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致明朝灭亡的关键事件

 琴鹤堂国学 2021-01-08

原创/嵇文永

明朝末年,天灾频发,国库空虚,皇权旁落,贪腐成风,民不聊生,边疆不宁,内战频仍。整个明王朝危机四伏,摇摇欲坠。这里说几件导致大明王朝灭亡的关键事件,相信能给今天的人们以警醒。

一、努尔哈赤之父祖被明朝误杀而与明结仇。明末,位于东北的建州女真头领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多次进犯明朝边境,后被明朝镇守辽东的大将李成梁捉住献与朝廷处死。王杲之子阿台继续与明朝作对多次犯境。1583年,阿台联合蒙古部落,以古勒城为据点,预谋掠夺明朝广宁、开元及辽河一带,明将李成梁忍无可忍,带兵攻打古勒城。得知这一消息后,努尔哈赤的祖父、明建州左卫都督觉昌安带着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急忙赶往古勒城劝阿台投降(因为是亲戚,还有一层关系: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辈分有点乱哈,再加上明军势力大,觉昌安觉得阿台打不过明朝所以前去劝降)。由于古勒城依山据险,易守难攻,李成梁连攻两昼夜没有攻下。这时,给李成梁当向导的尼堪外兰想出了一计,在征得李成梁同意后,他向城内喊话,大意是你们投降吧,谁要是杀了阿台,谁就是古勒城城主。结果真有人杀了阿台,开门献城投降。谁知李成梁自食其言,纵兵大肆屠杀城中老幼,并纵火烧房,无辜军民2200余人被杀。在这场屠杀中,被困于城内的觉昌安死于火焚,塔克世也被官军误杀。父亲和祖父因劝降无辜被杀,努尔哈赤就此和明朝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成为他后来起兵反明的“七大恨”之首。

二、御史毛羽健包二奶导致裁撤驿站。明末有一个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高层干部)叫毛羽健,惧内但有纳妾之心,曾因得罪魏忠贤丢官。后来崇祯继位,扳倒魏忠贤,毛羽健复任监察御史,自我感觉良好,意气风发之际,包养了一个年轻女子,出双入对,如胶似漆。1628年的某一天,正当他与二奶兴高采烈之时,糟糠之妻、悍妇温某突然赶来将二奶打了个半死,罚毛羽健跪了一天一夜。老婆怎么能知道我包养二奶的事情,又怎么能突然快速地从湖北老家千里迢迢地赶来京城呢?毛羽健左思右想,终于想明白了,是驿站走漏的消息,又是靠驿站的车马来的京城。自己的美事被搅黄,都怪驿站!于是,他以驿站开支过大为由奏请崇祯裁撤驿站。他的亲戚、邢部官员刘懋也认为裁撤驿站有道理,再次给崇祯皇帝上书,说裁撤驿站每年能节省几十万两白银,可用于弥补军费亏空,补充对后金(清朝的前身)的战备所需。由于后金经常犯境、战争频繁,国库银钱入不敷出,崇祯成天犯愁。一看到能节约数十万两白银弥补军用,一向节俭的崇祯眼睛亮了,既能节省开支、充实军费,又能杜绝官员借驿站公款旅游,于是崇祯欣然同意,一场影响明朝国运的改革举措——裁撤驿站正式实施了。

三、崇祯裁撤驿站导致李自成下岗。话说当时,中国西北地界的银川驿站有一个驿卒叫李自成。当时西北一带连年大旱,仅靠种田难以维持生计。李自成托关系谋了个驿卒的差使,说白了就是个送信的,虽说工资微薄,但好歹是个“铁饭碗”,偶尔还能吃个回扣什么的,养家糊口不成问题,虽然工作苦点累点,但他也干得比较安心。1628年的某一天,裁撤驿站的消息传来,仅干了一年多驿卒的李自成因此下岗了。失去了“铁饭碗”,没有了经济来源,昔日的债主艾举人又把他告到了官府讨要旧债,老婆韩金儿这个时候也红杏出墙与别人私通,李自成感觉没有了活路,气愤、绝望之际杀死了艾举人和老婆韩金儿,负案在逃。由于驿站被裁,当地大批驿卒下岗,断了经济来源,地里又因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官府又没有有效的救济、安置措施,在家是等死,起义造反也是找死,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在这种形势下,李自成振臂一呼,大批下岗驿卒、饥民百姓积极加入,于是李自成就走上了起义之路。可以说,驿站被裁撤导致李自成下岗,直接逼反了李自成,使他成了日后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四、崇祯杀掉袁崇焕加速灭亡。袁崇焕,明末边关大将,官至兵部尚书、辽东巡抚,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抗击后金军的入侵中,取得了著名的宁远、宁锦大捷,宁远大战时炮伤后金首领努尔哈赤,使努尔哈赤败退后不久死亡。他所训练出的关宁铁骑战斗力极强,成为抵挡后金入侵辽东的军事屏障。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续起兵反明,但始终突破不了宁锦防线。宁锦之战的失败,使皇太极认识到必须放弃原来的进攻策略,而寻找其他进攻路径,经过再三勘察酝酿,决定绕道蒙古进攻北京。他一方面笼络了蒙古各部,孤立了和他不一心的察哈尔部,另一方面他带兵击败了察哈尔部,为他带兵绕道蒙古,直接进攻明朝京师创造了条件。其实袁崇焕早已料到皇太极的这一招,两次上疏皇帝说明利害, 建议皇帝在北京附近的蓟门设重兵把守,但没有引起崇祯皇帝的重视。在袁崇焕守辽东期间,崇祯皇帝对他曾给予了高度信任,索要兵饷要多少给多少,还赐予他尚方宝剑。但是发生了两件事,引起了崇祯的不满:在皇帝面前说了五年平辽的大话;以不受节制、不听调遣、冒领巨额军饷等为由擅自杀掉了手下大将毛文龙。这为袁崇焕被杀埋下了伏笔。

