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上海T●W(技术●智慧)写作工作坊推出崭新“并置批评/阅读调查”话题】

 三秦文学 2021-01-08

上海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推出

崭新“并置批评/阅读调查”话题

我们今天还能谈秦始皇吗?

有人说,没有秦始皇就没有中国。一场8级台风,有人说是不好的征兆;  

有人竟然写了一首诗。

有人说这是讽刺秦始皇,

有人说这是讽刺现实。

一首《起风》,或许是个怪例,它仅仅是一个记录,于是有人质疑凭新闻事实可以写诗?

曾经有诗权威发问:为什么今天没有伟大的诗?            

于是有人说请看这一首。

它伟大吗?不伟大。

它渺小吗?不渺小。

有人看到新闻事实。

有人看到深意。

还有人欲笑不能。

你说呢?

秦地的人们作何思考?

铜陵街●秦皇出征的骑像还在吗?


上海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   阅读调查●并置批评

期盼你参与讨论、留言

【本期诗例】

起   风

文/铁舞(上海)

谁知道哪一刻开始起风

起风以前大海一直很平静

六吨铜像和高山一样巍峨

谁知道八级大风缘起何处

是不是又有谁唱起大风歌了?
秦皇一激动,脚跟不稳就贴地了……

有人说这是不好的征兆

秦皇说:不,不,是你们把我耸起来的 

不好也不好在你们

我不是一个遁世者    站得太久了

我面朝地正好亲吻我的江山

别笑话我,我的不肖子孙

【新闻背景】

新浪新闻  4月6日,山东滨州刮起大风,位于秦皇台景区内,有“世界第一”之称的六吨重的秦始皇铜像被狂风吹倒。目击者称,脸先着地的啊……大风起兮云飞扬……!

【并置批评】

《起风》谈片

海客(上海)

“赋体物而浏亮”。铁舞这首诗,先以秦始皇铜像风吹倒地的铺陈再以现代人与“铜像”对话以及“铜像”的述说,展开诗语结构,这也是全诗重点。诗歌通过这尊“铜像”的倒伏,向人们发出历史意义上“秦始皇”对现实的调侃及感慨。诗歌先用两个“谁知道”设下伏笔,第一个“谁知道”,以先扬后抑笔法,称赞“以前大海一直很平静”/“六吨铜像和高山一样巍峨”,第二个“谁知道”,“铜像”的“脚跟不稳就贴地了……”这一切都是“风”所造成。而这“风”越吹越厉害,先只是“起风”而已,再后先是“八级大风”,后成“大风歌”了,“铜像”不能不“激动”,以致“脚跟不稳就贴地了……”。这似乎“不好”,但是,“铜像”未必如此看待。让“铜像”“耸起来”并非“铜像”本意,真正历史上的“铜像”,不是“遁世者”,而是扎根泥土的“入世者”,是要面对人世的。所以“面朝地正好亲吻我的江山”。诗句调侃到此,只为了亦庄亦谐道一声“别笑话我,我的不肖子孙”!诗句用黑色幽默的对话和自白等艺术,让“铜像”成为活生生的人,他不仅是会说调侃话的当代人,还是一个要扎根大地,回归自然的人。为什么我们眼光要盯着铜像或历史上的秦始皇,而非要回归生活中的一帝呢?我们是否该用我们惯性“起风”?是否该造成“八级大风”?是否该“唱起大风歌”?是否该让“铜像”“耸起来”?我们的认知是否该说“不好的征兆”?还是说说秦始皇吧。印度历史上长期分割为大小各独立王国,由于本土大小王国势单力薄,全是外来民族的侵犯才统一,或为雅利安人;或为穆斯林;或是英国。中国正因为秦始皇将分封制改成郡县制,一朝惠及大中华两千多年。

代表什么或不代表什么

泥巴(上海)

有些诗并不是用来欣赏的,它更强调现实性和时效性,注重引发读者对事件的关注或者再思考,引发或者就是这一类诗的作用。

铁舞的这一首《起风》就是如此。事件很简单:“4月6日,山东滨州刮起大风,位于秦皇台景区内,有“世界第一”之称的六吨重的秦始皇铜像被狂风吹倒。目击者称,脸先着地的啊”。那么可能会有哪些思考呢,我们可以设想如下:


