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鲁迅亲译过的日本鬼才作家成名作,它揭示了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青白眼e1vedie6 2021-01-08
芥川龙之介被称为日本的“鬼才”作家,因为在他仅23岁时写的这部仅仅17页的短篇小说,却让鲁迅先生当时特别喜欢并亲自翻译成中文,介绍到国内。 

而且这篇小说问世后,在日本国内,当时文学大家夏目漱石极力赞赏和推崇:“他将是独一无二的作家”、“那样的作品再写上二三十篇会成为文坛上无与伦比的作家”。
 
后来,他也不负众望,成为与森鸥外、夏目漱石并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他的作品《竹林中》,因黑泽明电影《罗生门》而享誉世界。在他逝世后,以他的名字设立的“芥川文学奖”更是鼓舞催生了一大批作家。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能让鲁迅与两位夏目漱石世界文豪推崇有加呢?“人性”,一直是芥川作品探讨的永恒的话题。当然,这篇小说《鼻子》是芥川本人的成名作,同样揭示了我们不可不知的人性,
 
1.人表面上越是不在意的,却是内心最在乎的
 
作品讲述了一个特有意思的事情:禅智内供(宫廷诵经祈福的高僧)长着一个五六寸长的鼻子,上下一般粗细,就跟一根腊肠一样。表面上他并不在意,但这已经成为他的一块心病,而且随着职位越高,他就越是在意他的鼻子。无论有没有人说他,他总在怀疑有人背后议论。
 

所以,有事没事他就在家镜子前照一照他那长鼻子,看有没有变化;在外面也观察别人有没有跟他一样长的鼻子的人;后来,他在现实中找不到跟他一样长鼻子的人后,就到佛经和书里去找同样的鼻子的人物,只是想证明自己不是个例,但除了找到中国有个刘备是个长耳朵的,其他一无所获。
 
好在,后来他的徒弟在京师给他找到了一个中国的偏方,让他喜出望外。但他表面上偏偏装作无所谓的样子,而是希望徒弟们都来劝他试用这个偏方,目的就看这些徒弟对他是不是真的关心与同情。好在最后,徒弟们终于劝到“情到深处”,内供也就顺水推舟了。 

这里我们看到内供,作为一个出家人而且已经升到了宫廷内道场供奉了,是宫中的很有地位的高僧了。但他的升职,不是他道行有多高,相反,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他虽已年过半百,修行多年,但他却什么也看不透,也放不下。
 
比如,就自己那个鼻子,就让他伤透脑筋了。但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内心却在乎的要命!这样的高僧、这样的修行,即使地位再高,时间再长,又有什么用呢?就像《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在贾府八面玲珑,深得人心,表面上看不出她对宝玉有什么想法。

但当她的弟弟薛蟠说出她的心思,说她眼里只有宝玉时,她哭了一整夜,因为脸上是挂不住的。但是后来让她假扮黛玉跟宝玉成婚时,她却应允了,因为这才是她心里最在乎的!很多人生活中就是这样,他们总是心口不一,嘴上冠冕堂皇,心里狠不得杀了你,这就是你不得不知的人性。
 
2.你最在意的,最后也会令你最痛苦
 
书中说到治疗内供鼻子过程很简单:就是把他的鼻子放在开水里烫,然后让徒弟去踩,踩到萎缩后,再用镊子拔了。说起简单,但是大家想想这些都害怕。
 
但内供“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平时他都是高高在上,这次鼻子被烫、被猛踩、被生镊,自己感觉没面子,还很痛苦,但为了治病没有其他办法。这些徒弟平时肯定受过内供的气,这次借此机会,也 “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了,但表面上他们还要装作心疼的样子!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早上高高兴兴地穿一双新鞋出门,哪知就会遇到下雨的天气,最后被泥水弄脏,而心痛不已;但你也无可奈何,因为你不可能对天怎么样,最多骂几句。
 
同样,当你穿一上套新衣服,自以为光彩照人,自鸣得意之时,班上某位同学会“不小心”把墨水弄上你的新衣服。这让你心痛不已,但同样无可奈何,因为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你又能好说什么呢?

所以,当你风光时,有些话不要说尽,有的事不必做尽。人要切记:不要太在意你生命中的任何一样,你最在意的,也是将成为你最痛苦的,这就是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3.人喜欢同情别人的不幸,却看不得别人的好
 
当内供的鼻子终于在徒弟们的羞辱中治好了,他是满心欢喜,神清气爽,好不痛快。但是,没过三天,他发现了新问题:无论是寺内的人还是寺外的人,都没有因为他鼻子治好了而感到高兴,相反却极尽嘲笑。
 
这在以前鼻子没有治好前都没有过的事,很多时候这些不满竟然还当着他的面,这让他极为恼火,也极为郁闷。他突然发现:这还不如以前鼻子长的时候好,至少没有那么多人的议论,他又想回到从前的样子了。

书中也进行了评论,人与生俱来是矛盾的,当一个人处于不幸时,我们会设身处地为他想,同情他的遭遇,因为我们比他们幸运,特别希望他能早点摆脱不幸。

但真到有一天,当他从不幸中走了出来,我们反而会有怅然若失之感;好像是看客没东西可看,就会恼怒,甚至希望他再次陷入不幸,这就是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4.结束语:别做别人,做好你自己,因为别人有人做了
 
其实,书中无论是鼻子还是治疗鼻子的过程,都极具象征意味。书中用僧侣作比,因为他们整天在修行还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鼻子好比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缺陷,这个世上没有一个完人,关键是如何看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今朝落魄者,却忆荣华身。”人自己放下,才是真正的放下。过去的已经过去,你永远回不去;如果你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你路都不知道怎么走。不要学别人,更别做别人,因为别人有人做了,做好你自己!
 
书中说,终于有一天内供的鼻子恢复到原样了,他心想:“这下子,肯定不会再有人笑我了。”果真如此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