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志峰:【​清秋听雨】

 三秦文学 2021-01-08

清秋听雨

◎秦志峰

【作者简介】:秦志峰,1975年生于中卫,一边务工务农,一边读书写作。酷爱读书,闲暇创作文学作品多篇,百万余字,公开发表数万字。宁夏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快乐,看上去很美》 ,《回忆一张军人照》,入选:银川晚报副刊。散文《美丽宁夏——中国梦,我的梦》获中国梦,我的梦宁夏征文二等奖。诗歌:《大中卫礼赞》入选美丽宁夏丛书,其他作品散见区内文学期刊。

       秋雨声声如弦,送女儿外出求学,正是清秋时节。沿途看见花草树木,山水河川,乡思如琴,心底便开始思念起了家乡。

从春到秋,岁月轮回,似乎只是刹那。远山依然是静谧的,草色青黄之间,是一段从平静穿越火热,回归安详的春秋时光。上一次回家,正是暮春布谷插秧时节。春种秋收,许多农事,已成往事。赤脚插秧的情节,对于我,只能给孩子说插秧歌了。“手把秧苗插满田,低头忽见水中天。莫道人生有起伏,退步原来是向前”。孩子们对四肢不勤,五谷不丰,已经难以想象。不辨稻麦,不事稼穑……不再奇怪,但悯农和珍惜粮食却依然是应该的。孩童从春天里走来,花草们记录了几度风雨,几度日升月落,结实,繁衍,一些梦想,一些期许,轻轻地被种植。

 秋雨多了一些,山野间便多了几分色彩,鸟儿们看似悠闲,其实也是各有心思,各有打算。蝴蝶蜜蜂嗅到了秋的况味,却不曾言说。草木在风雨里磨砺,亦柔亦刚,年轮加宽,如父辈脸上的褶皱,手臂的赤色。阳光雨露,让庄稼成熟,也让我们成长。 秋收,秋收;不收就丢。一穗一粒,来之不易;颗粒归仓,积少成多。布谷声声催天晴,盼收获,听农人心声,盼五谷丰登。农安天下定,农为衣食父母,我们感恩土地,也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


      儿童戏雨,少年行雨,青年沐雨,中年况味,适合临风听雨。时光如弦,飞快的弹拨着风雨四季。蓦然回首,从雨水到白露,只是几个节气的距离。对于我来说,落雨涟漪,便是走过的一段人生旅程。少年时在山野间自由嬉戏,如一只鹰盘旋在家乡的天空。青春期一边求学,一边梦想着外面的世界。人到中年,看见风花雪月,春雨秋叶,频生感慨。对天地父母也多了一份理解,一份感恩。对自己,依然有时不我待的感觉,但心底已平淡,宁静了许多。对妻儿老小,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落日余辉,那些被心内存起来的山川风物,一下子复活了起来。思念是一种幸福,在城市里每日追逐的那些琐碎和喧盈嚣,渐渐倒着远去,内心充如沉甸甸的饱满的葵花迎接着金色的太阳。名利思想如浮云般消弥在青山绿水间,一一被洗礼。


       听雨,是老天给予的机缘安排,也是我渴求的一种生活状态。高天云集,流云密布。无须秋风助势,也不必寻觅等候梧桐,残荷做陪。身边有爹娘父母最好,面对家乡山水,一草一木。不曾邀约,秋雨说来便来了。脑海里闪现牧童骑牛,渔翁垂钓,悠哉悠哉的画面。陈舍简单实用的屋子,摆一桌家常便饭,无需大鱼大肉,菜羹依然香;上一瓶农家腊酒,心平万事足。新朋老友,能来几个便来几个,一切随缘。窗门且开,开门见山,不必说什么心机权术,也没有什么宫廷争斗。随意说一说桑麻,聊一聊田园风光。听檐下燕巢是否尚有呢喃声,猜雨中瓜果正喜雨。空山新雨,天气清秋。风雨读书之声,事事关心。秋收,是个辛苦,热闹,繁忙的日子。临近中秋,恰逢秋收,惦记着乡下的爹娘,提些礼品,带一颗赤诚感恩的心,无论远近 ,风尘仆仆 ,赶回家,一切是那么亲切,无论是依然熟悉,还是略显陌生。葵花向阳,燕子回巢,我心如故,月是故乡明,秋雨洗心灵。


       静心听雨,风雨无定,但阳光彩虹多在风雨之后。人生起伏,波澜不定,奋斗着总是美好的。听雨沐雨,洗涤身体,洗礼心灵,去除烦躁,心平气和,人生旅途中,风雨来来去去,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的时光,每一次日月的阴晴圆缺。 心烦气燥的日子,出去走走看看大自然,临风听雨,也是不错的选择。雨润万物,也生百草谷,风雨过后,天空也晴朗,听雨之后,心情也晴朗。
      

  清秋临风听雨,对于我们,也许是一大乐趣,一种享受!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