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我们的节日·读诗去/元宵小辑

 绍兴诗刊 2021-01-07

2019我们的节日·读诗去/元宵小辑

写在前面的话: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民族文化的血脉与真情通过节日这一形式得以永存,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美好期盼和吉祥祝愿提炼成为万古不衰的节日之魂。为此中央有关部门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定为“我们的节日”,让我们在享受节日的欢愉时又有了更美好更高雅的表达方式。为活跃和提升诗歌阅读、写作与交流的氛围,经过协商,市作家协会诗歌创委会、诗人部落、阳明茶院、十八秀竹林等将在2019年度联合出品“我们的节日·读诗去”系列活动,在每一个节日来临之际组织绍兴诗人与诗歌爱好者等开展相关活动,在品鉴中国茶韵的同时交流经典诗词、原创诗作及有关节日的渊源故事。第一回活动于219日元宵之夜举行,现将有关元宵的中华经典诗词、诗人原创诗歌等在今天推送,希望大家关注、转发!

■经典选粹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宋)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使神仙也为之迷惑。
平原君敬待宾客,不像高阳酒徒无礼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宽和从容地陪伴客人谈笑。客人中有个最富于感情,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拚着醉倒在地而尽兴喝酒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词牌名。wan,第三声,与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失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明)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一)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二)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一)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二)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虚庭:空空的庭院。
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重闱:父母居室。
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京。
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
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
看到鳌山灯彩,引起了仙人流泪,
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

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
美丽的月亮大概在台湾故乡。
想到海天之外去寻找明月,
半夜里做梦,神魂飞渡重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原创展示

董建民、至  乐、谢剑浩、

马叔平、小  语、恬  露、鸢飞鱼跃、

浅韵凝、清  岚、百合凌波、大  路、

美丽的奇迹、韩秀山、谢健健、雁儿在林梢、

鲍文贤、马苏亚、梦  君、黑  麒、

太白纵苇、刘汉杰、白素洁、潘月祥、东方浩

七绝二首

董建民

元宵节

花灯夜月照家和,火树银花对酒歌。

放眼神州人劲舞,繁荣昌盛吉祥多。

元夜吟

万里长天月色柔,花灯炫彩客如流。

闲人有意吟芳韵,尽把高歌遍九州

卜算子二首

         

 

己亥元夜时,灯火仍依旧。

风弄梅花香馨衣,微雨湖旁柳。

撑伞过小桥,犹在童年走。

停足抬头月何方,摸摸胸前钮。

 

日光东边长,雨水西边短。

又是元宵灯花漫,夜色声声唤。

唤也唤不回,尽在题边转。

谜语几题猜不透,冷月吹风散。

青玉案·念元宵

——戊戌年柯桥金街随念

谢剑浩

金街玉路红千树,月新满,人依旧。

怒马鲜衣争旺铺。烟花喧鼓,酒酣灯舞,姝悦娇兰吐。

春宵唱罢寒风柳,月上西桥缓归去。

岸芷香浓忽念故,筚篱藤下,李花开处,阿家忙织布。

元宵的味道(外一首)

            马叔平

炊烟弯下腰,亲抚我的脸庞

我知道,他很想抹去我脸上的沧桑

故乡的味道,四面八方涌来

把我包裹成一团甜蜜的芝麻馅

一时全忘了

负重前行时的艰辛与苦难

沸腾的锅底趁机告诉我

再深沉的命运都会浮出水面

只要有炽热的情怀和努力

用家乡的味道封住我的嘴

一年中什么苦都是甜的

          2019.2.12

 

站在老屋门口,童年

像雪花般落下来

太挤了,要轻手轻脚的

一不留神,就会碰翻

奶奶刚做的拌了麻油和阳光的面条

或者踩痛阿花的狗尾巴

泪光无处逃遁

每一个藏猫猫的童年

老屋都知道

奶奶还在讲山海经

讲着讲着

就变成了墙上的画

我知道,下面第三排

也有我的位置

         2019.2.12

青玉案·灯火阑珊处

       

“二月春风似剪刀”

剪掉了旧年的烦忧

春天的马蹄声声

每一声都有自己的语言

无论是含盐的谦卑

还是含糖的颂词

都节制而又礼貌

都拱身让路于十五的月亮

它不在天上

却打在未明的心尖

如一盏藏着谜语的红灯笼

让人猜不透的小心思

照亮了苍白的脸

汤圆里裏进了炊烟的气息

命运的客栈歇滿了烟火味

吃一口母亲包的汤圆

幸福的人儿从此不再长大

酒里倒出花香

喝一口笑语盈盈

幸福的人啊从此不必慌张

星星们很忙

忙着打理晨昏的一生

明亮的光线触及万物生长

鲜艳的色彩映出你的模样

灯火阑珊处,曲終人不散

死去的热爱全部活过來

一千年一万年不相忘

 元宵节

         

