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里的古琴去哪了?(上)

 风吟楼 2021-01-08
前几天带山原猫新知的朋友们看故宫古琴展,那天非常遗憾的是两个厢房展厅因为疫情未开放,而对我而言这两个展厅内容丰富,反而应是我主讲的重头戏。展厅的关闭,打乱了我的节奏。毕竟两个小时的时间,总不能冷场。幸好平常还算看书多,硬着头皮侃侃而谈的两个小时,讲了一堆故事稳住阵脚。

老王故宫里聊古琴

回来后发朋友圈,何明威老师留言说能不能把讲的内容整理出来。说实话,很多都是不成体系的即兴发挥,我都不知自己讲了些什么。不过,我倒是很想分享些点滴思考给大家。

十余年前,有一套畅销书影响很大,叫《明朝那些事儿》。书中一开头,惟妙惟肖的刻画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穷苦出身,令人捧腹。

写实画——长脸庞朱元璋

也正是朱元璋出身卑微,他求贤若渴,也极为重视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上,很少有皇室能够达到老朱家的水平。比如说明朝皇帝,至少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崇祯皇帝都是古琴爱好者甚至是发烧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种爱琴的风尚,当然也传染给了臣子和太监们,据称大太监戴义就曾经是琴坛中首屈一指的实力派演奏家。《玉梧琴谱》、《梧冈琴谱》、《藏春坞琴谱》都是出自太监之手,另明代还有些琴谱背后有太监的资助。如果那时候有个中国古琴好声音比赛,估计聚光灯下宦官会显神通。

宦官:弹琴,我也是一把好手

另外朱家的藩王有不少琴学研究或制琴的能手,如宁王朱权编纂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谱集《神奇秘谱》,潞王、益王、衡王都是制琴能手,他们的琴目前仍然是拍卖市场上的追逐热点。老朱家的朱载堉,继承家学计算十二平均律,比欧洲学者早百年左右。

潞王琴 中和式


一个皇族,在音乐和科技领域有这样斐然的成就,当然让人侧目。如此说来,明故宫应有大量的古琴遗存。而崇祯自缢于景山后,李自成接收紫禁城再到大清顺治皇帝接手紫禁城,均未像几次南京城易手那样一场场大火和屠城,不破不立。所以从明到李自成到清,故宫内的历代珠宝和古琴并未有大的流失。

那么明清故宫到底有多少藏琴呢?这些藏琴又是经历了什么,至清末民初时只有残存的区区三十六张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