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家庄笔记:西三庄菜市场

 df7086 2021-01-07

梁东方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每天早晨西三庄菜市场上的热闹并不完全源于这暮春初夏时节里人们对树木一片碧绿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的热衷,对于月季花盛开的时候早起遛弯的爱好,还隐隐约约有一种对前面一段时间不得不进行长期封闭的生活的反拨。

因为马路市场已经彻底取消,再也找不到在路上一边走就能一边看一边买的场合了。在闲散地带开辟出来的早市,几乎就成了唯一可以重现往日情境的地方。在一片已经建起来和正在建起来的高楼大厦的挤压之下,这因为地处二环外面而得以暂时幸存的所谓“闲散地”上的市场,到底还能维持多久,会不会在明天就被拆除,都是也未可知之事。今天还有,今天还开市,那就赶紧来转一转吧。

虽然市场的地面都是渣土大致上压平的,没有做水泥硬化;虽然完全露天,不遮风挡雨,但是不管买的还是卖的,没有谁会在乎这些。因为终于又可以想什么时候出来就什么出来了,终于又能看见摆摊卖菜的了,不仅有各式新鲜蔬菜,还有各种时令水果,还有肉旦禽奶,烧饼面条油条,盆花树苗菜秧……

早晨的大杨树新鲜蓊郁的树冠之上,还能听到鸟鸣啁啾,尽管车声已经要盖过它们的争鸣,但是早晨亮晃晃的阳光还在给它们助阵,让它们完成最后的歌唱。偶尔有人有闲心向上看,看见碧绿的树冠之上的蔚蓝的天空,就觉着心情非常舒畅,就觉着生活还可以期待。

西三庄的这个早市菜市场在相当范围内都属于规模很大的一个,不仅周围的居民来卖菜,周围工地上的大师傅也来买菜,承包出去的小单位食堂也会来买,开车的骑三轮的骑自行车的是主流,走着的人也不少,从菜市场门口向着两侧和对面三个方向上,各个方向出去很远,都能看到这样与不断过来的人们迎面而行的、拎着一包包的菜走路的人。他们已经是城市在这个角落里每天早晨的生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疫情之后逐渐恢复的生活的至为明显的一个表现。

尽管一溜几个完全是开放性的大门外还都坐着一个带着红袖标的疫情执勤人员,但是她们也只是那样坐着了,现在已经不必再测体温,不必再检查是不是每个人都戴了口罩。夏天到来,即使多数人还带着口罩也往往都已经是将其拉到下巴上,变成徒有其表的摆设了。只有一些精细的人、一些严谨的人、一些早已经戴习惯了的人,还正正规规地戴着,尤其在靠近卖家和其他顾客的时候。

菜市场里的菜大致上也分着区,哪一块是卖菜集中的地方,哪一块是卖熟食集中的地方,哪一块是海鲜水产,哪一块是衣服鞋袜,哪一块是包装食品,哪一块是卖水果集中的地方;不过在老顾客的眼里,更重要的区分是哪些摊位是自产自销的农户、租地种植户,哪些是贩子、是趸来卖的小商小贩。在这个早市上,通常来说要便宜和新鲜,还是首选那些自产自销的农户或者租地种植户。

他们的菜有个特点:摊位相对简陋,有的甚至是骑自自行车带着一点点菜来的;而品种也不是很多,每一种的数量不等;还有就是蔬菜没有包装,没有事先装好的大袋子,即使有也都是不统一的家用袋子。销售价格总的来说是随行就市,但是往往又是相对灵活的,同一种菜在不同的摊位上可能价格差距还不小。

有时候单凭他们卖的东西就可以直接判断,比如这各卖各种菜苗瓜苗的大娘,那就不是贩子,贩子不会卖这种东西,这种东西也没有地方去批发,一般来说这都是自己育苗自己种地,富余粗来了,才拿到市场来卖。

菜贩子的菜摊要比他们的的摊位整齐,条分缕析,每种菜都有,而招徕也更频繁、更模式化甚至更油滑,看见有人过来说出来的话要么殷勤有加,要么以货自居、爱答不理,站到拉货的车厢里高高地举着蒜薹、大蒜、西红柿、红薯吆喝的时候,有一种既想让人们来买,又买不买其实自己都不在乎的气势。相对来说自产自销户卖菜一般不会这样职业化,都比较沉默,面对顾客的时候往往没有那么多套路化的语言,较为实在。这也是人们爱在他们的摊位上买菜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决定性的购买因素还是价和菜的新鲜程度,尤其对于草莓、芦笋这样特别讲究新鲜度的水果蔬菜来说更是如此。让人有点吃惊的人,芦笋这样在德国、在欧洲被视为上品的菜,在这市场上只卖五块钱一把,那一把没有一斤也相差不会太多。相比于三块钱两个的菜花和橄榄菜来说,它虽然贵了一点点,但是毕竟是菜里的贵族呢。

在市场上买菜的人们,有的会买很多品种,每一种都不多;有的也会顺着卖主的诱导进行批量购买,比如韭菜是三块钱一大捆,足有四五斤,有的人就说太多了,卖家就说吃不了扔了,一共三块钱才!

还比如香瓜是十块钱三斤,比如大蒜是十块钱六斤,买少了的话价格就会高起来,只有这样按照十块钱的购买量才会相对便宜。便宜是市场的主调,就连角落里一个单独的敞开式的院子门口摆放的花朵,也插着一个一律五块钱的牌子。果然就围着一圈人,很多都是上了年纪不大会在“不实用”之物上花钱的老年人。围着围裙的卖花姑娘带着花圃里踏实工作的惯性,不辞劳苦地一会儿拿着一盆花走到花房里去,一会儿又从里面拿出一盆花儿来,让五块钱的生意也做得认真而敬业;她口罩周围微红的面孔上沐浴着越升越高的朝阳,很有一种职业经理人一般的满足感。虽然不管是买的还是卖的人,这时候都绝对无暇去看什么朝阳。

菜市场上有现场烙饼、烙烧饼、炸油条、炸年糕的,多数人都是买了这现场制作的主食回家去吃,也有人当场就站着在菜市场里吃的;注意看会发现在这样的摊位后面、靠近外墙的地方还有几套桌椅板凳,人们在现场吃的话,那里是可以坐下来进餐的。

这就是一个早市的延伸功能了,一切服务都是应运而生的,都是针对自己摊位上的食品特点而来的。即如卖香瓜的总会拿着一把刀子,先削下来一条,让走过来问价的顾客尝一尝。他们紧紧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用一个瓜上切下来的几十条小小瓜条,揽住几十个买主。因为一般人尝了也就会买,不好意思不买,除非瓜特别不甜或者就想在吃了油条以后过来清清口……

这些原来觉着天经地义的琳琅满目和你来我往经久不息的买卖场景,消失了一段时间以后得以重现,便一下拥有了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人们即使不准备买多少东西,或者进来之前完全没有目标,也还是想进来走走看看,走走看看的过程中也就会因为看见而意识到需要买点什么,最后会两只手都提着一堆塑料袋走出来,汇入络绎不绝地提着塑料袋的人流之中。这是大行其道的网购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替代的乐趣,现场感和即时性都是人性之中的题内之义,不会也不应该被完全替代。

我早晨上班路过这个市场的时候,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推着车子走进去,看看蔬菜瓜果,看看买和卖的热闹,看看这一切之上超拔的天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