    (一)

高楼里   住着她

 打开窗户

买卖汤园及挂灯笼的喧嚣声

充斥于耳

街上的热闹不属于她

那静静躺着的电话机

是她团聚的盼望

小小的客厅

装得下外面的世界

为生活奔波而离家的儿女

时时在她的胸中欢跳

      (二)

每年的正月十五

是他最期待的日子

花灯点亮

几个儿女就回家

他会从病床上笑醒

接受一人二粒的汤圆

里面的馅是一颗颗火热的心

生活对他并不公平

连续几年的瘫痪

对这个世界陷于沉寂

保姆的照顾

唤不醒他麻木的神经

元宵的灯盏

激活了他的每一个细胞

亲人的呼唤

是他清醒的力量

春的萌动

鸢飞鱼跃

我徘徊在街头

笑看每一个

从身边淌过的热闹

高高挂起的红灯笼

有你留下的回首

那些瞬间的美好  呈现

排山倒海  前仆后继

响彻我整个爱的元年

月光,借风儿绽放色彩

礼花,用热情重燃记忆

我怀着春的萌动,点亮灯火

正月十五

 

在火中复活的龙

是新年的希望

烟花飞到空中

炫丽的掠影

象征着生活的红火

彷徨的心

是时间在摇摆

忘掉年龄

想着余生很长

迎来新年第一个十五

不要忧伤,不要烦恼

爬满枝头的樱桃花蕾

在雨中等待

流浪的风

哭泣的云

漫漫的旅途

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美丽的奇迹

一轮圆月,从童年时光中

穿越而来。在母亲一次次搓揉中

变得圆润,光洁

这团温情,庇佑了一季

又一季。时光渐老

而心中那缕光依然年轻

岁月浮沉,谁又舀起那段美好

纤指白净,气息甜糯

撷一枚枚白果,落于掌间

来回搓揉,旋转。小心呵护

磨肩接踵,相互依恋

没有远方,思念近在咫尺

月圆时,乡间有爆竹声响起

烟火升腾,童心依然未抿

雀跃着,似一群失散多年的孩子

父亲肩头的童年,不会再回来

年年此时,母亲会揉起团子——

将积聚已久的思念一颗颗搓圆

圆了,一切便安好

圆了,今宵便团聚了

2019.2.12.

元宵夜

浅韵凝

今夜的风和月,是极好的

今夜的梅花,是星子散落的眼睛

今夜的人儿,今夜的眉眼,是红灯笼摇晃时,勾勒出的小轮廓

眺望,回首,街口等信的人来回跺着脚

暗藏私心的灯谜,又在街边密谋什么

灯影交错着人影,一桩桩的好姻缘

被天空高高挂起

今年的元宵(外一首)

 

今年的元宵来的晚了些

单薄的手掌接不住雪花的纷飞

一片一片孤独的飘零

如日子在团圆的节气消散后

更多的是遗忘和等待

别样的红灯笼

在寒冷的街头

旋转着。如孤影飘散在旷野

风里打开的心心结

收拢又放开

你来了又走了

期盼多了一年又一年

今年的元宵来的晚了点

手指甲在夜里疯长

日子长起来,年轮的划线

重了起来

中年人模糊了双眼

 

在一个盼团圆的日子里

用眼晴装满世间的爱

手拾起秋天的凋零

用漫天飞舞的花朵

写下元宵

元宵

一个热闹的节气

大红灯笼高高挂

家人们围坐在火炉边

温着热酒,老爷爷捋起花白的胡子

边笑边吃酒

小芽儿小馋猫一样

用手粘起一个个汤团

流下圆圆的口水

吃一口汤团

用手捂住外面的寒气

把体内的热孵化

幸福由内而外

在这个节日诞生

元宵节二首

百合凌波

西 

巷深屋红

几串灯笼含羞怒放

一面黄旗写着“酒”字

主人拿来自制的米酒

杯里的醇香

醉了正月十五的元宵

踉跄的酒客

撕下一纸灯迷

“有声有色”是个什么鬼

女人搂着闺蜜的腰

大喊“醉鬼”

天上的月,傻傻的笑了

仓桥直街

巷口直,宅门深

转角的木栏杆

一面褪色的墙,映出

老先生斑点的脸

窄窄的天,元宵夜

几张宣纸,写着灯迷

一付老花镜的睿智

想起《王老虎抢亲》

穿越,汉服姑娘巧笑嫣然

男扮女装么,看花灯

慕名而来的人

眼花缭乱忘记了时光

那扇半掩的房门

或许真能走出周公子

对着老先生叫一声:“祝枝山”