1)  迷信的说法:铜像是标志性建筑,大嘛,自然有灵,更何况秦始皇作为著名历史人物,有成为一名神明的潜质。那么,它的倒塌,必然意味着尘世污秽,预兆着必有灾祸发生。


2)  不同政见者的说法:秦始皇,暴君,独裁者。它的倒塌类似于萨达姆塑像被推翻,而且是脸朝下,意味着最糟糕的方式,嘴啃泥。那么,他们也许会引伸到国家的体制问题上,会对国家体制提出某种尖刻批评。

我想大体上就是这两种思路。如果脱离这两种思路,单纯点看待事情会怎样呢,这涉及情节会具体一点:


1)  铜像的设计问题,设计者没有考虑到个别极端天气,设计时规划不严密,导致了设计标准偏低,从而造成了隐患以及财产损失。如果真的是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要质疑相关设计和评价部门的专业能力,当然,考虑到国情,很可能又和某些腐败现象联系到了一起。


2)  如果设计没问题,那就是施工和验收的问题了。施工过程是不是层层分包,使用了劣质材料,这些问题没被发现,是不是验收部门也沆瀣一气了呢。这个问题就是常说的豆腐渣工程的问题,它反映的依然是执行中的腐败问题。

铁舞显然没有把矛头指向迷信和体制问题。读下来,感觉作者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事故责任是当地主事者的经营与办事的能力上。秦始皇(无论是作为历史人物还是铜像)都是无辜的,非本人所愿而被当地作为某种象征,更可能是获取某种经济利益的手段,而被树立起来。而把一种文化标志建成了一座一吹便倒的豆腐渣工程,反映了当地管理者对文化和对人民利益的双重不敬。往浅里说,反映了我们某些官僚的低下的素质,往深里说,他们也代表了我们当前时代的浮躁特质。

 三读《起风》
楼如岳(上海)

第一次阅读铁舞《起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诗里有故事,可捉摸一下。据说那天滨州狂风大作,巍峨屹立的秦始皇铜像被八级瞬时狂风吹得腾空而起,飞出数十米倒在地面,铜像头脸部先着地摔成扁平,铜制的冕旒也散落了一地。大型铜像矗立也是一项构筑物,立铜像者却很粗心,不重视基础设计,不对台风、地震变化的考虑,也能称设计师?诗者发出“不肖子孙”的感叹,有其道理。

第二次阅读是作者将《起风》列入组诗,觉得诗将秦始皇描述成“我不是一个遁世者”,有点奇妙。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我们今天还能谈秦始皇吗?现在还有什么不好谈的。我去翻阅美国作家写的《全球通史》秦帝国那一节,书上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变革:第一次公元前221年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1911年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我们今天还能谈秦始皇吗,反而显得有一种不自信的感觉。

今天是第三次阅读,突然觉得以前的认知有所偏离,诗者并不是在说铜像如何倒地,也不是秦始皇的俏皮描述,诗在说起风。“谁知道哪一刻开始起风/起风以前大海一直很平静” 诗的起始两句,才是诗的核心。所谓起,能立也;所谓风,八风也,风动虫生。起风,今日吹倒的是秦始皇铜像,明日吹倒的会是什么呢?

无独有偶,那阵风还没有停下脚步,一下吹到了秦岭景区。据传前些日子人们相约来到城南十几公里的秦岭,观看千年一遇的有钱人家被拆现场,几十架推土机一字排开作业,一座座精致别墅的轰然倒下。历史上曾有项羽一阵风烧毁了秦始皇阿房宫,滨州一阵风吹倒了秦始皇铜像,今日秦岭一阵风能否使这些"不肖子孙"清醒,真的还很难说。

关于风,关于建筑,我觉得凡属没有深基础的建筑,你躲过了清明风,躲过了景风,躲过了凉风,躲过了阊阖风,却躲不过不周风和广漠风。风的东南西北中,总有一款会找你。 

君起听风,我落知守。

【点射】

新闻焦点的想象力

大众思维的异端者

——陈行(上海)

