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谈 | 同仁堂国际CTO郭理靖:技术是产品的根基

 TGO鲲鹏会 2021-01-08


EGO是高端技术人聚集和交流的组织,每周我们都会对一位会员进行人物专访,在展示会员风采的同时,也分享会员们对技术、对工作、对人生的感悟,本周,我们邀请到了同仁堂国际CTO郭理靖。
EGO:请您介绍一下同仁堂国际

郭理靖:同仁堂国际是同仁堂注资的一家子公司。它专注于健康领域。目前,我们的业务分为四个板块:跨境电商、医药电商、健康管理以及互联网保险。其中,跨境电商是专门做跨境的保健品、健康类产品,如今,跨境电商平台“天然淘”已经正式上线,医药电商也已经启动流程了,健康管理和互联网保险这两块也即将启动。

EGO:您是什么时候加入同仁堂国际的,在同仁堂国际里负责哪些工作?

郭理靖:我是在今年7月中旬加入同仁堂国际的,在同仁堂国际里主要负责跨境电商、医药电商等四个板块的技术搭建工作。

之所以选择加入同仁堂国际,是因为我对互联网健康和互联网保险这两个板块比较感兴趣,互联网健康是一个大方向、大趋势。

EGO:相对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同仁堂国际有何优势?

郭理靖:从三个方面讲:首先,独代产品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现在我们有八家独代的产品,获得了他们在中国的总代理权。这是因为大家信任同仁堂的品牌和渠道;其次,同仁堂一直在做线上线下的医疗,对保健品的认知使它在海外寻品上更有优势。同仁堂在海外已经拓展了二十几年,它清楚每个国家的法规政策、哪些厂商有相应的资质认证、哪些国家哪些产品更受欢迎等内容,所以在采购寻品上我们会有优势;最后,我们会有售后服务,同仁堂体系内有很多优秀的营养师,我们不仅把产品卖给用户,还会告诉用户如何使用和搭配,而且后期可以跟互联网健康和互联网保险有机的融合。

EGO:刚加入同仁堂国际时,团队构成情况是怎么样的?团队搭建有何困难?

郭理靖:我加入时团队是没有人的,到现在我们技术团队有18个人,整个团队都是由我搭建起来的,从组建和上线大约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前进的步伐非常快。

在搭建团队时,前期骨干是通过熟人推荐进来的,过程比较顺利。但是对于后期人员的招聘,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首先,大家可能对同仁堂的体制存在很多的疑惑。虽然同仁堂国际听上去是国企,实际上它比较互联网化了,但是相对于跟传统企业搭边的公司,很多人更愿意去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因此,很多人一听名字就被吓跑了。然后就是地域性的挑战,相对于望京、中关村、上地等,我们公司位于北京南边,人才不是那么汇集,很多时候,公司地点还是比较重要的。最后,应聘者会看技术团队的大小,在同样的工资和offer的情况下,很多人更喜欢选择去大公司。因此,小公司请好的人就必须花更多的钱,这也是导致现在互联薪水水涨船高的原因吧。

EGO:对于人才招聘和培养,你们有何要求和方法?

郭理靖:对于人才招聘,我觉得应用层的东西不像架构层的东西需要天分和经验,所以我们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要求和限制,只要有激情、思路清晰、会写代码有一定的技术基本功就可以。

在招聘进来之后,我们会对他们在工具和效率方面进行指导,会教他们如何做一些事情、如何利用工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我觉得程序员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快速地把一些琐碎的事情完成。不是每个程序员都有需要去解决分布式问题、大流量问题、大规模数据分析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看上去比较高大上,但是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公司都是小公司,百分之九十九的程序员都是在解决实际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快速的、高质量的解决这些业务性的问题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EGO:相对于之前在京东,现在涉及领域不同,那么您觉得在工作上有哪些调整和挑战?

郭理靖:二者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在京东我更多的是研究云相关的、更高深的、技术性方面的东西,到同仁堂国际之后更多的是应用层面的东西,需要把所有功能做全。我遇到的大多是在管理、效率、功能上的挑战,因为我们现在暂时没有高并发、高流量的要求,(当然我们线上系统还是会对性能处理有很高的要求),很多时候就是跟其他公司、海关等系统对接以及其他的一些集成性工作。

当然,我们马上开始进行健康检测、互联网保险模式的尝试,这些领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还是非常激动人心。

EGO: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管理的?

郭理靖:三年前,我开始在京东做管理工作。其实从刚进京东时团队没人到团队最多将近150人,这是慢慢搭建起来的。我也经历了从零到一的阶段,在京东慢慢的积攒管理经验。

EGO:您对管理怎么看?

