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马晓春:【三月欢歌】(马晓春系作品系列)

 三秦文学 2021-01-08

三月欢歌

甘肃康乐县 马晓春

迎着探出脑袋的小草,闻着新鲜泥土的气息,沐浴明媚温暖的阳光,春天悄悄地、匆匆地,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挑着繁琐生活的重担,踏着脱贫攻坚的节拍,走过岁月的浮华,钻进美丽的季节,迎来温馨的节日。

阳春三月颂巾帼、春暖花开风情美。三月,是万物苏醒、花儿吐蕊、虫鸟呢喃的季节。三月,是女人自豪、美丽动人、幸福甜蜜的节日。阳春三月,幸福像吐蕊的杏花环绕身边,祝福像甜蜜的果实醉了心田。三八,你们可以尽情释放喜怒哀乐,尽情抒发情怀情感。回首过去的日子,锅碗瓢盆、养儿抚女、加班工作,酸甜苦辣、艰辛劳累、持家勤俭,成就了你们的伟大与美丽。三月,你们学会了坚强,学会感恩;三月,你们增添了自信,做到了自立,面对平凡的岁月、艰辛的付出依然一路欢歌……

自古巾帼半边天,纵情四海无惧悔。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桑历史中,岁月长河又见证了多少位女性的伟大崛起,一代女杰——武则天、杨门女将——战死滴泪崖……她们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女子从不相信眼泪,她们只相信在残酷生活中跌倒站起的坚强,用行动绽放一株株铿锵玫瑰的花香。

油盐酱醋的无奈,辛勤工作的无助,抚儿育女的重担,操持家务的重任,枯燥磨平了性情的棱角,平凡铸就了性格的刚毅。在这生机勃勃的三月,她们才倍感荣耀和心慰,这份格外的尊重赋予女人无比的满足感、成就感。三月,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女人,吐露着春蚕般的美丝!

女人犹如微尘,却也成就了春天的芬芳;女人犹如柔风,却也撑起了家庭的蓝天;女人犹如脊梁,却也闪烁着决胜小康的火花。在这特别的三月里,感受着春天的温暖,歌唱着节日的欢歌,播种绿色,增添自强,活出属于人生的精彩,结出美丽的花蕾!

 

划过流年的文字

甘肃康乐县马晓春

初春的阳光,明媚柔弱,温情亮丽。窗外,换上新衣的柳芽,探出脑袋的小草,渲染了眉间的浅笑,吹化了冰封的心情。划过指尖的流年,承载记忆的文字,带走了曾经的身影,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流年岁月,红尘之上,一朵朵的时光平淡地盛开,一颗颗的文字优雅地绽放。张承志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以笔为旗》,题目与作者的成就声望都恰如其分。我不敢作这样的比喻,尽管我写了几十年的文字。那么,我的笔在我的生活甚至生命里,该比喻成什么呢?说成是一件谋生的工具?还不够准确,因为用工具谋生有一种被迫无奈的成份在里面。而我用笔写作是喜欢热爱占主导,顺便就用来修志编鉴、创作文学了。

人的一生,有多少流年絮语奏响心音的旋律,拨动内心的共鸣,启迪生命的真谛。而笔和灵,则可以清晰地留下时光的痕迹,承载岁月的记忆。爱好和勤奋可开辟创作之源,激情和灵动则催开文字之花。

我有一个观点,觉得人生最大的幸运和快乐就是一辈子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一辈子向着梦想的目标冲刺。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我到花甲之年的时候,可以自豪地说,我把最宝贵的时间献给了志鉴编修和文学创作事业,我无怨无悔!从事地方史志编纂工作那刻起,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苦、寂寞与奉献,深知自己肩负着沉重的县志编修、年鉴编纂、丛书编写,新闻报道、创作散文、写作诗歌的神圣使命,于是,甘当呵护文字的园丁,把最好的瞬间载入史册,把最美的情怀洒在网络,尽情挥发文字的芬芳,竭力舞动生命的精彩。

有灵性的文字赐予生活艳丽,有生命的文字净化生命灵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笔耕不辍,一发不可收拾。我一直认为:凡是搞文字,十之八九靠天赋,天赋有高低之别,我属于那种有些天赋但全凭坚持和努力的类型。我还坚定地认为,如果你的某篇文章或者某首诗词,能被当时或者若干年后还有那么几个人记得个大概,那么你也很不容易了!所以到今天,最令我感到欣慰和满足的是:有的朋友甚至陌生读者在见到我或者认识我时,还能记得我编著的年鉴,或者我的某篇散文、诗歌题目和大概意思,我觉得心血没有白费,清苦没有白受,一种喜悦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坚韧催开文字花,不懈催熟文字果。我先后被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甘肃省作家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在中国散文网、短文学网、《民族日报》等报刊网络发表散文、诗歌、新闻6100多篇(件),其中有29篇散文诗歌获“魅力临夏.良恒杯”全国少数民族散文大赛优秀奖、首届“江苏杯”全国情侣征文大赛诗歌组一等奖、第二届《当代文学精品选》全国诗文联赛旧体诗二等奖,获“2016年校园文艺优秀作家”称号;多首诗歌被《中国诗歌速递》《2016少数民族诗歌年选》《中华当代好诗词》等书籍收录。多篇散文被《初雪》《炊烟飘过的记忆》等书刊收录。主编《康乐县志(1986—2005)》《康乐年鉴》5部,著有《新闻辑录》《文苑花絮》《心灵的放歌》《划过指尖的流年》,合著《流年絮语——当代唯美作品选》《当代文学精品选》《百姓文学选刊》,所著书籍被国家图书馆、国家方志馆、甘肃省档案馆、甘肃省图书馆等收藏。

