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复记忆 | 让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共享——对话新丰洋行华商董事长之女、老房子爱好者陈文绫

 岚夕归读 2021-01-08

原标题:衡复记忆 | 让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共享——对话新丰洋行华商董事长之女、老房子爱好者陈文绫

适逢2019年上海解放七十周年之际,衡复风貌馆发起“寻找衡复记忆”大型征集活动,诚邀社会各界一同分享在衡复风貌区发生的历历往事和经历的独家记忆,共同感受上海解放七十年以来的变化,追寻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脉络。

本期“衡复记忆”分享人:陈文绫,前新丰洋行高级职员、华商董事长之女,也是一位上海老房子爱好者。

其父陈协鑫于1931年进入新丰洋行工作,与复兴西路62号(现衡复风貌馆)原主人弗立斯夫妇交往甚笃,保存有大量稀见史料,为研究衡复风貌区及新丰洋行的历史填补了空白。

采访:徐欢

1

魅力衡复您的父亲陈协鑫在年轻时曾是上海新丰洋行的高级职员,能否为我们讲述下您父亲当年的工作经历?

陈文绫(50年代更名为继光中学,今高阳路690号)就读两年,1924年在四川路青年会中学商科毕业,一直在教会学校受教育。商科毕业后到宝隆保险公司当练习生,次年到花旗银行当职员。1931年2月,父亲受俞开龄先生邀请正式到新丰洋行(新丰洋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远东最大最成功的证券股票洋行,当时正处鼎盛时期)任职,月薪已经到了176元了,后来逐步加薪,还有额外的股票佣金,可以说是殷富之家。

当年民国洋行职员的等级从练习生开始往上升迁,依次为小写、大写。练习生的薪水每月20元,小写100元以上,大写150元。当时70元可买一两黄金,大写的月薪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元。而洋行里的商业密码,除大班外,只有大写知道。父亲月工资四五百元,折算成现在工资也是一万二三千元了,可见金融行业在任何时期都是高薪行业。

当时新丰洋行的华商合伙人俞开龄先生要挖父亲去新丰洋行,父亲回忆说花旗银行(Citi Financial Institution)的Boss挽留说:“我可以买你吗?”开出200两银子一月,这可是了不得的高薪,父亲已经答应了俞先生的邀请因此没有接受花旗银行的合约。

2

复兴西路62号原主人弗立斯是新丰洋行的合伙人,能否谈谈你父亲陈协鑫先生与弗立斯、俞开龄的一些交往经历?

:父亲的职业生涯前半期和俞开龄先生职业生涯颇多重合,与他交往较多。俞在美留学时被当时的证券业巨子Swan,Culbertson,Fritz(弗立斯)三人所赏识。1927年,应三人之邀一同回到上海开设新丰洋行,经营外国有价证券业务,成为一代商业巨子。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会集影》1924-1925

第三排右一为俞开龄

我父亲陈协鑫是1931年2月经由俞开龄先生介绍进入新丰洋行的,当了2年记帐员后,父亲协助俞开龄管理客户生意。

父亲与弗立斯夫妇颇有交情。弗立斯先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金融家,许多华洋要员通过新丰洋行买债券和股票,我父亲因此认识了不少海上闻人。

新丰洋行合伙人,右一为弗立斯

3

魅:弗立斯夫妇的一处府邸位于今天衡复风貌馆所在地复兴西路62号,您是否也曾经随父亲去过那里呢?

:很遗憾,当时我们兄弟姊妹年纪太小,父亲没有带我们去过弗立斯夫妇位于复兴西路62号的宅邸。但是我们曾随父亲有幸去过他们位于虹桥路、中山西路口的美华村(Holly Heath)的家。那里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西部地区有名的花园洋房群落,居住的都是当时的工商巨子或达官显贵。提携我父亲进入新丰洋行的俞开龄先生就住在美华村1号别墅。当时与俞先生同为新丰洋行合伙人的弗立斯也曾经携夫人住在美华村。

今天的虹桥路美华村1号俞开龄住宅

父亲屡次带我们前往弗立斯家,大人们商谈公事,孩子们则在花园玩耍。父亲还曾动念想过在美华村买下一块地建造别墅,与弗立斯夫妇、俞先生比邻而居,后来因为战事纷飞而作罢。我至今还保存着1947年我们一家造访弗立斯夫妇时在他们家花园拍摄的珍贵照片。

孩子们合影

美华村弗立斯夫妇住宅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俞开龄金融事业的颠峰,也是新丰洋行的黄金时代。俞家、弗立斯家中中外宾客不断。为招待客商,家中请有中西厨师,室内装饰布置也请专人设计,所有家用器具都是定制或向国外订购。当年在美华村居住过的名人还包括有太古洋行总裁、中国著名医学家倪葆春和王淑贞等。住在美华村9号的则是援华美国空军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及夫人陈香梅女士,于1947年12月21日在美华村结婚,这里是他们共度蜜月的地方,同俞家、弗立斯夫妇亦时有往来。