有趣味,有深意,有思想,有情境。最后结尾两句让人欲笑不能。

——苦李子(安康)

凭新闻事实也能写诗?第一次看到。

——夜鹰(浙江)

这首诗寓言较深,让人读了有启发和思考。
——戴仁毅(上海)  


有人问,今天为什么没有伟大的诗?看看这一首。

——项羽飞(上海) 

【最新链接】

转发:   走!  到秦岭看拆迁去! (均善文)

二零一八年的金秋,是西安人观赏新景的时节。“走!到秦岭看拆迁去!”人们相约驱车来到城南十几公里的秦岭景区。他们看的,不是青山绿水,雁阵红枫,而是千年一遇的拆迁现场。

几十架挖掘机一字排开,官员一声令下,一座座精致的别墅轰然倒下。于是有人感慨,有人叹息,有人满足了好奇心,有人感到恐惧……    

但凡是“现场”,都缺不了标语,所谓的中国特色,最能从标语上体现。“坚决打好秦岭保卫战”!“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火药味浓烈!

秦岭,是关中的“肺”,也被奉为“龙脉”。

所以这次在秦岭开始的“拆别墅”的行动,得到了秦岭山脚下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积极支持。他们对疯狂占地乱建的现象无能为力,却因为权力和金钱的张狂任性,普通人的人微言轻,他们的意见,就像一片秋天的叶子,随风而去,归于泥土。

这次摧枯拉朽式的行动,据说是上峰的六次批示。

不但有批示,还有“钦差大臣”的现场督战,据说很多地方官员因为不作为、胡作为,被“请”进了局子,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昔日的飞扬跋扈,早已灰飞烟灭。

有道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世上没有后悔药。当初为官一方时,权力的春药,使人利令智昏,收取了巨额的贿赂,自然要替人家办事。于是,大自然赐给的青山绿水,就成了钱权交易的牺牲品。眼看着起高楼,眼看着宴宾客,如今又眼看着楼塌咧。

谁也没有想到,一股排山倒海的“飓风”突然刮起,更高的权力不能容忍低些的权力的胡作非为,于是一场以保卫秦岭的青山绿水为号召的强拆拉开了序幕。

拆迁正在进行中,诡异的事情也在发生。很多堪称美轮美奂的别墅,却任凭挖掘机的轰鸣,居然无人认领。上千万的财产,为何成了“弃儿”?

原来在拆迁的同时,中纪委也现场办公,他们要请查的,是哪些人“购买”的这些别墅?上千万的钱从何而来?这一查居然查出了以往的很多龌龊。一些胆大妄为的地方官员显出了原形,一些来路不正的“大款”也露出了他们的狐狸尾巴。原来很多光鲜的外表下,掩藏着肮脏的钱权交易。

秦岭大拆迁暴露出很多中国式痼疾,严格的规划,在权力的淫威下不堪一击。本来很容易的事情,在权力的作用下,变得云谲诡秘。所以看热闹的人群中,不时有人发出“天问”:为什么只有更高的权力才能制约权力的任性?为什么庄严的法律法规,总是流于形式?

秦岭大拆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也催人思考:正义为何只能在权力的干预下,才能伸张?

发生在秦岭的事情,既是权力失控的结果,也是权力纠错的结果,而纠错同样是一种权力的博弈。法律只是一个被动的角色。

什么时候法律说了算,秦岭乃至所有的美好河山,就有了永久的保障。
 
是法律厉害?还是六次批示厉害?是法治还是人治?

【本期关键词】

秦皇  大风  新闻  事实  诗

请各位看官留言谈谈您的看法,你的思想,就是您的财富,我们将珍藏您的宝贵意见。

本工坊活动策划人铁舞,上海作家,在城市里写诗,组织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活动,涉及诗歌、小说、戏剧,喜作文学自由谈。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主   编 : 鱼儿姐姐

副 主 编 :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  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谢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刘马陵

                   心   语     凤尾竹     景文瑞

                   张巧莉

本期编辑:米兰花  

— 长按二维码识别 —

长按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