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李自立:【《群山之中》泛涟漪 ——读厚夫《群山之中》】

 三秦文学 2021-01-08

点击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特别鸣谢:平台作者丁天地老师为平台捐助五千元文学发展基金

欢迎更多老师或企业与平台洽谈商务合作事宜。


《群山之中》泛涟漪

——读厚夫《群山之中》

作者:李自立

最近在人民日报阅读了一篇厚夫老师的作品《群山之中》,这篇文章并不长,可是这篇文字却勾起了许多关于陕北的往事。

记得我曾经在自己的《吴旗往事》中提到过自己去陕北的经历。《吴旗往事》中大部分文字在介绍吴旗县城和陕北根据地的历史及生活环境。

然而我的叙述中,像厚夫老师这样整篇描写石油工人生活的文字却少之又少。

当年从彬州到甘肃庆阳花池县,翻越大板山到吴旗县白豹乡后,去吴旗县城的路都是砂石路面,砂石路面基本都靠山的一边沿着河渠延伸婉转。

沟渠的河岸尽是老疙瘩柳树,两边有台畔梯田,剩下的都是群山卯卯和沟渠屹崂。

陕北黄土高坡的黄土和关中渭北的土不太一样,关中黄土是沙性土,渭北黄土是低液限黏土。而陕北的黄土松软肥沃细腻有油性,估计是正儿八经的失陷性黄土。

我曾经试过,圆头铁锨一脚踏下去,就能端足足一铁锨。陕北黄土适宜种西瓜和烤烟玉米。每年农历七月份西瓜成熟了那才叫一个甜。

戈壁和黄土高原没去过的关中人,估计对沙尘暴的来临是什么概念,没有亲身体验过。而我今辈子却把沙尘暴的凶猛,领略的是淋漓尽致。一场沙尘暴过去后,瞭不见个山水,瞭不见个人,那再也正常不过了。即使屋子门窗关得再严实,每年吃几两黄土是很正常事。

群山此起彼伏,风头高红脸蛋多。电影电视剧中陕北人的形象,我觉得没有丑化那里的老乡,而是对陕北父老乡亲的赞美。在赞美吃苦耐劳的那种坚强精神。

那些年,平日生活在群山之中的老百姓那个不是满脸的沧桑和困倦?他们整天吃着洋芋不拉子、洋芋擦擦饭、洋芋摊馍馍、荞面煎饼、荞面饸络,南瓜、黄米干饭等。

然而他们干活时,都是赶着毛驴驮着驴粪上山去给庄稼抓粪。犁地收庄稼放工下山又用毛驴驮庄稼,人背人扛着庄稼下山,这些都是亲眼所见。

因此,只要亲眼见过陕北父老乡亲劳动的场面,只要亲身经历过陕北的日常生活,那么再去想想陕北的红脸蛋,我觉得一点也不好笑,特别是在群山之巅,当过石油工人的自己。

在陕北,油田的石油井大部分位置都勘察在山卯卯的平顶开阔地,因此山上油井、井架特别多,吴旗人都叫抽油机磕头轮,吴旗、甘泉、子丹、安塞、定边、靖边都是如此。

从厚夫老师文章知道,现在原油全部实行管道输送了。九五年前后陕北确实全部是油罐车朝出运输,抽油工人在山上作业打井、抽油、维修守场地常年吃住在山上,而我就是那个当年的抽油工。

是的,石油打破了沉默千年的峰峦,曾经贫穷贫瘠的黄土地,如今已经扬眉吐气,陕北人民腰杆子已经挺直,群山沟壑间民歌更加洪亮,更加悦耳动听。“你在山的那一边,我在这圪梁梁上站,叫一声妹子你么听见,哥哥心里胡盘算……”

石油人把火一样的青春贡献给了大山,一年四季他们吃喝拉撒,那时候都靠拉原油的油罐车配送,或者大单位靠生活车配送。

每到冬春季节,山顶头风大,钻井架和抽油机顶上,红旗都被狂风撕扯成了条条,由于干燥的气候,多数人的嘴唇都干裂出许多血口子,当年也不例外。最后老乡告诉我说,吃生白菜帮子可以治愈,因此在陕北的那些个冬天,办公桌上一直放有生白菜帮子。

正常情况下每个油井配置三个工人。大雪封山前生活用品备用充足。下雪后如果周期过长,多数井上坚持到天晴后,蔬菜就只有陕北那皮薄、脆嫩、不生虫的救命洋芋。

厚夫老师文字中提到工人的回答,一个“熬”字,是啊,这个“熬”岂止是没菜没米时候的“熬”,石油工人孤寂寒冷的日子,哪一天不是”熬“出来的,我就是吴旗长官庙的冬天“熬”日子期间,托人买来许多的书用来打发日子,因此才曾经阅读了程海、铁凝的小说。

是的,环境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环境让多少人死而后生?路遥先生、和谷先生,厚夫老师,他们都是黄土高原走出来的作家。环境改变着命运,黄土高原塑造了多少伟大的革命英烈和前辈们的拼搏精神。

这些年,拜读最精细的书,就是厚夫老师的《路遥传》,厚夫老师是路遥先生纪念馆馆长。用厚夫老师自己话说:“我是路遥先生的追随者。”厚夫老师在路遥文学艺术历程的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耳闻目睹,亲有体会。

2016年11月份写完了《我心中的路遥》,2017年我通过《路遥传》认识了厚夫老师。随后,把《我心中的路遥》递交给厚夫老师,厚夫老师看完拙劣之作,回了微信并把拙作分享在他朋友圈。

当看到路遥纪念馆馆长、资历深厚的延安大学教授、陕西当今文坛享誉很高的文学工作者,能把一位普通文学爱好者的文字放在自己朋友圈,那时那刻的心情,用“激动万分”我觉得不过分。

当时觉得犹如把自己对路遥的那种敬佩之情,表达在了路遥先生当面;犹如把自己对于文学的那种敬畏之情诉说给了路遥先生。

为了表达对路遥文学顽强追求精神的敬仰,也不排除对厚夫老师的感激,又邀请了辽宁沈阳散文诗词朗诵者张庆欣(网名沙鸥)对作品《我心中的路遥》进行了朗诵,然后把作品投稿到了故乡的门户网站彬州网,没曾想却得到了故乡乡亲文学爱好者的好评。

2019年初冬,全程观看了厚夫老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参加的《平凡的世界 》大型情感励志电视剧,心情深感欣慰,也特别地激动。

路遥走了,可路遥的灵魂仍然在,路遥的精神依然在。

三秦大地,永久传承着路遥精神的,正好是三秦大地千千万万像厚夫老师这样的路遥先生的追随者。

为三秦大地点赞,为千千万万三秦大地上辛勤奋斗的人民点赞歌唱。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END


作 者 简 介

自立,昵称:侍郎神韵、文昌侍郎,祖籍陕西彬县,1967年出生。爱好秦腔、书法、散文、诗词。曾受聘丹江文学散文版主、江山特邀作家、西部法文萃特邀作家,海纳百川文学社总社平台总顾问,作品刊发纸媒和各种载体。格言:自立,自信,自強,自爱。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李自立:【黄土恋情】(诗歌)
【三秦文学】李自立:【乡愁,是一碗面】(散文 )
【三秦文学】李自立:【文昌诗花】(七绝)

三秦文学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