郭理靖:其实管人不是一个新兴的科学,它从五六千年前就开始了,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但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还是要先规划好前景、减少需求的变更。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可以一步到位、不需要返工。

产品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损耗就是重复建设,所以一定要避免它。这就要求我们需求明确、各司其职、信息公开透明化。每个人知道自己的任务、明确自己的目标、清楚每个任务的时间点以及所依赖的上下游。我们会通过看板等工具去做项目管理协调使其更敏捷,每个人一进来就可以看到产品的看板上有什么东西、每个人要做什么,我们分为需求池、产品设计、评审、开发等步骤。通过看板,每个人会领任务到自己的相应模块,给自己创建主任务然后跟进。当做完一件事情时在上面进行相应的操作、让所有人都能知道工程的进度,总的来说就是信息要公开透明化。

除此之外,我觉得软件开发过程是有上下游的。产品从运营、客服、市场上接受需求,再把需求整合成产品向下输出。所以如果上游给你的东西描述不清,你应该拒收或拒做。因为你如果把不清楚的东西吸收进需求中,产品再往下走会造成更大的混乱。而你给下游的东西一定要清晰明确、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要严格对待你的上游,对待下游要有像对待初恋情人般的关怀。养成一个好习惯,明确上下游的输入和输出,减少你自己的损耗。

EGO:您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技术这一领域的?在您看来,技术意味着什么?

郭理靖:我大学就是学技术的,在大二下半学期开始就非常喜欢写代码。我认为绝大部分技术是为产品和业务服务的工具。只有在少数的时候,它是用来改变世界的。产品跟技术是不可区分、相辅相成的,只有技术在有一些革命性变化时,产品才会凸显革命性的产品,所以技术是产品的根基。

我们很多时候把技术泛泛而谈了,认为技术人员可能只是写程序的。我觉得不能把技术这么窄化,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称之为技术。例如从2D到3D的变化是技术的变更,从黑白屏手机到智能手机也是技术的变更。不能单纯把技术理解成编程,编程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工具。广泛去看,技术是改变世界的。

EGO:对于在京东三年,您有何收获和成长?

郭理靖:随着业务的发展京东也招聘到很多业界牛人如亚马逊、Google的人,他们有一些丰富的经验和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从身边同事和业务中学习到很多技巧性、架构层面以及很多经验的东西。特别是你听别的架构师去分享关于架构的内容是一回事,你自己去实践才能牢记在心,纸上得来终觉浅,万事还是需要躬行,将学到的东西通过实践摸索出来,这可以使你更快的成长。

EGO:对于自己的成长,您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

郭理靖:我觉得这个时代跟以前不太一样,以前获取知识的渠道太窄了,除了去图书馆就是听老师讲。我觉得技术圈已经偏向于分享,各种技术大会特别多,架构师们也十分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讲。

我的学习路线比较简单。首先,我会参加各种会议去看大家在做什么事情、解决什么问题,去思考我碰到问题时怎么解决。然后,我也会看各种PPT、国外的各种技术论坛,去学习大家解决已发生问题的方法,通过看开源社区以及技术类文章进行学习。最后,我会把学习到的东西进行实践。这其实就是整个学习的过程。

EGO:您觉得该如何提高技术敏锐度?

郭理靖:什么叫敏锐度,比如新出一个docker,你要明白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背后的技术逻辑是什么,敏锐度就是当它一出现你看两眼就明白。除此之外,在某一问题领域里发现有类似很多问题,你提出一套方法或工具解决它,这也叫技术敏锐度。敏锐度跟天分没有多大的关系,它主要是靠多积累。因为我们所谓的很多技术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只有见识过、实践过,做实际问题时才会出现这样的工具。

EGO:您对未来有何规划?

郭理靖:计划没有变化快,但作为技术人员总是有一个技术的梦想。我希望在未来可以做一些有影响力的产品出来,用自己的技术或产品解决一些问题。

EGO:您对EGO有何看法和建议?

郭理靖:我们从网上看到的信息都是二手的,人才是一手信息获得的第一渠道。一些好的想法或经验大多都是在网上找不到而藏在人的身上的。所以能聚集在技术、管理上以及内容上的见解较为相同的人很重要。

我希望通过EGO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获取更多技术性和技巧性的知识。与此同时,大家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是类似的,所以喜欢互相的交流。而且有些问题是你不能公之于众的,因此EGO为大家提供的线下私密交流的形式就会好很多。在此,我希望EGO能够在探索过程中找到适合我们自己成长的路线、获得长远的发展。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EGONetworks
EGO超级极客邦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高端技术人社交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