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八佰》:有一种精神,叫向死而生

 青白眼e1vedie6 2021-01-08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电影《八佰》里“八百壮士”,可能就是先生说的少数,他们身上有一种精神,叫向死而生。斯人已逝,精神永生!

电影片名“八佰”用的是“颜体”,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大家,同时也是一位护国忠烈。他在安史之乱时率义军对抗叛军,最后英勇牺牲,其“颜体”被后世认为是“字如其人”之代表。

管虎导演使用颜体并用血色,令人触目惊心,也是在警示世人。“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悲歌当哭,远望当归。”回过头远看发生在60多年前这场战斗,可能在14年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小的,但其影响却是最为深远的一场战役。

电影《八佰》再现的是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国民党中央正规军为保存实力,实行战略撤退,留下国民党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

由谢晋元团长率领这“八百壮士”,他们奉命坚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以少敌多,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名誉海内外。 

它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八百壮士”实际上只有423人,这是为了壮大声势迷惑敌人对外号称有800多人。

悲剧令人深刻,“八百壮士”在就是这些失败的英雄,他们殒身不恤,向死而生,血战到底,这是中国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后,发出的最强音。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日本侵略的铁蹄,让中华民族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剧中人物不是每个人都是惊天动地的英雄,也有胆小怕死连枪都不开的“老算盘”这样的人物。

因为,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这才是真实的人性。电影没有一味地拔高,而是真实地再现,因为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英雄也是成长起来的。

当一个懦弱的战士看到身边的亲人、战友一个个倒下去时,这就会激发他的血性与斗志,接着就会有千千万万人站了起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这边“八佰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敌人血战到底;一河之隔的对岸租界,却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好像是两个世界,生与死只是一步遥。

电影就是通过这样强烈对比来衬托出这“八佰壮士”的英雄壮举,也是通过他们的英雄事迹来唤醒与感化当时那些麻木的国人。

当那些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手抱着手榴弹从容跳向敌人时,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国人,都是强烈的震憾,这把这部电影情节推向高潮。

“八佰壮士”之举,表面上看似以卵击石,背后呈现的却是中国军人的亮剑精神,振奋与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抗战。

任何时候,一个民族要有骨气与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一支军队要有钢铁般的意志与血性。
不怕千万人阻挡,就怕自己投降。这句话何等的霸气,却又是如此的深刻。人生一辈子没有人能真正打败你,只有当你自己选择放弃,选择投降之时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八佰好儿郎在六十年多前慷慨赴死的豪情和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永远会激励后人。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我们都是后人,当以他们为榜样;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在此立誓:如有战,召必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