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梦想,书是不会辜负人的

 汐雅2d6r8a4elq 2021-01-08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

春节回老家过年的第一天,知道这个春节不能回娘家探亲,不能外出聚餐,不能旅游,归程不知,复工的日子遥遥无期。

假期变得格外漫长,在这段漫长的假期做点什么,才不至于虚度时光,是当下除了好好吃饭,好好养生保证自己的健康之外,最需要思考的事情。
最后,我从行李箱中翻出的两本书上找到了答案,一本是美国作家托马斯·J·斯坦利的《财富自由》,一本是老子的《道德经》。

既然假期漫长,何不拿来补充精神食粮?
书也由此成为我这个惶惶不安的春节中最好的慰藉品。
  

1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我一向喜欢独处,不爱凑热闹,独爱于在某个悠闲的日子,找一座环境清幽的咖啡馆,最好是带院子满园种满盛开的鲜花的那种,一个人坐在窗边,品一杯咖啡,看一本闲书。在那种返璞归真,妙不可言的时候,给自己多一些的遐思,给自己多一些恬静的快乐。 


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好,除了课本外,家里基本找不到书,难得从小阁楼的箱子里翻出几本妈妈看的闲书,幼小的我躲在小阁楼上看的如痴如醉,仿佛那些都是美味佳肴,百嚼不厌。后来的岁月里,尽管琴棋书画诗酒茶,我爱好繁多,但唯有读书是我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喜好。

自从有了家庭之后,这两年读的书比以前少了。于是,今年年初我给自己制定的年计划中,添了一条“每个月最少读一本书。”
  

2

  
在我的生命中,想来让我受益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读书了,我出身在农村,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没读过多少书,周遭的亲朋好友也都不是什么文化人。 
但我有梦想啊,怎么办?
——读书
  
我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离开家乡,离开农村,成为一个作家。可能因为我天生就是个记忆力不好的人,小时候的梦想很快就忘记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到了高一的时候,我和我的同桌谈起梦想,我说我的梦想是:“二十岁的时候能够写一本书。”但很快的,这段关于两个少女梦想的聊天,我又忘记了。


直到25岁那年,我高中的同桌相隔千里来到我生活的城市,得知我成为一个长篇小说作家的时候惊叹:“天呐,你真的完成了你的梦想!”并跟我重新提起,我高一跟她聊起过的梦想,我也忍不住感慨,我竟然一直走在梦想的路上。
  
刹那间,我好像打开了记忆的阀门。
原来执念深重,就算意识里不记得,潜意识也不会忘记。我终究是爱读书,并且想成为一个提笔写字的人。

只要一直坚持,梦想尽管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二十岁的时候,我没有实现的梦想,二十三岁那年我实现了。
  

3

作为一个因为读书而实现梦想的人,我渐渐观察发现人生好像确实是这样,对于普通人来说,唯有读书是出路。
就像曾经有一个大学教授说的那样:“孩子,你觉得学校不公平,但我告诉你的是,当你长大了,你才发现,上学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事,因为努力了就可以看到成绩。”
读书是人生唯一的捷径。


每当我有遇到解不开的人生课题,我都会尝试着从知识的海洋里寻求答案。
书会告诉我该怎么办,书会告诉我如何走向世界,书会告诉我如何面对世界,如何赢得世界,这是向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方法,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
  
读书铸就信仰,成就一种向上的,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
读书改变命运。
我本来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为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生命,拥有一整个人类的力量。
  

4

  
2020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开始去体会生命的无常,开始去思考生命,探索死亡的奥秘。

在此,我遇上和时间的永恒话题。
所以我拜读了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史蒂芬·威廉·霍金的《时间简史》,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重新翻阅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渐渐的我开始找到了答案,对于生命和死亡,有了一些理解。
  
当然,有些时候,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的。
于是,我转向里尔克,他教我:“不必向外寻找答案,而向内去观照自己的声音,走向自我,寻找自己的声音,我是谁?我可以发出何种独特的声音,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在自我中,寻找一切人生的答案。”
  “今生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一种时间因其漫长扩大
  无法与另一种贫乏的节奏
  我们短促虚弱的凡人时间相合”
  

5

古往今来,在学问和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不爱读书的,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生活方式。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没有随身携带书籍,在简陋的草棚里,和儿子一起默书抄书,乐此不疲。王阳明被贬龙场,本是毒瘴之地挣扎求生,他却依然不忘研习《易经》。曾国藩半生戎马,行军途中哪怕再忙,他也会抽时间看书。
  
猎豹CEO傅盛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并且指出认知,是可以通过学习,保持好奇心,不断反思,快速行动,做出改变等方式来升级提高的,这也是实现成长的方式。


既然人可以通过学习实现成长,阅读又是人学习的重要方式。
培养一个人精神的方式也许有很多,终不如阅读来得直接有效,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
难怪有教育专家说,从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重要的精神成长,正像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得那样:“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交朋友”。
  

6

  
世界爱书的人不知凡几,我只是其中微小的一个,我也不是自家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读过。但是每当我看到一本书的时候,就像是看到一双鞋,一个包,一件衣服一样,产生一种占有的冲动:“我一定要拥有它,必须收藏。”
  
知名摄影博主竹子疫情期有一期关于书的Vlog中说:“英国日报曾经有写:一个家庭的藏书量,隐藏着你家孩子未来的收入水平,你家的藏书超过八十本了吗?如果不够的话会极大的影响青少年未来的读写能力。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家庭藏书的平均数量因国家而异,土耳其是27本,英国143本,爱沙尼亚是218本,学者们认为青少年时期的博览群书带来的收获,能抵上许多教育所习得的优势。”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可以数数家里到底有多少本书。


让我们一起来做“读书的种子”吧。在一滴水里看到清澈,在一本书里撷取智慧,拆除掉观念上的藩篱,洗涤过内心的尘埃,我们的精神会明亮起来,智者无忧,勇者无惧。
如此,才能每临大事有静气,超越当下生活,从容应对一切逆境。
不管读什么书都好,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书本,见识到牛人的成长历程,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下的网络,充斥着廉价的快餐文学以及碎片化知识。
但凡读了书,有了分辨力,有了自己观点的人,就不会人云亦云,还能韵中有慧,文笔留香。
比如现在网络那些流行语:“什么有钱任性,”“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古人早说过:“家有千金,行止由心。”“君莫期我不识字,世间安能有此事?”

扫一扫关注我

我和你

是一不是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