据我猜想,虹桥路的美华村是弗立斯夫妇家居之处。当时的上层人士普遍坐拥不止一处房产。复兴西路62号地处核心地段,交通便利,应该是弗立斯夫妇开设文化沙龙、交往各界人士的一处社交场所。

4

魅:洋行1941年因为战乱被迫关门,而在抗战胜利后没有复业,后来又迁移到香港了,能否为我们讲述下新丰洋行在黄金时代之后的故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商人纷纷离沪,新丰洋行受到战争波及而关门歇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许多英美企业回沪复业,我父亲在1945年10-11月间回到新丰洋行署理中国客户的留账。抗战胜利后父亲名义上仍属新丰洋行职员,在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有一间写字间,让他们可以有自己的业务和客户,一直持续到1948年新丰洋行歇业。在这期间父亲的生意蒸蒸日上,在1947年还达到了月薪的顶峰,每月月薪有5000美金。到1948年,时局动荡,洋行生意一落千丈。新丰洋行的一批老雇员迁移到了香港,后来无法继续开展投资业务,从此新丰洋行就彻底没落了。

5

魅:家书中提到您父亲还当过新丰洋行华商的董事长,能够为我们详细说说吗?

:在父亲回忆中,那是一段阴差阳错的经历。当时1946-1947年间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成立,新丰洋行也想打入其中做生意,就以新丰公司的名义委托律师办理加入手续。但因为华商组织不允许洋人加入,就想到借用我父亲和其他5位新丰洋行职员的名义成立公司,作为股东和董事。因为我父亲入行日久、工作细致、资望较高,便推荐他做华商董事。这样我父亲就不花一分股本,不领一分薪水,就得到了一个新丰公司董事长的美差头衔。但是这家公司从未做过一笔生意,到1948年洋行生意下行就不了了之了。父亲在律师准备好的文件上签字,便“光荣”卸任了。

“华联同乐会”会员证

6

您父亲陈协鑫留下的诸多证件有什么特别的历史故事?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

:我家可谓是书香世家,我祖父1904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年轻时的父亲属于高收入阶层,每日交往的都是华洋上层人士,为人行事上也是非常洋派了。他喜欢摄影、旅游、运动这些当时上层社会喜欢的比较昂贵的爱好。我保存了许多他当时拍摄的照片,大多是各处行游过程中拍的,有上海郊县、宁波、苏州各地的景点,还有许多家人小时候的照片。他当时喝咖啡、穿西服、打网球,这些习惯他一直保持到晚年,可以说一辈子都在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我感到这是父亲跨越时光留给我的珍贵遗物,所以妥善保存至今。

父亲还有一台REMINGTON 1912式打字机。当时从事股票金融工作都是要在票据样张上打字的,打一行就要拉一下再打下一行,小时候我们总是围着父亲看他打字,现在想来也是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这台打字机至今还妥善保存在我家中,对我们陈家人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Remignton 1912式打字机

因为出身麦伦书院这种教会学校,又进入洋行工作,所以他的爱好偏向西方风格。他在家听古典音乐,带动了家里小孩一起听,大哥陈国尧在父亲影响下非常喜爱西洋音乐。这台落地收音机是大哥1948年制作的,当时他才17 岁。箱体定做50美金,收音机是11只电子管,扬声器是当时最好的Johnson十二吋,唱机更不得了,英国货Gerade,当时最先进,新式称为自动换片,价格196美金,按现在至少四十倍计。这台落地收音机展现了我大哥的聪明才智和音乐热情,更是我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与支持。机器可以自动切换播放黑胶唱片,音色洪亮优美,播放时连地板也嗡嗡作响。我们当时就是一边听着古典音乐,一遍在客厅写作业,养成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我们常年在音乐缭绕下喝咖啡、吃饭、学习,文艺氛围好得不得了。在这种教育下,陈家的几个小孩学习都不错。

在父亲的熏陶下,家中子女学习成绩都非常好,我自己进了市三女中,几位兄长姐姐也都是学有所用。最有出息的是我大哥陈国尧,他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后来参加了电子模拟计算机的设计与试制工作,是中国最早从事计算机研制的科研人员之一,为祖国计算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在上海地方志上留下了姓名。大姐陈文绣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曾参与两弹一星研发工作。三哥陈国禹目前在国外生活,闲暇时常与我共同搜寻与回忆这段关于衡复的珍贵历史。

我感到,陈家的财富已经烟消云散,但陈家几代人都坚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陈家文化的培育、良好的教养、持久的家风才是真正传承子孙的财富。

非常感谢陈文绫女士向衡复风貌馆捐赠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并慷慨分享了其父陈协鑫先生的故事。这批珍贵文物与口述史料为我们研究衡复风貌区及新丰洋行的过去打开了一道窗口,填补了多年来的历史空白。在此,我们深荷厚意,谨代表衡复风貌馆颁发捐赠证书,以资谢忱!

“寻找衡复记忆”主题征集活动继续进行中,欢迎您在“魅力衡复”公众号对话框内留言,与我们分享专属于您的衡复故事。

责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