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七月我在阿拉善演训场

 青白眼e1vedie6 2021-01-08

听到阿拉善,一个浓厚异域风情的地名,我和不少人一样都泛起了强烈的向往之情。

但对于我们军人来说,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战地黄花。为检验新火炮实战效能,上级宣布必须到这个大型靶场演训。

那年七月我在阿拉善演训场

那年7月初,演训专列终于从无锡南站开出了。经历了连续四天的苦闷列车生活,我们来到青铜峡站。卸载,按预先编组乘车,向阿拉善左旗进发。一路上,看到的景象与江淮地带大不相同,极目望去,颜色大多已简化为黄绿两色,山丘、房屋稀稀落落,都是土黄色。草木的种类很少很单调,只有胡杨、白杨以及骆驼刺类灌木。不少树木都是一半枯黄一半绿,即便不起眼的灌木根茎上,都非常直接的呈现出雕刻般的裂纹,各种顽强的生命状态,让看惯了绿水青山的我们连连感叹。

那年七月我在阿拉善演训场

靶场的房屋不够,基层连队统一住帐篷,所用帐篷虽然是双帆布保温型,但还是扛不住巨大的温差,晚上盖着厚厚的被子也常被冻醒,白天如果没有风就会很蒸人。不过,大多数时间我们都不可能在帐篷里。这次演练,堆砌靶标的要求特别高,要搭设一处超大的带刻度的靶标,长度连起来上千米,用编织袋和沙土垒制。还有不少钢筋搭的雷达状大球,破旧的汽车。未定战位的人都要参加了劳力大军,我很光荣的当上了包工头。任务区没有植被遮挡,所辖的战士大多以新兵为主,虽然个个听话,但干起活来效率低,我不仅要干在前面,还得不停的纠正问题,提高标准,每天都有快虚脱的感觉。

那年七月我在阿拉善演训场

堆完靶标后有小段清闲时间,找机会和胡晓俊一起到阿拉善市区逛了逛。不愧是地级市,典型的北国风光,市井大异于内陆,稀奇东西真不少。当地商业最热的莫过于石头交易,有整条街的奇石馆。这些石头馆装扮的和内陆的茶道馆有点类似,看起来很有文化气息。当地人有句俗语:黄金有价,石头无价。也说明了这个行业带有明显的炒作和投机风味。平常人比较关注的往往是水晶玛瑙制品,毕竟这类的都还有一些参考价,且整体工艺水平比较高,有各种手链项链以及挂件等等,可作女性日常的衣着搭配。

那年七月我在阿拉善演训场

在草原与沙漠的交界地带,盛产着传统中药苁蓉和锁阳。苁蓉也称沙漠人参,据称其壮阳功效奇佳。古人不懂孢子寄生原理,且自然条件下此物很稀少,总觉得它很神奇,甚至风传是天马与大地交合的产物。现在有了人工培植技术,产量日渐增长,一些因挖掘不善,造成断肢的残料只要两三百一斤,功效其实一样。野外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颜色要深一些,多是论件卖,且会有很精美的木制长盒包装。当地人常用它与锁阳搭配来泡酒,左旗曾有国营酒厂专门生产苁阳特液,普通装的只要二十五一瓶,真是价廉物美,度数不算高,冷天喝上两口马上有股暖暖的感觉散发到全身,成为战友返程时的热销品。

那年七月我在阿拉善演训场

射击准备逐渐完成,我们这些未定岗的人员又接到新任务,参与靶场警戒。要在落弹区外围建立一圈警戒岗哨,防止射击时有人畜进入而造成危险,经过研究,最后导演部以落弹区为中心画了个约五公里的圆,相隔三四公里设一个岗哨,大多定在居民点和道路附近,我们也因此得以近距离感受该地民情。每个哨点三个人,一个干部两个兵,为了保证安全,我们还利用时间挖了猫耳洞。

那年七月我在阿拉善演训场

荒原上人烟稀少,蒙汉混居,民风淳朴,居民点里都是世代相邻的亲友。主要的劳作是放羊,每户人家都有几百只羊,另外还有少量骆驼。羊群都由头羊带领,白天出圈觅食,晚上回圈过夜,所以牧民们非常省心,大多在城里买了房子住,隔三差五的回来看一看就好,在牧区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和有田地的半牧半农型居民。在准备阶段,我们到附近的居民点进行了走访,我所辖片区的居民点主要是汉族人,只有一户人家常居,另外还有两户独立居住的牧民。

那年七月我在阿拉善演训场

阿拉善的靶场就去了这么一次,后来就转移到酒泉东风城去打靶了。感受了漠北的辽阔之后,再看什么都不会觉得大,再大也比不过戈壁的苍茫。不管是军人还是男人,有了这份宽广的心胸和视野,更容易对眼前的困难和诱惑有更理性的认识,这可能就是经历所带来的胸怀吧。或许,当人不再过于执着于现今,不为一点小事而面红耳赤之时,你才算是成人了。

那年七月我在阿拉善演训场

作者:寻羽,一名已脱军装的老兵,虽处江湖之远,仍心系天下事;虽无雅士之才,却好追魏晋风。愿以文会友,结同道趣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