银铃般的笑声不知迷了谁

2019.2.14

元宵节(外一首)

韩秀山

春天的圆月

经过霜经过雨

经过年味的浸泡

糯成一粒白润润的元宵

等待入喉

汤圆

正逢原汤化原食

也月蚀过

也血月过

初心的馅儿怕漏

烟花要盛开几朵

秧歌要扭一扭

踮起脚别踩脏月光

正月十五要说的话

在灯谜里

春就是一场梦

如春是一场梦

昨夜一定冻坏了

熬夜熬红了眼睛

无法伴寝

东躲西藏没人买帐

季节相邻一辈子

声音常常相撞

谁先逃逸谁无理

揭盖头是风不经意的指头

风向不变了

一块薄如瓦的石头急抛

水面划起无数个漩涡

涟漪

隐约炸出雷声

春就是一场梦

和我睡了一冬

元夕落雨水

谢健健

有一些日子连带着雨水

雨水未来时叫它云

雨水来了,就叫它元夕

春是早已来了的

在一个人们忽略她的除夕

旧年迎立春

元夕落雨水

那些旧历里的节日

是随机落入河流的雨点

他们或许在说去年

河流下游的汹涌

他们或许在说一个未名的周期

他们故地重游,拥抱

久未见面的水草

有些不确定,他们什么时候再来

水草枯萎,小鱼游到大海

只有节气是一条河流

它不停息地流淌了两千年

等下一次,元夕再落雨水

今年的元宵节

雁儿在林梢

今年的元宵节,必定迈过一场雨水

润湿正月初十的情人节,爱在暗夜里吱声出来

唯独我只爱捡拾的一根枯枝

它残缺的身躯上,有青苔,夹着寄生草,还有聆听世间万物的木耳菜

看似荒芜的体内,充满爱和阳光

今年的元宵节,窗外比往年少了声音

爆竹震痛过的耳朵,寂静下来

烟花的夜空,没有残留瞬间绽放消逝的记忆

提着灯笼穿过街的小手,收拢又放开

今年的元宵节,冬和春的交集

阴冷碰撞出牡丹的花骨头,等着三四月的花开花落

蛰伏的根基,暗藏看不出的爱

看不出你我之间的隔夜茶

又到元宵节

鲍文贤

又到元宵节

家门口的大红灯笼

依然散发着新年熟悉的味道

湿冷的春雨随风飘荡

敲打着我的童年记忆

那圆圆的汤元

洁白如雪香甜柔软

轻轻一口含在嘴里

像走进七彩的梦境

那是我的向往

那是我的回味

我要点亮

一盏心中的花灯

 

马苏亚

除夕 我把红灯笼挂上廊檐

它在春天的边缘眺望

温暖响亮的日子

圆的   粘的  甜的  软的  都是元宵

属于我的那一粒,是五味杂陈

无意中,惊动了时光

万盏灯谜灿若烟火

今宵谁多情,早遗失了自己

姹紫嫣红是今晚的主题

我在拥挤的人群中 寻找

那一盏团圆的心灯,目光无处可落

孤独终于哭出声来

廊檐上的红灯笼,一直亮着

照亮    深长的心迹

三更醒来,涌动羞红的暗夜

我若有情,你怎能无意

雪花般飘洒的杏梅   已盛开

约你   花开花落

这节日,让我读诗去

  

这节日

让我读诗去

我却多了一份沉重的牵绊

看出上元神的八卦图里

仍藏有许多我们未解的密码

譬如行吟的诗人

自十二世纪走来

还在为一夜未眠的春雨

拆一次箱又打一捆问号

这低吟的深层

总饱含许多复杂的情愫

母亲曾呵护过的童年

仍有深浅不少的怀思

父亲寒夜里的咳嗦

每一声仍让我感觉痛心和惊悸

满眼交织的路灯光

仍是显得那么孤独

还是比不得往日的一抹烛光

为我留守窗台

传出的温暖

我来不及读懂

日头呆板的更替

还有永不止息的岁月催老

骑士早没有了骏马

贵妇也没心思听曲

巧手的工匠只是痴心着

用更换钟摆

想抹擦了一些人类远古的记忆

我却仍嗜好慵懒着每天入梦

喜欢醉酒、茶饮和甜蜜

只剩黎明

一下把我推醒

 元宵结 

               

