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场“雪”的飞花令,惊艳了整个冬天

 天马行空_一画 2021-01-08

今冬最冷天气已上线!我国南方多地出现降雪,而就在成都,今天(1月7日)也飘下了2021年的第一场雪花,大家的微博、朋友圈一片欢腾,纷纷晒出“雪景图”。

下雪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古代诗人总是会用雪来作诗。尤其是在好友围炉煮雪之时,还喜欢行飞花令以助酒兴。《飞花令诗词大全》(李妍/编著 延边教育出版社)就有解读了许多关于“雪”的飞花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世界,跟随着诗人的脚步,在诗词的世界里体验一场冰雪盛宴吧。

这场“雪”的飞花令,惊艳了整个冬天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刘十九:刘二十八指刘禹锡,刘十九指他的堂兄刘禹铜;绿蚁:新酿的米酒还没有过滤,上面有绿色的泡沫,就是“绿蚁”;醅(pēi):酿造。

《问刘十九》是白居易任职江州时,冬晚思人、邀友对饮之作,全诗节律明快、活泼怡畅、热情洋溢,温馨中萦着炽烈,颇富生活气息。

诗首二句,构思新巧,以妙笔勾勒出了一幅温馨暖融的农家冬日生活景致。酒是“新醅”,尚未过滤,微微泛着细小的酒沫,沫呈浅碧,“绿蚁”既描摹了酒色,亦暗点酒状,很是传神,引人遐想。“红泥小火炉”,以“红”渲染色彩,映前句之“绿”。“火”赋炭火以动态,读之,恍惚有熊熊烈焰跃动眼前,既觉温暖,又感豁亮,且“火炉”已生,也昭示着时为寒冬,天气冷寒。

新醅酒,小火炉,酒醇香,炉温暖,如是环境,围炉对饮自是人生乐事。于是,末二句,诗人举杯邀饮。“晚来天欲雪”,是邀的大背景,与围炉新酒的小背景应和,很见妙趣。“晚来”点明时间,言暮色苍茫,“欲雪”昭示天暗,欲雪而未雪,也隐有邀友人一同围炉赏雪、把酒言欢之意。之后,诗人顺势,以极口语化的“能饮一杯无”相邀,既见情趣,又见熟稔,同时,全诗到此戛然收束,也颇有些余韵无穷之感。友人来了吗?雪下了吗?二人可曾围炉对饮?诗人未曾言,也无意言,大家尽可自行浮想。

这场“雪”的飞花令,惊艳了整个冬天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终南:山名,在今陕西西安南部;余雪:还没有融化的雪;阴岭:北面的山岭;林表:林梢;霁:雨雪后天气转晴。

祖咏世出寒门,少年才高,可惜,一生落拓,仕途失意,唯寄意山林、以求旷达。他擅诗,诗多隐逸清隽,格丽工致,《终南望余雪》为其咏雪名篇。

首句“终南阴岭秀”,开篇破题,“终南”点出遥望之地,应诗题;“秀”为终南之望的总体印象;“阴”最切“岭”,也最切雪,下得精准。终南山在长安之南,此诗是诗人于长安应试时所作,由长安望终南,所见自是其北岭,而山北为阴,是以切一“阴”字。次句“积雪浮云端”,是终南之望的具体景象:“积雪”既应题,又应阴;“云端”不独摹出了雪与云的交辉,也写出了终南的山高凌云;“浮”之一字,更将整幅画面带得盎然而生动。三句“林表明霁色”,“林表”承首句之“阴岭”,“明”应“暮”,虽未见夕阳,却写出了夕阳徐落、山林洒金的壮美;“霁”表雪后初晴,为终南余雪再添亮色。四句,诗人转笔,不再摹“终南望”之所见,改绘其感,视线也从终南回归长安城中。下雪不冷化雪冷,时为雪后,更值日暮,寒上加寒,自是极寒了。

这场“雪”的飞花令,惊艳了整个冬天

●《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释:战哭:在战场上哭泣的士兵;新鬼:刚死的士兵的鬼魂;尊:即“樽”,盛酒的器具;绿:用酒的绿色来代替酒;书空:用手在空中写字。