1629年(崇祯二年)10月,皇太极亲率后金军十余万,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绕道蒙古,突袭兵力薄弱的蓟门防区,突破长城喜峰口防线,兵临遵化城下,直逼京师。袁崇焕急忙率军回援。11月20日,袁崇焕带骑兵,与祖大寿、王承胤结成品字形战阵在广渠门附近抵御后金军的进攻,后金军损失惨重,兵败撤至南海子喘息,伺机再战。广渠门之战后,袁崇焕想带兵入城内休整,但多疑的崇祯皇帝没有允许。27日,双方又激战于左安门外,皇太极还是不能取胜,遂决定利用崇祯敏感多疑、袁崇焕与明廷内魏忠贤余党不睦的缺点,使用反间计。皇太极在战争中捉住了两个明朝太监,关在后金军营,安排两名后金士兵散布袁崇焕与后金议和的言论,而故意让两个太监听到。然后,故意疏于看守放跑了一名太监。这名太监急忙把他听到的信息告诉了崇祯皇帝。一些魏忠贤的余党趁机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敏感多疑、刚愎自用的皇帝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把袁崇焕捉拿下狱,后以通敌叛国等罪被凌迟处死。袁崇焕死后,明朝再也找不出良将能有效抵御皇太极,明军在与皇太极的作战中节节失利,终于使得后金军(清兵)入关,与李自成一起,共同毁掉了大明江山。可以说,崇祯杀掉袁崇焕,是自毁长城。

明朝的灭亡,的确与以上几件事有密切关联。但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明朝实亡于没钱。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登基后,先是杀掉了魏忠贤,打破了阉党和东林党相互制衡的局面,从而使东林党一党独大,皇权逐渐旁落。明末商业已经比较发达,魏忠贤在位时,主张征收商业税充实国库。魏忠贤死后,在东林党的建议下,被蒙蔽和误导的崇祯废掉了商业税,改为专征农业税。当时的明朝,正处在小冰河地质灾害期,北方连年干旱低温,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民吃不上饭,农业税根本征不上来或征得少,导致国库空虚,不能满足军队需要。没有饷银,军队就没有战斗力,从而难以抵挡李自成和满清的内外夹击。崇祯皇帝,虽然有励精图治的决心,也很敬业,但是他治国无方,又敏感多疑、刚愎自用,冤杀大臣(如袁崇焕),关键时刻又犹豫不决,以至于丢掉了大明江山,使我大好中华陷入了满清政府黑暗腐朽野蛮统治的深渊达二百多年,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岂不悲哉!

我们读历史,是为了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史为鉴,少走弯路。从导致明朝灭亡的关键事件来看,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重要人物必须说话算话,言行一致。明朝大将李成梁在当时也是个大人物,但他出尔反尔,明明答应杀掉阿台的人当古勒城城主,允许投降,然而却自食其言,纵兵杀戮,而且忽视了进城劝降的觉昌安和塔克世。觉昌安和塔克世都是明朝将领,他们是去劝降的,你不去保护他们,反而任由士兵杀人放火,导致二人死亡。努尔哈赤是个血性汉子,他的爷爷和父亲无故被明朝所杀,他能不和明朝结下血海深仇?如果这二人不死,努尔哈赤就不会起兵反明。

二是领导者一定要重视民生。明崇祯皇帝为节省开支裁撤驿站,只是一裁了之,没有做好善后事宜,没有安置好裁撤驿卒的生活,以致于李自成生活难以为继,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其实不止是被裁的驿卒,明末统治者只注重向农民征收税赋,而不去管农民的死活,终于出现了官逼民反。

三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祯杀袁崇焕,根源在于崇祯多疑,对袁缺少信任。其实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古代帝王做到这一点也是很难的,但是应该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选人用人方面,一旦考察好了,就要大胆任用,充分信任,不能被一些流言蜚语所左右。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能,实现用人的目标。如果崇祯能够充分信任袁崇焕,那么反间计就不会得逞,清兵就不一定能入关,说不定就没有清朝了。可是历史没有假设,崇祯也没有那么英明。



如您喜爱本文,请转发给更多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