定的。好在,他还可以这样在街头倾诉倾诉。

我的小睡被他的倾诉打断以后,坐起来默默地对着眼前这陌生而显得奇特的街景:马路对面的小超市显然人气旺盛,不断有人过来买上一件水,放在汽车的后备箱里或者电动车的脚踏板上拉走。这是县城经营的口碑重要性的表现。既要薄利多销,还要态度诚恳,让人如沐春风。

元氏这样的县城还有明显的中午高峰时间,但是很短暂,很快一切归于平静。乡间一样的安静,这样的安静弥漫在乡间不多有的公共空间的舒朗之上,让人很自然地就有午睡的欲望。

即使在汽车时代,几乎所有的道路上也都不会有超过三五辆车的红绿灯压车现象,而街边上任何一个位置几乎都可以停车。不过,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电动车足矣。

街边上大多都是那种连城排的两层建筑,楼下经营,楼上住;是统一规划过的沿街市场。公交车都是小型化的,没有那么多乘客;广场周围的楼也不高,没有让广场形成天井的尴尬格局。

因为靠近省会,便就在大城市的虹吸效应里,元氏比某些有矿产的山区县城还安静。因为地势开阔,不像山区县城那么拥挤,向任何一个方向多走一段就会看见乡间的庄稼地菜地。虽然也有大喇叭的广告广播,但是蝉鸣还是主导着城市上空的主旋律。大城市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持续不断的噪音,这里是没有的。腾出了广阔的声音空间,而这广阔的声音空间,本来就属于每一个人。

舒朗和缓安静随意的气氛,让骑车漫游的人可以很方便的休憩与饮食,走走停停之间,既有异地感又时间充裕自如。眼前的与思想里的感受与思绪都充盈自在,而想想还有二三十公里的回程,走村与村之间的小路,走青纱帐之中的小路,便由衷地怀着期待的欣喜。

这样度过生命中的时间,总是最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