《对雪》是杜甫身陷长安、困居愁城、凄然对雪、泪落沾巾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首联落墨极是苍凉沉郁,“战”写的是安史之乱时官军与叛军的陈陶之战;“哭”述死别之哀凉悲痛;“多”言官军伤亡格外惨重;“新鬼”点明局势,官军败亡,长安沦陷,包括诗人在内的无数人被叛军羁押,坐困城中,不知命运,怎能不愁?是以,次句诗人表了“老翁”之“愁吟”,但却为这“愁”添了“独”的注脚,是其他人不愁吗?显然不是,由此,可见当时局势之险恶,反添愁绪。颔联,诗人转笔,不再写愁,改而摹雪。首句写天欲雪,“乱云”“薄暮”皆是极凄况的物象,“低”字更见云覆天暗之态,无须多言,已觉沉重;次句,写落雪,“急”道出了雪之漫漫纷扬、倏忽而至,“回风”则写出了当时的风雪交加,可见环境之恶劣。

颈联,诗人之笔,脱出雪形雪态,绘了雪中“人”的处境。瓢已弃,樽无酒,炉内有火,不过余烬,“似红”,实则不红,极言炉火之微,侧写风雪带来的酷寒。初读似与雪无关,细品却句句关雪,只是对雪唯愁,难见雅逸。尾联,结束得戛然,亦结束得愁苦。“消息”已断,国土沦丧,亲朋故旧不知怎样,国家社稷正着风雨,自身亦命运不定,如是这般,又逢风雪,诗人积郁的愁绪之深,可以想见。然,所有的愁,不过都是空愁,于国于家、于人于己,全无意义。末句一个“空”字,下得悲郁,无须舒展开来,诗人之无奈寥落、悲愁忧苦便早赫然于目、真切可感。

这场“雪”的飞花令,惊艳了整个冬天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注释:嘉:好;瑞:指瑞雪;天教:天赐;屠苏:古代的一种酒,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喝。

诗以《除夜雪》为题,但着于雪上的笔墨其实很少,诗人也没具体对雪的姿容、形态、神韵做描摹。首句“北风吹雪四更初”起的更极平淡,看不出什么出彩之处,但与次句“嘉瑞天教及岁除”一照,就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般,瞬间变平凡为惊艳,将除夕之夜、瑞雪天降的惊喜、温暖、欣然描绘了个淋漓尽致。及后“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貌似与雪无关,却皆是在雪的纷扬与映衬中展开,“半盏屠苏”虽未饮,但畅饮之意跃然,为何畅饮?不独是因习俗,更因象征着吉祥、和瑞的白雪啊。迫不及待地“写桃符”,是为迎新,是应年俗,同样,也是为了沾那瑞雪的福气啊。

诗至此而结,对新年的红火热闹未着一字,对雪中雪后的情景未做一言,然而,借诗句,我们却不难想象出那瑞雪映红灯、爆竹歌飞雪的温暖欢快情形。所谓语尽情不尽,留韵总无穷,想来,便是如此吧。

这场“雪”的飞花令,惊艳了整个冬天

●《山中雪后》

清·郑板桥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注释:檐:屋檐;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平常,一般。

郑板桥在名显之前,生活极是贫寒落拓,一生遭际坎坷、多逢艰难,即便他性再放达,胸中也难免凄凉感愤,《山中雪后》一诗便是他山居见雪、触景生情后所作。诗首句挈领,“晨起”表明时间;“雪满山”为所见,言雪之大,为概写;“开门”既是见雪的前序,又隐约道明雪到之倏忽、诗人之错愕。二、三两句,为首句的生发具绘。二句“雪晴云淡日光寒”,摹远景。“晴”含蕴地表明雪已停,“云淡”“日寒”摹出了雪后日光之醺、流云之淡,无形之中便营造了一种凄冷肃杀的氛围,且“淡”“寒”与后句之“清孤”也有相应之意。三句“檐流未滴梅花冻”,摹近景。檐下水滴成冰、冰溜高挂;院中,最凌寒的梅也被冻住,尚未绽放。可见,雪后初晨,虽是晴日,却依旧天寒地冻、酷寒难耐。

四句“一种清孤不等闲”,承前景,以抒怀为结。“清孤”一语,不独是说雪,说雪中之梅,实则也是在说自己,是自身品性、境遇、志趣的一种折射,入情不显,也失之平浅,但读来却极有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