白白糯糥的雪

黑黑甜甜的芝麻馅

红红火火的祥和

织出五千年的长灯芯

盛入碗里是汤圆

悬挂半空是灯笼

拨弄风俗   激活了情结

待到花街赏灯夜

挂起   这盏元宵结

顿然链接

大唐长安街头的回眸

         20170209

 

        太白纵苇

传统的节日

踮起脚尖

抚摸着家的棱角

元宵扎起春天的彩灯

烟火绽放

无形中拨动思乡的琴弦

圆圆的汤圆

包着母亲的心愿

美好的总是短暂

海潮退去

时光的沙滩

留下元宵的礁石

已近子夜

一天即将过去

提着灯笼

看着年的背影

路上

满是归去来兮的脚印

                   2019210

爱是元宵月

        刘汉杰

这样浑圆

是两颗心合璧的笑靥

淡蓝的夜空

嫦娥驾着月轮从南方飘来

我骑着麒麟与你相会

银河虽遥四蹄如飞

  你依然秀发如云眉毛似黛

月面如玉

是你容我归栖痴吻的额际

元宵月圆

是我们深深的爱

亲亲  清辉好美

让月轮回南方

你留下

思念的汤圆

白素洁

元宵这天

汤圆是一种思念

年味化开了就是那深情的黑眸

想念远方求学的闺女

思念小时候

她蹒跚学步

亲口喂她一勺汤团

她满足的样子

现在我又想闺女了

想再亲口喂她一勺甜糯的汤圆

想像她的样子

足以甜腻得醉了一树春风

今年的元宵

我咀嚼着思念的汤圆

却有千般愁绪

万番苦涩涌上心头

似乎还夹杂着相思的痛

无法言语

思念的汤圆

似乎少了往年的甜糯

心想

元宵能团圆

汤圆才更甜

诗二首

        潘月祥

这个中国情人节啊

元宵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在我静所的一堆碎石上

听到一撮蒹葭在冷的雨中

发出婴儿啼哭般的笑声

这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窜过沙漏的心胸

犹如夕阳下残照里的温暖

袭我鹤立孤群的一生

窗外依然是劲雨打脸

雨水流开来淹没小小的碎石堆

而蒹葭则裹一裹身子

抖擞着一向努力的精神

她离我越来越近了

我为元宵节的到来感到欢欣

这个中国情人节啊

为什么她的眼里总有一丝隐隐的怜惜

         20190215

就在这个元宵节的晚上

来到秀水十足超市

迎面而来的

是一位未曾熟悉的圆圆的脸

她的热情

超乎我常客的想像

“老板  你买汤圆吗”

我说“是的”

她说“这是给你的情人吃的吧”

我无语

但我投向她微笑

又似乎说  也许就在情理之中

回到家里

我找着那个圆圆的脸

就在这个元宵节的晚上

我梦着或者理想着

是谁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

送到我的面前

           20190216

夜空中的灯(外一首)

东方浩

一盏灯从夜空中飘过

又一盏灯从夜空中飘过

那微小的颤动的红

被蔚蓝有力地托了出来

它们从哪里升起来

它们又将飘向哪里

那么多的疑问  被仰望的目光

持久地关注着

这是元宵节的夜晚

众多的烟花  喧嚣着震撼着

只有那一盏又一盏的灯

在夜空中缓慢而安静地行走

它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全部的轨迹  从目光的这一头

到目光的那一头  微小的火焰呀

多么小心翼翼  仿佛第一次出远门

其实  所有的灯真的是第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  短暂的演出

巨大的舞台  在这个蔚蓝的夜空

在这个只有一个月亮的夜晚

春天的灯笼

从一颗心的跳动开始

今夜所有的灯笼一齐亮起来

仰起每一张绿叶的面孔

这个春天的夜晚  有芳香慢慢溢出

把城市照亮  把乡村照亮

把每一条道路每一棵树一齐照亮

一年一度的灿烂  在春天的门口

灯火的歌唱  让多少眺望沉醉

是的  春天的灯笼要一直亮着

直到更多的星星一起跳舞

在风中在深蓝的天空

它们的亮  要映红每一双眼睛

现在必须用右手捂住胸口

否则一颗心将会展翅飞去

现在必须用左手擦擦眼皮

否则春天的欢乐将悄悄躲起来

其实  在这样的夜晚

应该把自己也点亮呀

如同一盏真正的灯笼  挂起来

挂在春风中一棵高大的树上

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经典诗词、节日传说等内容来自网络,谢谢上传的有关人员!)

如果您喜欢作品,请您赞赏!

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酬!一半为公众号平台活动补贴!

若赞赏全额不足10元,不再发放!

推送集体作品赞赏留平台!

谢谢您为诗歌做的奉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