 

划过流年的文字,承载记忆的往事。邂逅一段文字,如同邂逅一段爱情,洗礼一段情感,在激情澎湃中执笔,在平静满足中落笔。主编的书,摆满了书柜;写过的文字,爬满了媒体。有了文字的记忆,我的岁月不再遗憾;有了文字的人生,我的生命精彩无比。

张尔卜都轶事

甘肃康乐县  马晓春

前不久,家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胭脂镇郭家麻村的汉族穆斯林农民张尔卜都带着儿孙一家,提着礼物,来到马集村回族农民马有才家说“色俩目”,并阿爸长阿爸短地叫个不停。

汉族穆斯林张尔卜都缘何称回族马有才为“阿爸”呢?这里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披头污垢的定西市渭源县汉族农民张双喜流浪到了临夏州康乐县胭脂镇马集村乞讨。从事磨坊经营的回族农民马有才见到后收留了他,给他吃喝穿的,让他看磨坊、种庄稼,并每月发给生活费。衣食无忧的张双喜,心底下认了马有才为“干阿达”,称呼他为“阿爸。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双喜与马有才的家人亲如一家,他闲暇时给孩子们教数学,孩子们也称他为“阿爸”。转眼间,张双喜到了谈婚成家的年龄。于是,经马有才撮合他上门当了本村回族农民马歪歪的女婿,张双喜也随之皈依了伊斯兰教,由阿訇起名为“尔卜都”。年富力强、勤劳吃苦的张尔卜都农活行行在手的同时,从洗大小净到念“许热”,很快学会了穆斯林基本常识,每天按时到清真寺礼五番拜功,深受左邻右舍的夸赞,小两口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好景不长。邻村一名不务正业的回族小伙子无意中碰到他的媳妇看上了她,于是守在村口死缠烂磨,隔三差五送这送那。经不住诱惑的媳妇,不久跟着那个小伙子私奔了,张尔卜都也被丈人赶了出来。

无家可归的张尔卜都又被马有才收留了,马有才将丈夫归真不久的郭家麻村回族农妇马阿舍介绍给了他,张尔卜都又倒插门做了上门女婿。婚后,张尔卜都视马阿舍的儿子如自己的孩子。他外出打工挣钱,媳妇种庄稼带孩子。不久他们的儿子、女儿相继出世。而弃他而去的那个前妻,也因不务正业丈夫的带回新欢,喝下鼠药走了。

五年后,挣了钱的张尔卜都将婚前的旧土坯房拆除,盖起了村人羡慕的砖混房。随着儿女的长大成人,他先后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嫁了女儿,并与大儿子分房居住。如今,老俩口除了每天的五番拜功,就是带孙子颐养天年。

提起往事,张尔卜都总是动情地说“感赞真主给了我今天的一切,感谢阿爸的‘色拜布’”。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马晓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风笺文学网站散文诗歌编辑,康乐县作协副主席,康乐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总编)。

先后在中国散文网、短文学网、写散文网、豫北文学、《甘肃经济日报》《民族日报》等报刊网络发表散文、诗歌、新闻6100多篇(件),其中有30篇散文诗歌获“魅力临夏.良恒杯”全国少数民族散文大赛优秀奖、首届“江苏杯”全国情侣征文大赛诗歌组一等奖、《当代校园文艺》2016年度优秀作家,第二届当代文学精品选全国诗文联赛旧体诗一等奖、二等奖;第三届甘肃文艺论坛——甘肃省少数民族母语文学创作研讨会。多首(篇)诗歌散文被《中国诗歌速递》《2016少数民族诗歌年选》《中华当代好诗词》《当代文学精品选》《当代校园文艺》《初雪》《炊烟飘过的记忆》《江西散文诗》等书刊收录。32篇稿件获得省州广播电视及报刊文字类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主编《康乐县志(1986--2005)》《康乐年鉴》4部,著有《新闻辑录》《文苑花絮》《心灵的放歌》,参与编辑《中共康乐县组织史第三卷》《中共康乐县组织史第四卷》,合著《流年絮语.当代唯美作品选》《百姓文学选刊》,所著书籍被国家图书馆、国家方志馆、甘肃省档案馆、甘肃省图书馆等收藏。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顾   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策   划:任武德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崔启昌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米兰花    毕廷娟  

              梦锁清秋  姜建洲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